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海夏季音乐节汇聚世界经典反战旋律,策划了一场特别音乐会。
7月13日晚,在上海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余隆指挥上海交响乐团、回声节日合唱团,用音乐向那个不屈的年代致敬。
“上海是一座有血性、有情怀、英雄辈出的城市。”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余隆说,“我们以一场音乐会来讴歌英雄,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共赴和平美好未来。”
在“向和平”的动人旋律中,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收官,这也是上海夏季音乐节首次在户外舞台闭幕。
作曲家邹野汇编了世界经典反战旋律,上半区是“世界战区”,下半区是“中国战区”。
肖斯塔科维奇把《第七交响曲》献给故乡列宁格勒、献给未来的胜利,也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的战斗士气。音乐会选取第一乐章选段,作为开篇。
《歌唱第聂伯河》《向那伟大的年代致敬》也是苏联歌曲,歌颂在二战中浴血奋战的士兵与人民,致敬所有为和平付出的人,广泛流传于战时与战后的东欧。
现场还响起了《拯救大兵瑞恩》《桥》《桂河大桥》《音乐之声》等欧美电影中的经典旋律,如《啊,朋友再见》《雪绒花》,生动再现了发生在战火年代的各国故事。“我们在选材上注重两方面的平衡,历史感和熟悉度。”邹野介绍。
中国战区的歌曲,直到今天还广外传唱。《长城谣》《毕业歌》《救国军歌》《中国一定强》《义勇军进行曲》都是中国音乐家爱国热情的真实写照,且都诞生于上海这片热土。
音乐会尾声,千余名观众起立,齐声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是上海出品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诞生于抗战初期,成为激励全民奋起抗敌的号角,后来变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941年纳粹德国围困列宁格勒期间,肖斯塔科维奇在7月底开始了他《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创作。
作品在列宁格勒首演时,唯一留守列宁格勒的交响乐团已停止了所有演出,乐手们或上了前线,或在地下室困守,或者在医院治病。指挥埃里阿斯贝格接到上演这部作品的命令后,紧急召回在前线、地下室和医院的乐手,并在苏军舰队和军乐队里抽调乐手,在战火中重新组建了乐团。
1942年8月9日,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了这场空前绝后的音乐会,无数列宁格勒市民在废墟上听到了这首激动人心的音乐作品。从苏联到英国、美国,当时不同国家的交响乐团在演奏时,都是通过广播的形式现场直播。
那时,广播是音乐最重要的“流通”渠道,在向世界人民传播这部交响乐上起到了关键作用,也传递着战争必胜的信念。
为了纪念这一人类和平史及音乐史上的传奇丰碑,上海交响乐团策划,特邀包括北京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广东广播电视台音乐之声、四川广播电视台岷江音乐广播、武汉广播电视台音乐广播在内的五地六家调频立体声广播现场直播本场音乐会。
值得一提的是,广播直播所在的五地都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地图上的“要塞”,发生了“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武汉会战”、“重庆大轰炸”及“香港大营救”等重要事件,这些地方或是先辈浴血的战场,或是英勇事迹的锚点,承载着抗战时期的峥嵘记忆与关键转折。与此同时,音乐会也通过20余个平台向全国进行视频直播。
其中,“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四行仓库保卫战”是其后期一场著名的阻击战,使“淞沪会战”的悲壮与坚韧得到升华。音乐会当天,“全城交响”在淞沪抗战纪念馆和四行仓库奏响,在上海抗战的红色地标,为这段值得铭记的历史献上特别的纪念。
上海夏季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