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尼法西奥画像。
圣保罗伊匹兰加河畔,佩德罗一世的纪念碑两侧,还有副碑和一组青铜雕像,其中一座雕像正是巴西首任首相博尼法西奥的。博尼法西奥的一生交织着贵族的荣耀、科学的求索、政治的波澜与国家的崛起……
目睹法国大革命
发出独立呼声的圣保罗是巴西最大的城市。从这里出发,向东南方向驱车80多公里,大约一个半小时便能抵达海港城市桑托斯。1763年6月,博尼法西奥诞生于此。
博尼法西奥的父亲是葡萄牙裔贵族,母亲来自圣保罗地区最具声望的家族。这样的家庭出身,让博尼法西奥既继承了葡萄牙贵族对学术的尊崇,又承袭了巴西人骨子里的务实精神。
博尼法西奥的启蒙老师就是自己的父亲,他早早跟着父亲认字、学习。在桑托斯完成中小学课程后,博尼法西奥前往圣保罗接受大学预科教育。20岁那年,他遵循当时的贵族传统,远赴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深造。在这座葡萄牙历史最悠久的大学里,他不仅斩获了哲学与法学双学位,还得以博览群书,开始了诗歌创作。他的诗歌多聚焦于印第安文明、废除奴隶贸易与黑奴制等主题。巴西文学评论家西尔维奥·罗梅罗说,“博尼法西奥的诗歌兼具思想性与文学性。”
1790年是博尼法西奥人生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可谓是双喜临门。他先是与20岁的爱尔兰裔姑娘纳西莎·埃米莉亚·奥利里喜结连理,这是一位善良温柔的女子,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婚后数月,他又被葡萄牙政府任命为欧洲科学考察团成员,开始了长达10年的科学之旅。
他的足迹遍布法国、德国、英国、瑞典等欧洲国家,走访了当地的矿山,加入了柏林研究协会、巴黎自然历史协会、伦敦地质学会等多个当地组织,结交了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德国地质学家布赫等人。在英国女画家玛利亚·邓达斯的记忆里,“博尼法西奥总是无所不谈。人们常被他的举止和谈吐吸引,更会好奇身材瘦小的他为何总是充满活力。”
博尼法西奥雕像。
10年欧洲行,让博尼法西奥不仅掌握了当时最前沿的科学知识,更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他发现10多种新矿物,其中4种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更重要的是,他在巴黎目睹法国大革命的浪潮,对欧洲社会的变革、政治思潮的涌动、经济发展的趋势有了全新认识,为日后改造巴西积累了宝贵的阅历和思考。
“理想之地”
1800年,博尼法西奥返回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专门为他设立了冶金学教授一职。他在这个职位上干了6年,其间还被任命为矿山监督员,管理葡萄牙所有领地的矿山与森林。
但博尼法西奥的心中一直没有忘记巴西。他在一次演讲中动情地说:“这是一片多么适合建立伟大帝国的理想之地啊!”一位现代历史学家评价道,对巴西的信念是博尼法西奥最伟大的特质。
1819年,56岁的博尼法西奥回到阔别多年的巴西。国王若昂六世想邀请他担任科学院院长,但他没有接受。他打算就此过上田园生活,顺便探索祖国土地上丰富的自然资源,还能与友人在巴西各地进行科学旅行。可没过多久,他就因为心系巴西命运,放弃了退休念头,投身于政治。
1820年,葡萄牙爆发自由派领导的革命,在葡萄牙议会的强烈要求下,国王若昂六世被迫从巴西返回葡萄牙,留下儿子佩德罗在巴西做摄政王。
青年学者李武陶文告诉《环球人物》记者,葡萄牙宫廷议会掌权后,决心削减巴西自治权,甚至考虑将巴西再度降格为殖民地,并勒令佩德罗回国。博尼法西奥当时已是圣保罗省临时政府副主席,回想起法国大革命的种种情景,深知巴西很有可能被分裂成几个相互争斗的小国。从1821年底开始,他数次写信恳请佩德罗回绝葡萄牙议会的要求,明确提出独立才是唯一出路。1822年1月,佩德罗宣布留在巴西,并于8个月后宣布巴西与葡萄牙的隶属关系结束。
“佩德罗决定留在巴西,绝非一人之功,是诸多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但博尼法西奥无疑是新生国家在思想上的引路人。”李武陶文说,“因此,人们有时会称博尼法西奥为‘巴西之父’。2018年,巴西政府立法授予博尼法西奥‘巴西独立庇护人’的尊称。”
锋芒与孤寂
佩德罗一世开始组阁,博尼法西奥被任命为首相,内政、司法与外交皆由他负责。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皇帝与首相相处得非常融洽。博尼法西奥在国家构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前瞻性的方案。
油画《佩德罗一世加冕典礼》。
李武陶文说,政治上,博尼法西奥看到巴西独立初期,各省犹如一盘散沙,国家面临分裂风险,于是提出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责,地方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以防止地方割据与权力分散。同时,博尼法西奥坚定站在君主立宪制阵营,反对民主共和制,因为他觉得当时的巴西尚不具备建立共和制的条件,唯有强有力的君主制度才能稳定社会。
经济领域更是博尼法西奥大展拳脚的舞台。他将矛头直指奴隶制和土地垄断,认为这两种制度既违背人性,又拖累了经济。他大胆提议逐步废除奴隶制,禁止奴隶贸易,建立自由劳动市场;同时,针对殖民时期“赐地制”造成的土地垄断,他主张将未开发的土地收归国有,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最大价值。这些构想动了许多大地主的“奶酪”,使博尼法西奥饱受政治打压,但也为巴西后来的改革者指明了方向。此外,他还提出促进内陆地区发展、修建新都等创新设想——20世纪拔地而起的新首都巴西利亚,正是对博尼法西奥百年前构想的回应。
社会建设方面,博尼法西奥同样目光深远。自从返回巴西后,他一直在关注巴西各界的融合与国民教育问题,积极推动公共教育的普及,希望通过增加中小学、设立大学来提升国民素质。
佩德罗一世十分信任博尼法西奥,放手支持博尼法西奥去实现这些有些超前的构想。博尼法西奥一度成为巴西最具权势的政治要人之一。
然而,政治的复杂性远超博尼法西奥的想象,议会最终被佩德罗一世解散,博尼法西奥本人也被迫流亡法国。几年的流亡生活中,他重拾起诗歌爱好,以笔名阿卡迪亚出版了诗集。
1829年,博尼法西奥回到巴西,重获佩德罗一世的信任,还被任命为年幼的皇储佩德罗二世的导师。但这段导师生涯不太顺利。他被自由派视为保皇党,又因为过去倡导废奴与土地改革不被保守派待见,可谓两面不是人。两年后,博尼法西奥再度遭到政敌们的打击,被解除了皇储导师职务,彻底边缘化。
佩德罗二世画像。
1838年,被软禁的博尼法西奥在孤独中郁郁而终,享年75岁。临终前,他还在修订巴西教育改革的手稿。
博尼法西奥的一生,充满了对巴西这片土地的深沉之爱和对理想蓝图的不懈追求。直到今天,博尼法西奥的身影也没有离开这个国度——巴西全国多地有以他名字命名的街道、学校与建筑等,圣保罗州甚至有一座城市就叫作“若泽·博尼法西奥市”。他是历史深处的先驱者。
《环球人物》2025全年杂志订阅↑↑↑
博尼法西奥,巴西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