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侠。
1942年,敌后抗战进入最为艰难的一年。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六分区司令员范子侠奔赴一线参加战斗,在粉碎日军“扫荡”中壮烈殉国,年仅34岁。
报国无门辞军职
1908年,范子侠生于江苏丰县一个贫苦佃农家庭,全家人辛苦一年仍食不果腹,遇到荒年只得外出乞讨为生。8岁时,他在族人资助下开始读书,好不容易读完小学就被迫中断学业,到一家商店当了学徒。6年后,他辗转到福建当了兵。由于聪明又忠诚,范子侠被选送到天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后在国民党军中历任连长、参谋、营长、团长等职。
九一八事变爆发之际,范子侠所在部队正在江西参加国民党对苏区和红军的“围剿”。在民族大义与《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精神的感召下,范子侠联合一部分青年军官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国民党政府却称“有言抗日者格杀勿论”。范子侠空有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毅然辞去军职,决心寻找一条救国救民之路。
1933年5月,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成立,范子侠立刻联络旧部赶往张家口,被任命为团长。他在军中素以骁勇著称,双手持枪左右开弓,弹无虚发。战斗一旦打响,他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将士们极为敬佩。
抗日同盟军失败后,范子侠被编入国民党第41军。1936年绥远抗战爆发,他打入蒙伪军李守信部任营长,后成功策动伪军金宪章师反正,没想到反而被国民党当局当作危险分子逮捕入狱,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才被释放。
“真正走上革命道路”
平津失守后,范子侠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以“铁血救国,誓死抗日”为号召,联络一批抗日爱国青年及志士,于1937年10月13日成立抗日义勇军,痛击日本侵略者。
义勇军虽取得了一定战果,但粮弹补给非常困难。为了部队生存,范子侠利用过去的关系获得国民党冀察游击第二路第二支队的番号。然而,他不仅没得到实质性援助,反受到国民党特务的监视和限制。此时,八路军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向范子侠伸出援助之手,范子侠部很快发展成一支拥有3000多人、颇具实力的抗日武装。
不久后,在日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压迫下,范子侠率部开赴靠近晋冀鲁豫根据地的武安、涉县一带。范子侠部虽名义上属于国民党军系统,但他本人抗日坚决,没有国民党军官的任何恶习。他要求部队官兵一律平等,坚决废除打骂和侮辱士兵的军阀作风。更为可贵的是,他效法八路军,在部队深入进行政治建设,还亲自审定颁布了《部队政治教程》,要求严格执行。
刘伯承、邓小平等129师领导非常重视对范子侠部的统战工作,通过各级组织、借助各种关系,甚至亲自向其讲解抗战形势、宣传中共团结抗战主张。范子侠感慨地对部下讲:“共产党、八路军的领导人对人肝胆相照,能使人茅塞顿开。”
平汉纵队臂章。
国民党顽固派视范子侠为眼中钉,千方百计要吞并该部。1939年11月20日,范子侠毅然率部投向光明,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所部改称“八路军平汉抗日游击纵队”,简称“平汉纵队”。
1940年2月,范子侠来到八路军总部,得到朱德、彭德怀等人的亲切接见。总部直属机关还专门召开隆重集会,热烈欢迎他。
曾担任范子侠秘书的韩寅回忆,1938年在晋察冀活动时,范子侠就萌发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念头,并于次年秋后提出入党请求。1939年12月,上级党委根据范子侠的一贯表现,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一名报国无门的国民党军人转变为光荣的共产党员,范子侠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在《兴奋的回忆》一文中写道:“我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是党的儿子。没有别的,在党的领导下永远干下去。”
1940年5月,范子侠率部配合129师主力参加了白(圭)晋(城)铁路破袭战,取得辉煌战果。此役后,平汉纵队改编为八路军129师新编第10旅,范子侠任旅长,下辖28、29、30团。全旅在山西榆社接受了刘伯承师长的检阅,范子侠激动万分:“这一年度是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年度。”
枪林弹雨中冲锋在前
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组织群众破坏日伪交通线。
百团大战开始后,范子侠奉命率10旅担任129师右翼纵队。部队在进攻正太(正定到太原)铁路线上的桑掌桥据点时受挫,他临时承担起炮兵指挥官的任务,亲自指导布置炮位,装弹、瞄准、射击的时候,跑步爬到山坡上去检查炮弹的着落点。经过校正后,10旅的炮火准确覆盖敌人工事,范子侠看准时机下达冲锋命令,同时带头杀入敌阵,经过半个小时肉搏消灭了这股日寇。
很快,日军疯狂反扑,企图一举消灭八路军总部和129师主力。1940年10月28日,范子侠率10旅赶到山西武乡关家垴,参加围歼日军的战斗。由于地形、火力等诸多因素限制,八路军虽重兵包围日军,毙敌数百,但未能全歼该敌,自身也付出一定伤亡。日军援军逼近,八路军被迫撤围。这就是抗战史上著名的关家垴战斗。
当时战况极为激烈,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要求各级干部一律抵前指挥,他本人更是冒险进入日军步枪射程内观察敌情。范子侠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在前线做宣传工作的太行剧团团长阮章竞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枪弹很密集,范子侠毫不在乎,挺着腰板往上冲。我也学他的样子,他却让我弯下腰。”
战斗中,范子侠被日军子弹洞穿手腕,血流不止,但仍坚守岗位不下火线。副旅长汪乃贵不得不以前线指挥部名义强行将他送到后方治疗。没几天,伤未痊愈,范子侠即返回部队,还风趣地说:“左腕伤口虽然流血过多,然经(钱)信忠同志神手医治,不日当可痊愈,仍无害于执枪前线也。”
“我要死在战场上”
1942年2月,日军进犯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这时,范子侠已被任命为晋冀鲁豫军区六分区司令员。得知此事,他决定亲率一个团迎击来犯之敌。
2月10日晚,范子侠带领一个连夜袭日军功德旺据点。按说以他当时的身份,无需亲身参加一线战斗,但他认为自己重任在肩,必须在最前线指挥,这样才能详细掌握敌情。遇到一些同志劝阻,他笑着说:“我是不能死在床上的,我要死在战场上。要么是被敌人打死,要么是被汉奸打死。”
战斗进展顺利,范子侠不仅攻克敌据点,还缴获了一批军用物资,抓了一些俘虏。次日上午9时,日军发起进攻,范子侠立刻组织进行反击。双方激战一天一夜,“敌人遭受了很大的杀伤”。12日下午,日军被迫退出战斗。这时,经过两天两夜的持续作战,部队已非常疲惫。范子侠命令部队先休息,再做下一步行动。
没想到,日军增援骑兵突然赶到。情况万分危急,范子侠指挥部队沉着应战,要求战士们“射人先射马”,很快便将日军击退。不幸的是,范子侠连中3弹,倒在血泊中。
战士们将他抬到村里包扎、救治,可他的左肩大动脉被打断,血流如注,简陋的医疗条件根本无力处理。他却镇定如常,想的还是部队和战斗,向身边干部总结:“得了这个教训,我们该好好地整顿地方武装,我们的地方武装真还太差呢。”
2月12日下午6时,由于失血过多,体温急剧下降,范子侠冷得厉害。大家立刻分头去找柴火,准备给他烤火取暖。然而,等柴火找来,他已流尽最后一滴血。
从报国无门到令人敬仰的英雄,范子侠用生命践行抗日决心。他牺牲后,129师师长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纪念文章,高度颂扬他是“模范的布尔什维克、最忠实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的战士”。2014年,范子侠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范子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