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超/摄)
刘宇,2000年出生于安徽宣城,歌手、舞者、演员。2018年参加国风文化创新推广节目《国风美少年》,2021年参加《创造营2021》,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团出道。发行国风迷你专辑《文刀刘》、专辑《十方艺念》和个人首张全长专辑《宇宙诗人》,先后举办个人首演会《溯》、个人巡回演唱会“起承转合”。2025年4月,开启“宇宙诗人”巡回演唱会。
6月中旬的河南新乡,暑气蒸腾。在有着千年历史的五陵村,有一处古建园林,园内亭台水榭间的薄雾缓缓升腾,氤氲出几分《诗经·淇奥》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的意境。
身着一袭白衣的刘宇,在其中辗转腾挪,长衫随风飘舞。他正在拍摄一组国风大片。这次拍摄,赶上了新乡今夏的第一个高温天气,最高温度达40摄氏度。
“仙气”,是很多人对刘宇的第一印象。然而,当镜头暂时移开,他坐在桌边与《环球人物》记者对谈,“今天起得早,天气也热,其实我也一直有点‘活人微死’,哈哈,但工作还是要好好做”。一瞬间那个飘然出尘的“仙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名“活人感”十足的24岁年轻人,真实而松弛。
“这标签很棒”
2021年,刘宇参加《创造营2021》。
时间倒回2021年的海花岛。《创造营2021》的舞台上,箫声渐起,刘宇素衣广袖,手中的绸扇随着他的跳跃而流动翻飞。这段舞蹈展现的扎实功底让他迅速成为焦点,最终在节目里以“初C即终C”的成绩成功成团出道。
两年后,组合解散。“当时的我在想,这是一场盛大的毕业,之后我们将奔向各自的未来。”谈到解散后近两年的工作,刘宇言简意赅:“唱歌跳舞。”简单的4个字背后,是精彩的成绩单——
2025年5月,刘宇“宇宙诗人”巡回演唱会在深圳举办。
2023年,他的个人首演会《溯》开票30秒即售罄;2024年,个人巡演“起承转合”获微博年度大赏年度推荐演出等荣誉;2025年,他又登上央视总台春晚参演《格桑花开》,4月开启的“宇宙诗人”个人巡演前三站,也都是开票即售罄。
每每出现,他依然很“国风”。“每一场演出都能号召很多喜欢国风文化的人来看,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国风其实对我来说有很特别的意义。这也是我从小就在接触的东西。”刘宇说。
刘宇还未满25岁,但“舞龄20年”。他出生于艺术家庭,爷爷拉二胡,奶奶唱黄梅戏,父亲是一名舞蹈老师。他4岁学舞,12岁考入艺校系统学习中国舞。
2018年,18岁的他参加国风文化创新推广节目《国风美少年》,崭露头角。如今,微博话题“刘宇国风美少年”的阅读量超过200亿。许多人一想到他,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就是“国风美少年”。
“你会担心这个标签让你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固化吗?”记者问。
“这标签很棒啊!我太喜欢了,别人提到刘宇,能够想到国风,就说明我在这个领域让很多人记住了,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人的一生能有几个标签被大家记住?我很知足了。”刘宇答道。
不止是这个标签,对于自己目前的发展,刘宇同样感到“挺满足的”。他说,“学会知足是一个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知足可以舒压,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感受。”
原汁原味地“搬运”经典
粉丝说,去看刘宇的演唱会就像参加一场传统文化盛宴——他的舞台总会融入一些文化元素。比如2024年,刘宇的个人巡回演唱会上,非遗元素精彩纷呈:成都站融入川剧,南京站结合评书,佛山站融入英歌舞……
今年的巡演,刘宇对于舞台呈现又多了一些新的想法。
《似梦》的首次现场演唱,是在2024年个人巡演中,粉丝发现了刘宇埋下的巧思——间奏用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片段。今年5月的“宇宙诗人”个人巡演深圳场,在刘宇下台换装时,台上上演了一段越剧表演——灯光变暗,扮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越剧演员登场。4分钟左右的表演,将观众拉进了梁祝的世界。一曲终了,灯光再次暗下,刘宇换好服装回到舞台,再次唱起《似梦》:“与你的牵绊,隔世也无憾。爱与恨不过,是情字为难……”
在准备舞台时,刘宇也一直在思考:经典应该如何创新?“以前一直想着融入,但现在想跳出来,想着‘搬运’——原汁原味地去呈现传统文化。有时候硬融合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很容易搞得不伦不类的。《梁祝:十八相送》,我就是原汁原味地将经典‘搬’给大家看,让它成为演唱会的一个环节,我做好衔接,这也是对艺术的一种尊重。”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2025年7月,刘宇“宇宙诗人”巡回演唱会在浙江宁波举办。
“宇宙诗人”个人巡演,脱胎于去年夏天发布的同名个人专辑《宇宙诗人》。“诗词是我的灵感来源之一。古时没有影像资料,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很多时候都是靠流传下来的诗词,通过其中的描述去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一般在注重情感表达的情景中,文学、舞蹈这些艺术门类都会有深层次的互通性。”
这张专辑,既藏着对诗经《国风·卫风》的吟诵,亦置入西方《圣经》的影子。这种混搭有些“冒险”,但恰是刘宇对“破界”的注解。今年巡演,他也将演出分为东方篇与西方篇,国风、流行各类曲目异彩纷呈,风格依旧多元。
“人的一生不可能只喜欢一个东西,对吧?在音乐道路上,我也希望有更多新的尝试,有更多个性化的态度表达。国风当然是我很重要的一面,但我希望大家能够在演唱会上看到多面的我。”刘宇说。
和粉丝行中式叉手礼道别
刘宇探索着多面的自己,也时刻把“更多样的自己展示出来”。
2025年6月,刘宇参加”时尚中国之夜”。
今年6月12日晚,“时尚中国之夜”在上海举行,主题是“东方美学”。刘宇的出发图令人惊艳——“文房四宝”组成的画卷中,少年将长发束成马尾,垂眸静立。他背部的肌肤上,书写着一首千年前的诗文。组图发布后,引发大量热议,“刘宇背肌写字”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
刘宇背上写的,是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敬亭山是刘宇家乡安徽宣城的一处景点。如果再仔细探究,会发现他的更多巧思:宣城被誉为“文房四宝之乡”,置景用的笔墨纸砚同样来自那里;他手上的油纸伞,是由妈妈亲手制作,技法来自家乡的非遗;他身上衣服呈现出的墨色,也是设计师专门去宣城学习制墨技法,又将其融进衣服的染色过程中而成。
“国风的内核是文化。‘东方美学’这个主题,就是要去呈现中华文化的美,那么无论是衣服还是身体,其实都是一个承载文化的载体。”刘宇说。
2023年至2025年,刘宇多次受邀参加巴黎时装周和纽约时装周,身着不同的中式服饰亮相。他深深感知到,中式锦绣华服加身,带给自己的不仅是“好看”,更是一种由文化底蕴支撑起来的气质和气场。
刘宇想让世界看到的,不仅有独特的东方美学表达,还有中华文化的“正直和自信”。
今年的个人巡演中,刘宇与粉丝有一个约定——演唱会结束时,共同行中式叉手礼道别。“叉手礼”盛行于唐宋文人雅士之间。刘宇还特意发了一则视频介绍:左手比六、右手比掌,左手握住右手大拇指,从眉间行至胸前。
于是在演唱会谢幕时,总会看到一个盛大场面:刘宇与成千上万观众一起,叉手、俯身、行礼。
当被问及行礼时心中有何感想,刘宇回答:“好厉害!我希望通过万人行礼的这个画面,让更多人看到:哦,原来中国的礼仪和文化是这样美,这样震撼。”
刘宇说,如果要用一个词形容自己与国风的关系,他会选择“相伴”。这些年,他一直与国风同行,正是源自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热爱,“国风是每个中国人与生俱来的文化,它属于大家,而不是某一个人的‘赛道’。”
采访结束时,《环球人物》记者请刘宇在签名板上留下对未来自己的寄语,他想了想,写下:“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这8个字出自《诗经·淇奥》,其中一句是“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刘宇的那首歌《淇奥》便是由此改编创作而来。“这句话就是用绿竹来赞美君子的品格。”他说,这是他理想中的国风美少年形象,也是他心之向往。
刘宇,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