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中国坚决抵抗,把日本侵略者困在亚洲大陆,亚洲不会有今天。”杰西·米莱特说起80年前的那段历史,语气坚定。
他是飞虎队军医克林顿·米莱特的孙子。1944年,克林顿·米莱特作为美国陆军军医远赴中国,在昆明滇池边建立起中国当时最大的战地医院——美国陆军第172医院,并担任副院长。除了救死扶伤,他还用彩色胶卷记录下百余幅珍贵照片——那是记录昆明的第一批彩色照片,清晰、生动。
80年过去,那段记忆在克林顿·米莱特后人的努力下在中国被重新唤醒。
飞虎队,全称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成立,当年12月20日,10架日军飞机轰炸昆明,志愿队战机升空拦击,取得9:0战绩,“飞虎队”由此名扬中外。
1942年,飞虎队改编为美国驻中国航空特遣队,为“驼峰”运输护航,对日军基地和运输线进行打击,配合轰炸日本本土。飞虎队立下卓越战功,是中美两国在二战期间并肩作战的代表。
杰西说,二战前,祖父原本在美国拥有自己的诊所,战争爆发后他报名参军,成为昆明“第172医院”的副院长,专为飞虎队队员提供医疗和休养服务。
1943年,克林顿·米莱特作为先遣人员之一,从美国辗转抵达印度,再由印度前往缅甸,踏上凶险的滇缅公路,赴昆明探路。翌年,他再次翻越这条生命线,将整个医院连同设备一并迁至昆明西山脚下。
“他当时拍了很多照片,回到美国后,他也常在饭后把这些彩色玻璃正片用幻灯机放给家人看,讲述当年的故事。”杰西回忆,祖父在昆明收养了两名中国孤儿,他对这两个孩子视如己出,带他们去西山玩,给他们洗澡、剪头发,甚至让他们在医院里帮忙。
直到现在,杰西仍在寻找这两个孩子。“他们现在应该都90多岁了,找到他们的希望很渺茫,但还是很想告诉他们,有人一直惦记着他们。”杰西说。
杰西回忆,祖父拍摄的这些照片曾一度被封存在美国的仓库中。直到2004年,杰西的伯父带着这些底片来到中国办展,那也是杰西第一次来中国。
“当时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看。”展览上,有观众在照片中认出了自己的亲人,有人在展板前落泪,有人上前紧紧握住杰西的手,和他拥抱,只为说一句“谢谢你们带回这些珍贵的记忆”。
这不仅是一次普通的图片展,更是一次跨越国界的心灵连接。“我那时第一次真正明白了这些历史在中国人的心里意味着什么。”杰西说。
正因如此,2005年,米莱特家族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无偿捐赠了《华夏·1944·彩色昆明》和《等你,在1945》展览中的250张昆明彩色老照片。这是目前已知中国较早、保存较完整的彩色纪实照片之一,尤其是抗战时期关于昆明的最珍贵的一批彩色影像。
如今,杰西在昆明当老师,教中国孩子了解世界。他觉得教育的意义,是让每个孩子既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同时也了解世界。
“美国的教材很少讲中国抗战,飞虎队的故事几乎没人知道。”杰西说,“我们的历史课主要讲欧洲战场,还有太平洋战争,比如中途岛、原子弹,很少提到中国。除非上大学选修相关课程,否则很少有人知道中国当年做了什么。”
杰西对此深感不平:“如果不是中国坚持抗战、牵制住日本,后面的战争可能会更难打。我们应该记住南京大屠杀、记住那些抵抗侵略的英雄。记住历史,不是因为仇恨,而是为了吸取教训,不让历史重演。”
而飞虎队,正是这段历史中一个闪亮的印记。杰西说,飞虎队精神是尊重、互助、并肩作战。他坚信:“中美关系再复杂,这种精神也不该被忘记。过去我们并肩作战、互相尊重,现在也可以。”
杰西展示图集《等你,在1945》,图中照片为爷爷克林顿·米莱特拍摄的在战争期间收养的两位中国孤儿。受访者供图
杰西·米莱特,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