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厦门大学,有这样一支
被同学们交口称赞的队伍
“厦门大学公共自行车维修团队”
他们还有一个
更广为人知的昵称:
厦大小绿
或许是
一只打气筒
一张写着“为你打气”的绿色纸条
或许是当你推着“罢工”的自行车时
迎上来的热情笑脸和亲切问候
“同学,需要修车吗?”
又或许是一辆辆出自他们之手
车身喷着熟悉LOGO的自行车……
这,就是厦大小绿
1
在追求速度的时代
做一枚“温柔的刹车片”
夜风中,手电筒的灯光照射下
技术部的两三名成员围在车前“捣鼓”
时不时凑在一起谈论几句
最终,在车主惊喜的感谢声中
这辆“受伤”的自行车
变得完好如初
这样的场景并不少见
每周一至周六
晚七点半至九点半
小绿团队都在固定地点
为同学们提供免费的
自行车出借、组装与维修服务
除此之外
他们还在校园公益项目的支持下
让“旧车焕新颜”
每个学期
小绿团队会向保卫处
申请调取150辆左右
多年未使用的废弃自行车
进行整修刷漆
在他们的巧手之下
这些车摇身一变
成为在校师生的代步工具
小绿团队自2012年创立之初
就秉持“吃苦耐劳,劳动奉献”的理念
目前共有成员100人
也正在吸引越来越多
不同学院的同学加入
“只要你骑自行车
总会遇到车坏的情况
也会想着去修”
小绿成员们说:
“学会了一门技术
既能修自己的车
也能方便大家出行
对我们来说就是有意义的事儿”
2
从“第一辆自行车”开始
在如今娴熟从容的修车技能背后
每一位小绿成员的传奇修车之旅
都从“第一辆自行车”开始
每年秋季学期
小绿团队会在全校
进行统一的纳新宣传
前来报名的同学
将接受为期三周的培训
内容包括修刹车、调座椅
补车胎等不同内容
并接受入队考核
2024级数学科学学院
队员林展辉
经过半年多的培训与实操
已经可以在面向全校的
修车体验活动中
作为技术人员
进行刹车维修教学
对于修车,2022级队员刘宇
有一个调皮的形容:
“坏掉的自行车
各有各的‘不幸’”
每当遇到棘手的问题
队员们总会及时围上来
经验丰富的老队员接力帮忙
刚入队的新人也在一旁认真学习
在热络的讨论与合作中
难题总能迎刃而解
在基地值班的日子
也因此变得欢乐而有意义
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翟智超来说
修车已经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社团职责
“小绿的氛围特别好
我们下班后还会一起去打球、聚餐
在课余时间给我带来了很多欢乐”
天气晴好的日子里
小绿成员们会组织一场环岛骑行
在小岛的蓝天下享受海风的吹拂
“平常值班的时候
有的人喜欢自己修车、琢磨
翻翻工具书
也有人喜欢和大家一起讨论”
队长黎远烽说
“但我们都觉得修车
好玩儿、有意思
和大家一起做事
很快乐,很充实”
3
“素昧平生,倾力相佐至此
不胜感激”
在小绿基地
进门的公告白板上
贴着一位同学
送给小绿的手写明信片:
致小绿诸君:
余困于途,望更轮也。幸赖君惠,列位或察机枢,或校轮辐,指染锈色,不辞辛劳。复围车论道,匠工精神,不外如是。
素昧平生,倾力相佐至此,不胜感激,望诸君安好!
这封可爱而真诚的手写信
让小绿队员们
忍不住感动地一读再读
而这样的热情反馈
不在少数
除义务维修之外
小绿团队还会定期
在校园的各个地点
投放自助打气筒
为需要给车轮打气的同学
解决燃眉之急
“厦大小绿”公众号上
还推出了《小绿秘籍》栏目
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份
通俗的“修车攻略”
13年来
在一届届成员的接力服务下
“小绿”也斩获了
各项国家级、省级志愿服务奖项
以务实的行动
收获了赞誉和肯定
一届届的“小绿们”
用朴实的行动
传递环保与温暖的真意
也收获了无数不期而遇的美好善意
队员们这样写道:
“无论是诉诸笔端
还是相隔屏幕
虽然我们总是通过单车的故障相见
但是请相信
偶尔“破破烂烂”的生活
一定会有办法来缝缝补补
可以是扳手和锤子
也可以是一封手写信的浪漫”
为十余年如一日
志愿奉献的“厦大小绿”
点赞!
也祝愿“小绿”
收获更多真诚相伴的同路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综合整理自厦门大学、厦大小绿、网友评论等
厦大小绿,厦门大学公共自行车维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