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度
需要来自不同背景和视角的反馈。
俄国作家果戈里出生于一个地主庄园,但他从未成为农奴主,成年后便自行谋生,起初担任教师,后来以文学创作为职业。
果戈里对作品真实性极为重视,不仅常实地考察,还频繁向人求教。他写信给母亲提出具体问题:描绘乡村教堂中教职人员的全套服装,列举乡村姑娘连衣裙上各部分的名称……
他还向母亲打听几种纸牌的打法,分几步打,有哪些技巧。“风俗、习惯和传统,流传的民间故事和笑话,凡是您或您身边人知道的,请务必一一写给我。”这些素材后来都被他写进了被誉为“俄国文学瑰宝”的《死魂灵》中。
除了向亲人求教,果戈里还向读者求教。在《死魂灵》的自序中,他写道:“亲爱的读者们,不论您的社会地位如何,只要您能够阅读,并翻阅到我这本书,请您务必伸出援手。”他坦承书中许多描述并不完全真实准确,与俄国的实际情况有出入,“恳请你们帮我进行修改”。
果戈里希望,读者在阅读他的书时,如联想到自己的经历,或与书中情节相似、相反的故事,都写信与他分享,这样不仅能更正书中的错误,还能收集到读者们珍贵的生活素材。
当然,果戈里求教的对象中也少不了朋友。在撰写《死魂灵》时,一个朋友提出了建议,他非常高兴,说“你指出的地方正是我想修改的,但我没有确切的把握,现在我不用怀疑了”。
果戈里总会对作品做多次修改。他曾说,这和画家给画作增添最后几笔没什么区别,删一个字,改一个字,调一个字,一切都变样了,等每一章都经过这样的润色,就可以出版了。
个人的经历和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果戈里深知,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深度往往需要来自不同背景和视角的反馈。因此,他主动向人求教。这不仅使他的作品更贴近现实,也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才能写出触动人心的作品。
监制:张 勉
编审:尹 洁
编辑:徐力婧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果戈,求教,作品,俄国,读者,修改,戈里,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