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时期的白乙化。
不受剥削,不分阶级,
镰刀锄头是战胜一切的武器。
在平北抗日根据地,到处流传着“小白龙”的传奇故事。
他出身小村庄,却令日军畏忌,曾悬赏两万大洋买他的人头;他的英勇事迹家喻户晓,却有很多人不知道他的名字,称他为“白大胡子”;他曾留下豪言壮语“革命是我们的权利,牺牲是我们的义务”,几十年过去,却依然令人热血沸腾……这位传奇人物就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团长白乙化。
凭两支枪拉起队伍
1911年,白乙化出生在辽宁辽阳石场峪村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聪慧,6岁时入私塾,有神童之称,十二三岁时不仅能作旧体诗,还写得一手好字,在辽南一带被誉为“白才子”。
1929年,白乙化考入中国大学预科政治经济系。在进步师生影响下,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大量马列主义书籍,并于第二年秋天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经党组织批准,在保留中国大学学籍的情况下,他回到辽阳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工作。
·白乙化(前排左一)在中国大学时与同学合影。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沦陷。白乙化义愤填膺,挥笔写下“余愿得所偿,报国在今朝”,毅然投笔从戎。他仅凭两支枪杀入辽阳警察局,缴枪20余支,组织起“抗日救国军”,四处打击日寇,继而转战辽西,将队伍发展到上千人。
白乙化报号“平东洋”,自任司令,指挥着这支抗日队伍先后夜袭新民县监狱、沟帮子火车站,打得日伪军心惊胆寒。战士们和老百姓亲切地称他为“小白龙”。
东北义勇军失败后,白乙化回到中国大学继续学业,当选为学生会主席,成为中国大学抗日救亡运动的核心人物。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遭到反动军警镇压,他冲在最前面展开英勇搏斗,被同学们誉为“虎将”。
·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北平学生与军警搏斗。
1936年秋,白乙化率领东北流亡学生和一二·九运动学生骨干来到绥西东北垦区,一边劳动,一边培养抗日骨干。他先后担任中共绥西特委委员、垦区工委书记等职,积极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为了教育群众,他还专门写了一首垦区歌:乌拉山旁,黄河套里,开辟我们的新天地。吃饭就得做工,做工必须努力。不受剥削,不分阶级,镰刀锄头是战胜一切的武器。我们今天流汗,明天流血,结成了铁的队伍,打回老家去!
“知识分子团”团长
1937年10月,经中共北方局同意,白乙化在垦区组织起“抗日挺进军先锋总队”。1939年4月,他率部到达平西抗日根据地(今北京房山、门头沟、昌平一带),与同窗好友王仲华率领的冀东暴动队合编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简称华北抗联)。王仲华、白乙化分任正、副司令员,不久王仲华因病去世,白乙化任司令员。
华北抗联队伍中除了学生就是冀东农民,抗日热情很高,但装备不足,缺乏训练,战斗力堪忧。在平西斋堂首次与日军作战时,队伍很快被打散。白乙化临危不乱,凭借手中一条步枪,接连击毙数名日军,稳住阵脚。
此后,白乙化认真总结教训,并亲自带领部队展开近乎残酷的军事训练。一个动作,战士们重复100次,他自己绝不做99下;练瞄准,战士枪口上吊3块青砖,他就吊5块。两个月后,部队的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1939年6月,日军对平西根据地展开扫荡,白乙化率华北抗联主力在沿河城一带阻击。激战中,他发现,日军进攻、冲锋、调动都是通过旗语联络,于是带着警卫员转移到敌人侧面,将旗语兵牢牢套入步枪的准星中,连续击毙3人。
日军联络中断,指挥不畅,阵脚大乱。白乙化趁机率部杀入敌阵,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与日军展开白刃肉搏。日军指挥官被当场击毙,3名逃到庙内的日军剖腹自杀。这一仗不仅打出了华北抗联的军威,更创下了平西根据地歼灭日军一个中队的纪录。
1940年春,华北抗联正式改编为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步兵第十团,白乙化任团长。该团有72名大学生,指战员文化水平之高,在晋察冀军区乃至整个八路军中都首屈一指,因此得了个响亮的外号——“知识分子团”。
以生命践行诺言
1939年底,八路军提出:“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开辟平北”三位一体的任务目标。平北系今北京密云、延庆、怀柔、平谷一带,不仅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北部屏障,更是连接平西、冀东两块抗日根据地的交通走廊,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同时,这里又是伪华北、伪满洲国、伪蒙三个伪政权结合部,反动力量非常强大。
此前,八路军两度挺进平北,均未成功。这一次,这个任务落到了白乙化肩上。他慷慨豪言:“完不成开辟平北的任务,生不回平西,死不离平北。”后来,他在鹿皮关长城脚下光荣殉国,以生命践行了这一诺言。
1940年5月,白乙化率部挺进平北,与日军进行游击战。经过大小战斗56次,他们先后攻克密云、丰宁、滦平等地40多个村庄,毙伤俘敌4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相继建立4个区政府,控制区域达方圆100公里。6月下旬,以密云西部山地为中心的丰滦密联合县政府成立,白乙化兼任县委书记。
白乙化深知民为兵本,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开办救国会干部训练班,先后培养地方干部上百人。战斗间歇,他经常亲自为学员上课。同时,他狠抓部队纪律建设,对违反群众纪律、损害部队形象的人绝不手软。团部一名采购员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公款、勒索群众、抽大烟,严重败坏军纪。白乙化派人查实后,召开公审大会,将其处决。得知这事后,群众对八路军更为钦佩。
随后的百团大战中,白乙化率部踊跃参战,先后取得攻克小营车站、怀柔车站,烧毁程各庄铁路大桥等一系列胜利,受到晋察冀军区表彰。
白乙化曾发誓,不赶走日寇绝不剃胡子。很多群众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知道这位八路军留着长长的胡须,都亲切地叫他“白大胡子”。日军悬赏两万大洋买白乙化的人头,逼问老乡时,也是“手往脸上一比,问大胡子哪里去了”。
1941年2月,白乙化被任命为平北军分区副司令员。4日,正当他与同志们话别之际,日伪军再次来犯。他当即表示,先消灭这股敌人,再与同志们话别!
战斗进展顺利,当日下午,残敌龟缩进鹿皮关长城一个烽火台负隅顽抗。白乙化看准时机,高声命令部下组织冲锋,话刚出口,不料被敌人一颗子弹击中颈部,当场殉国,年仅29岁。战士们高喊为团长报仇,猛扑敌军,胜利结束战斗。
两个月后,白乙化烈士追悼大会召开,共有3000多名军民参加,会上宣读了《为追悼白团长乙化同志告全军同志书》:“有名的、英勇善战的白乙化同志……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一个很大损失……损失了一个曾为民族独立而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战友们凭吊民族英雄白乙化。
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将白乙化遗体安葬在鹿皮关附近的山坡上,将密云县西部改为乙化县。新中国成立后,白乙化墓迁至位于河北石家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监制:张建魁
编审:尹 洁
编辑:徐力婧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投稿和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tougao@hqrw.com.cn。)
白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