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24日电 在安徽省军区蚌埠干休所的庭院里,六月的枇杷树浓荫匝地,碎金般的阳光斑驳洒在窗边人身上,98岁的抗战老兵靳虎堂正讲述着他的烽火岁月。从11岁为八路军送信的“小交通员”,到如今活跃在网络世界的“虎爷老翁”,他用一生诠释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烽火童年:智勇小交通闯敌关
1927年出生于山西黎城的靳虎堂,11岁时在日军“仓谷园惨案”后开始为八路军站岗送信。1938年,他曾佯装卖鸡蛋的孩童,以哭闹骗过日伪军盘查,成功进城取回情报,返程再遇盘查,他镇定自若地周旋道:“下次多送鸡蛋来!”,小小年纪胆识已非同寻常。
1942年,15岁的靳虎堂秘密写下入党申请书,同年8月,他正式入伍入党,从文工队员逐步成长为一名战士。
战火淬炼:浴血征程写忠诚
抗战胜利前夕,靳虎堂调入战斗部队参加攻克焦作的战斗。抗战胜利后,他随部队整编,调入中原野战军第9纵队,投身解放战争的烽火洗礼。1947年9月,刚改任连队指导员的靳虎堂在横新公路伏击战中迎来严峻考验,他所在连队负责在北月料村阻击敌人,面对敌人疯狂反扑,他临危不乱并身先士卒,多次带队冲锋,敌我反复拉锯达15次,激战7小时,最终配合友邻部队全歼敌191团。后因战功,靳虎堂被授予“杀敌英雄”称号,政治处主任赞誉:“初当指导员,初战成英雄!”
1949年,靳虎堂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15军44师131团一营一连指导员,在渡江战役中,他率部偷渡时左腿中弹,因医疗条件有限,其凭钢铁般的意志在无麻药情况下经历6次刮骨清创手术,最终控制住感染,保住了左腿。
伤痕勋章:半生戎马铸丰碑
靳虎堂的身体,是半生戎马的残酷注脚:左股骨粉碎性骨折、左小臂贯通伤筋、右胯残缺、腹部残留弹片——这是属于他的二等甲级伤残证明。
他的胸前,闪耀着历史的荣光:华北解放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章、渡江胜利纪念章、三级解放勋章、独立功勋荣誉章……每一枚勋章,都铭刻着一场浴血之战─五一反“扫荡”、陇海破击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历经战火洗礼,他于1955年授大尉,1964年晋中校,后于1982年以蚌埠市人武部副政委(副师职)之职离休,伤痕与勋章,共同勾勒出这位老战士壮烈而辉煌的战斗人生。
暮年新征:数字学习焕新光
离休,并非战斗精神的终点。靳虎堂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蓬勃朝气,他热心公益,担任校外辅导员,为学校及各单位开展“四有”新人等思想教育讲座和主题报告以及参与编纂《蚌埠市军事志》。
75岁时,他从零开始学习电脑和互联网,如今以“虎爷老翁”的身份活跃于网络,通过微博、微信记珍贵的革命故事,并组织线上活动,将数字平台化为传承红色记忆的新阵地。谈及学习上网的初衷,他说:“除了开阔眼界,我更想发挥余热,为传承这些历史记忆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忠心永恒:枇杷荫下赤诚鉴
今年七一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谈及即将到来的党的生日,这位拥有83年党龄的老党员感慨万千:“当年入党时憧憬的和平安定生活、国家富强,我亲眼所见,都已实现!”
此刻,院内那累累枇杷果,历经风雨,终得丰盈,仿佛也浸润着老人那份穿越硝烟的赤诚,与他胸前的勋章一同见证着一位老兵跨越世纪的忠心。
靳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