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金寨县响洪甸水库的库区深处,有一个被称为“海岛”的孤岛。2019年以前,海岛的东岛岸边,长年停靠着一个船屋,外面挂着“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的牌子,这是海岛卫生站站长余家军用一条渔船改造成的简易诊所。2019年,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帮助下,诊所上岸了,结实的水泥墙遮风挡雨,内部设施也更加完善。每天早上,余家军都把现代化的诊疗器械擦拭得干干净净,把村民们的常用药清点保存好,随时准备出诊。
余家军坚守孤岛20余载,不论白天还是黑夜,不论风和日丽还是风雨交加,只要患者需要,他都第一时间送医问诊;他24小时不关机,驾驶一艘小船作为移动诊所,不仅出诊从不加出诊费,而且经常减免困难患者的医药费;作为金寨县众爱公益协会会长,他经常带领会员们进村入户,访贫问苦,捐款捐物。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余家军获得了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医生、安徽省道德模范等多个荣誉称号。
“海岛”本不是岛,而是大别山深处一个秀美的山村。20世纪50年代,因修建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金寨县的金家寨、麻埠、流波三座古镇沉入水底。水库移民大潮中,极少数村民故土难离,选择在库区的山顶上住了下来。山村也变成了隔水相望的两座小岛,取名“海岛村民组”,村民出行全靠行船。目前,有200多人住在响洪甸水库的海岛村民组。
“以前没有卫生站的时候,村民感冒发烧都要往镇里的卫生院跑,来回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划两三个小时的船,如果遇上急病往往会被耽搁。”在库区长大的余家军感触最深的就是乡亲们看病难。1999年的一天夜里,余家军患有直肠癌的父亲呕吐不止,情况十分危急。余家军划着家里的木筏,送父亲去医院。黑黢黢的夜,冰冷的风,呻吟的父亲,让他感觉到,无助能使划船的3小时长过一辈子。
2000年,卫校毕业的余家军主动放弃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家乡,成为海岛卫生站的乡村医生。20多年来,只要患者一个电话,余家军就立即出诊,从不耽误。2017年冬天的一个夜里,大雪纷飞,寒风呼啸,村民蔡某的老伴得了急症,便给余家军打电话求助,余家军立即驾船赶到,及时缓解了老人的痛苦。2020年2月的一天傍晚,暴雪袭击麻埠镇,河面雾气弥漫,村民方某突发急症,情况十分危急,余家军接到求助电话后,一面联系镇卫生院,一面驾船前往救治,由于救治及时,方某终于转危为安。
为了不耽误患者的病情,余家军没少经历危险。2008年秋天的一个夜里,余家军出诊返回时遇到了大雾,水面能见度不到1米。尽管他小心驾驶,船还是撞到了山上,余家军差点落水。2010年的一个风雪夜,余家军驾船前往一座岛上给村民治病,船行到水库中间时,大风骤起,小船像一片树叶般在水中颠簸,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好不容易才脱离险境。2012年的一个夜晚,家住山顶的村民余某得了急症,余家军前去为其诊治时,一脚踏空,连人带药箱掉进了几米深的大沟里,身上多处擦伤。
留守岛上的村民大都不太富裕,余家军为村民们开药力求价格便宜效果好,绝不让大家花冤枉钱。他不仅出诊从不加出诊费,还经常给家庭困难的村民减免医药费。余家军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会尽最大努力为村民做些好事、实事。”翻开余家军的出诊记录簿,其中一页显示,总计41元的药费,患者只需支付14元。这得益于药品零差率政策的实施,进价多少村民购买就是多少。其实,余家军每次出诊产生的出诊费等费用至少15元,但这些,他从来没向村民们提过。
除了行医治病,余家军还热心公益。他经常组织爱心人士来海岛村民组捐资助学,助力海岛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同时,作为六安市人大代表,他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他更是身先士卒,通过多渠道帮助海岛群众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
20多年来,余家军换了4条船,见证了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大幅改善。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漂浮在水面的卫生站上岸了,升级为一栋二层小楼,空调、电脑、医疗设备等一应俱全。近年来,金寨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改善了余家军的收入状况,还为卫生站配备了各类远程医疗设备,让村民可以向上海等地的大医院问诊,提升保障水平,解除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随着金寨县紧密型医共体的发展,当地医疗条件大幅改善,现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慢性病的管理上,余家军成了村民们签约的家庭医生,为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谁有什么病史,谁的病情不能耽搁,什么时间要打电话提醒病人吃药,余家军都牢记在心里,并及时沟通、及时提醒。
“在海岛,大家都喊我‘军子’,‘军子’来了,病情都能好三分。这是对一名乡村医生最好的褒奖。只要岛上还有一户居民,我就会坚守在这里,做好本职工作,当好群众的健康守护者。”余家军说。
余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