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长三角>>浙江
胡奎:27载守好海上国门
2025年05月23日15:19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徐丽敏 许桃 叶骏
小号 中号 大号

夜幕降临,宁波舟山港大榭港区,远处的灯塔不时闪烁。宁波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海上监管处负责人胡奎以艇为家,以风浪为伴,用27载的坚守与奉献,书写了一段段关于梦想、坚守与传承的故事。

宽度不足一米的床上,胡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看来新艇还是没睡习惯。他起身披衣,走出船舱。

海风吹拂,浪花拍打着船舷,一艘已经退役的旧艇停靠一边,在海面上微微晃动,仿佛在对他说:“嗨,老伙计,别来无恙!”它曾陪伴胡奎多年,过去工作的回忆在眼前逐渐浮现。

1998年,人民子弟兵在抗洪救灾中用自己的血肉为人民筑起一道道坚固的堤坝。这一壮举也深深影响了当时年仅17岁的胡奎,同年,他毅然报名参军,穿上了那身心心念念的“橄榄绿”。

经过严苛的新兵连训练选拔,胡奎被分配到原边防部队一艘“先锋艇”服役。这是他第一次见到大海,第一次接触船艇。

俗话说得好,世上有三苦,行船、打铁、磨豆腐。为迅速摸清船艇构造,胡奎每天跟在老班长身后“问长问短”。每晚熄灯后,他还独自在船舱内待上几个小时,把每个艇上的零部件一一摸清。

通过无数次熬夜学习,他对船艇各类舱室布置、设备操作使用、器材维护保养都熟记于心,以至于闭上眼睛,这些都能精准浮现在他的脑海。很快,他熟练掌握了船艇驾驶及各种设备的操作,在年度航海机电比武竞赛中名列前茅,还收获了“小教员”的称号。

“他不光业务精通,游泳本领也是我们这里数一数二的。”这是胡奎同事对他的评价。谁能想到,入伍前的胡奎是个“旱鸭子”。被分配到船艇上后,游泳是一项必修技能,他怕别人“笑话”自己不会游泳,于是暗自发誓,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游泳。

2004年3月,在开展日常巡航期间,正在艇上值班的胡奎突然发现不远处一艘“浙定39078号”舟山籍小渔船误入万吨集装箱船航线,小船被拦腰撞上,3名渔民命悬一线,情况十分危急。胡奎迅速调整航向,赶往事发地点。面对失控的渔船,他指挥全艇民警全力抢救,冒险将小船与边检艇紧紧绑在一起,待将渔民送上救护车后,他才缓缓松开紧握栏杆的手。

机遇往往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接过艇长一职后,胡奎带领船艇官兵埋头奋进,所在单位连续五年获评原浙江公安边防总队装备检查优秀单位。其间,他多次参与打击走私、抢险救灾等任务,荣获个人三等功2次。

随着改革的号角吹响,2019年初,胡奎恋恋不舍地脱下了陪伴自己多年的军装。原本,他有机会转业到地方工作,会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但他毅然换上“藏青蓝”继续陪伴他“视若珍宝”的船艇。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挑战,2022年3月,因工作需要,胡奎前往杭州参与浙江边检总站新建船艇设计建造。怀揣着对船艇的热爱,他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严格把控每一个细节,仔细检验每个零件,亲身参与每一次试验。

胡奎还多次前往北京、武汉等地,与专家共同研究,提出多项针对性修改意见。“既然做了,就要尽善尽美。”驻厂期间,他还发现整改各类问题300余项,退回不符合要求材料20余样。

“造船过程中,一旦出现什么问题,胡奎就一头扎进船舱,检查不出问题,他就一直不休息,谁都劝不动这头‘犟驴’。”当时,与胡奎共事的陈佳楠笑着打趣。

经过整整两年的打磨,三艘新建船艇对标“标准化、系统化、现代化、规范化”装备配备要求,顺利完成建造。去年11月1日,看着自己设计建造的三艘船艇有序组成编队,开展首次海上实战实训,胡奎的眼眶瞬间湿润了起来。

面对新时期海上边检任务的新挑战,胡奎坚信,始终以“逆水行舟”的紧迫感、“奋楫击水”的拼搏精神,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能力,一定能守好海上国门。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胡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