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90后女车手师炜的“飞驰人生”
2025年05月20日10:09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梁璇
小号 中号 大号

师炜在国际汽联F4方程式中国锦标赛比赛中。谢启明/摄

引擎轰鸣,轮胎与赛道摩擦出焦灼的气息。国际汽联F4方程式中国锦标赛第八轮比赛于5月18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举行。在赛前的暖胎圈,师炜驾驶赛车跟着大部队不断摆动,像一匹回归战场的战马,蓄势待发,“我想在比赛中尝试更好更快的驾驶风格,等于重建驾驶习惯”。

一个多月前,师炜以中国首位F1学院外卡车手的身份闯进F1中国大奖赛的聚光灯下,这位女车手成功“破圈”。如今,她重返上海国际赛车场,和27名男性车手角逐F4赛场,“她能否突围”再成焦点。

可上一轮比赛遭遇碰撞,本轮第18位发车的开局,并不利于“突围”,直播间开始出现质疑声。

“加一圈”“再一圈”——当赛会第三次发出“暖胎圈”的指令,师炜脑子里还是有了问号,毕竟,不断左右快速打方向,连续加速、刹车对车手体能都是消耗,作为唯一的女性选手,这种压力更为明显。“因为今天气温、气压都比较低,跑完3个暖胎圈,轮胎反而更容易达到最佳状态。”她迅速调整呼吸,双手紧握方向盘,很快投入比赛,“把我要尝试的风格和技术用出来”,最终,她以第12名完赛。

“赛车最让我着迷的,是能在每场比赛中见证自己的成长。”面对质疑声和赛场突发情况,取得中上游的成绩让师炜“比较满意”,因为对她而言,这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面对原来的自己,也迎接新的自己”。

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原来的师炜生活在“朝九晚五”的框架里,但下班后,骨子里对运动的热爱让她常常泡在卡丁车场和攀岩馆。2015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的消息,燃起她对冰雪的好奇,“冬奥都来了,怎么能不会滑雪?”第一次从雪山上飞驰而下时,耳边只有呼啸的风声,整个人仿佛与雪山融为一体。这种奇妙的体验,让她一头扎进了极限运动的世界。

“铁饭碗”成了“桎梏”。2018年,师炜辞职转型为一名运动博主,即便当时的自媒体行业尚不成熟,“那时候平台甚至还没有接广告的功能,朋友们都觉得我疯了”。回忆起当时的决定,师炜坦言:“就是坚信自己的视频能带更多人接触不同的运动,对我而言,更有成就感。”

此后,从滑雪到潜水,再到驾驶轻型飞机,“上天入地”间,她获得了和世界深度对话的时刻——滑雪时,风声是群山和她的密语;潜水时,咕嘟咕嘟的气泡声提醒她“倾听自己”;在空中,世界从点到面地“自我介绍”;在赛车上,人体和机械共振,在极限边缘培养默契。这些瞬间,常常让她觉得自己很渺小,就像一粒被揉进大海的盐,沾染了辽阔的心境,“即便遇到困难也会觉得充满希望,毕竟还有那么多神奇的事情在等着我去发现”。

2020年,在浙江武义自由方程式比赛的一次试驾后,师炜“发现”了赛车运动:引擎的轰鸣从脊柱直冲大脑,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刺激着神经,赛车座舱如同钢铁蒸笼,温度高达50-70摄氏度,车手穿着厚重的防火服,体温能飙升至40摄氏度以上,心率逼近180,“相当于穿着棉袄在高温下负重长跑,同时要在0.1秒内完成七八个判断和操作”,这种极限的状况,要求匹配同样的专注度。

不够专注,曾给师炜上了一课。在家乡内蒙古的一场比赛,亲朋好友都来现场观赛,她突然“很想拿好成绩”,结果一塌糊涂。当时,教练不但没有安慰她,还用“崩溃疗法”故意激怒她,在教练刻意的“冷嘲热讽”中,她在车上大哭着完成了比赛。但这次经历也成为她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那之后才意识到心态和专注度的重要性,现在我的情绪变得很稳定,因为在赛道上,专注比胜负欲更重要”。

但保持专注并不容易,尤其兼具职业车手和自媒体人的双重身份,师炜不得不练就快速切换状态的本领,“上一秒还在拍摄视频,下一秒坐进车里就要开始高强度训练”。可有时也会招来质疑,有评论说:“怎么不练车,有空在这儿发视频?”

师炜似乎已经习惯了被质疑,在赛车这个以男性为主导的运动领域,女性的体能、外貌等都可能被当作“不适合”的“证据”。几年前,她在领克杯统规赛中拿到全场冠军,迎接她的不是掌声,而是“这是品牌方内部操作”“她的车肯定被调快了”这样的质疑声。但她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默默加大训练强度,“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才能让这些声音消失”。

4月底,师炜前往铃鹿赛道参与日本超级耐久赛。这条工程师口中的“亚洲最难赛道”以高速弯多、弯形多变、赛道狭窄、缓冲区小而闻名,师炜和3位队友要在此完成5小时的接力赛,“最重要的是安全完赛,把车完好地交给下一位车手”。

为了这场比赛,她提前参加特训:在宁波赛道实地测试,在模拟器上反复练习铃鹿的每个弯道,还戴着阻氧面罩进行体能训练,模拟赛车舱内的高温环境。训练过程并不轻松,她经常练到崩溃大哭,但哭完了,还是会爬起来继续。训练的开销也不菲,但在师炜看来,“一天训练费花两三万元,可以,但花两三万元买个包,不可能”。

从辞职的一刻起,师炜就常常面对价值观的碰撞,但于她而言,“价值观没有优劣之分,就像人生的选择,也没有孰对孰错”。面对同龄人结婚生子的生活,她也认真倾听,“同学会上,大家都在聊孩子,我觉得挺有意思,这是我没体验过的领域”。但她也清楚自己的路径,“既然我选择了,而且做得开心,就没想过改变”。

可有些改变正在发生。“很多女性和孩子的家长都会问我‘怎么才能加入赛车运动’。”师炜发现,随着赛车运动的群众接受度越来越高,国内赛车项目缺乏完善生态环境和晋升体系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因此,她希望联合企业品牌和赛事方,推动青少年赛事体系的建设,充当“引路牌”的角色,让更多人看到象征完赛的黑白方格旗,“当有人开始行动,结果就不远了”。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师炜,赛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