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狂僧一书动京华
2025年05月20日09:58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方建勋
小号 中号 大号

怀素。

在唐代书法史上,出了两位草书巨匠:一位是张旭,另一位是怀素,两人合称“颠张醉素”。一个颠字,一个醉字,正好点出了他们的草书创作状态。

怀素(737年—799年),字藏真,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是唐代宗时期“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外甥。他自幼出家,修佛念经之余,酷好书法,尤爱草书。痴迷草书者往往天性不羁,怀素也是如此。他虽是出家人,但好饮酒,酒后乘兴作草书,时有神来之作,这一点与张旭颇为相似。

他的友人、“茶圣”陆羽写过《僧怀素传》,其中说到:“怀素疏放,不拘细行,万缘皆谬,心自得之。于是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兴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靡不书之。贫无纸可书,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洒。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这段文字,描画了一个为“草”痴狂的怀素,他修炼草书是何等努力、专注与艰辛。因为穷没有纸,便在芭蕉叶上写;找来一个木盘和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日复一日地写,把木盘和木板都写穿了。据传,怀素写秃的笔堆积如山,他将之埋在山下,因此有“秃笔成冢”之说。

怀素在草书上的非凡造诣,当时就倍受大家激赏。御史中丞李舟就说:“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他把怀素看作是草圣张旭的传承者。怀素对张旭敬仰无比,对李御史的评价应是很得意的。

事实上,怀素是张旭的再传弟子。怀素在学书之路上有两个重要老师,一个是邬肜(音同容),另一个是颜真卿。这两人都跟张旭学过书法,又都点拨过怀素。

怀素的时代,是诗歌的盛世,也是草书的盛世。诗写得好或草书写得好,就会广受推崇。怀素草书天分高,又加上“秃笔成冢”的勤修,年纪轻轻就博得盛名。李白的《草书歌行》第一句就是“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自叙帖》局部。

怀素的草书,最具代表性的是《自叙帖》。它可谓“天下第一草书”,在草书史上的地位堪比王羲之《兰亭序》在行书史上的地位。这件草书,长755厘米,高28.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我曾有幸欣赏过真迹,浩浩长卷,698字,气贯神畅,宛如一笔书成,让人有惊心动魄之感。

写《自叙帖》时,怀素41岁,文字内容是自述学书经历,不过收录更多的是当时的士大夫诗人对他草书的评价和赞誉。这些诗句,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怀素草书的创作状态和广泛影响。

怀素原本在永州修行,但觉得自己的书法眼界不够开阔,于是“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到了京城长安后,他拜见当代名士,看了他们的藏品真迹,以前在书法上的疑惑,一下就顿悟了。

怀素的草书在当时的京城文化圈很受追捧,众多诗人为他写“草书歌”,有37首之多。京城的士大夫也以欣赏到他的草书为荣。诗人任华亲眼目睹怀素的“作草现场”后,激情写下长诗《怀素上人草书歌》,诗中描述:“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骏马迎来坐堂中,金盆盛酒竹叶香。”王公大人家都备好了锦绣的屏风,粉刷好墙壁,以骏马迎接,美酒助兴,恭迎怀素的到来。

有一次,诗人张谓宴请宾客,席间邀请怀素舞墨助兴,怀素正喝得起兴,摇摇晃晃站了起来,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踉踉跄跄来到影壁前。他先是打起了醉拳,之后突然一声狂啸,腾身跃到影壁前,抓过毛笔,在粉白的影壁上游走飞动。只见他高声吟咏,手舞足蹈,写到最后一点,将毛笔遥掷过去,那支秃笔便似离弦之箭,不偏不倚,正好落到该点的位置。全场齐声叫好。

看怀素写草书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任华曾写道:“翕若长鲸泼剌动海岛,欻(拟声词,chuā)若长蛇戎律透深草。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说怀素写草书,像长鲸掀动海岛,像长蛇透出深草,像飘风骤雨摧动檐隙,当真是一场书法艺术和行为艺术的视觉盛宴。

《苦笋帖》。

《自叙帖》是怀素的盛年之作,呈现了他人生的绚烂时光以及书法意象的瑰奇灿烂。他后期的草书,渐趋平和散淡,代表作有《苦笋帖》。《苦笋帖》为绢本,只有14字:“苦笋及茗异常佳,乃可径来。怀素上。”两行草书,字字简约,笔笔跳动,有一种玲珑剔透的空灵感。据推断,这幅草书很可能是写给“茶圣”陆羽的信札。意思是,苦笋与茶都很美味,可以多送一些来。

怀素去世后,晚唐诗人裴说写过一首《怀素台歌》,其中有道:杜甫李白与怀素,文星酒星草书星。”的确,怀素这颗“草书星”在书法史上璀璨无比,直到今天仍熠熠闪光。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草书,怀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