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人民品牌>>人民文娱
专访 | 小小凤冠,何以“上头”
2025年05月19日17:17 作者:余驰疆
小号 中号 大号

曾几何时,文创产品点亮博物馆商店,使之成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观展结束,人们可以通过文创产品,实现“把博物馆带回家”的愿望。

但近些年,观众在把博物馆带回家的同时,有更多的人因为喜爱的文创产品,而走进博物馆。一个小小的冰箱贴、玩具、帆布包,甚至一杯咖啡、奶茶,都能成为年轻人走进博物馆的理由。社交媒体上,各大博物馆的文创抢购攻略层出不穷,因为一件文创产品去博物馆打卡真品、学习历史也成了新风尚。

过去一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下文简称国博)的凤冠冰箱贴算是最出圈的文创案例之一了。凤冠冰箱贴,以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为样本,分为木质和金属两个版本,面世不到8个月销量突破100万件,系列产品销售额破亿元,创下国博文创历史之最。

·国博凤冠系列文创展示。

凤冠冰箱贴到底有多火?人民文娱记者采访的当天,凤冠系列文创展示柜前的人都没断过,不断有人拍照合影。文创商店的柜台前更是人满为患,不断有人打听“凤冠冰箱贴”,有的人一买一大堆,足可见其火爆和紧俏。

一个小小的冰箱贴,如何成为文博界的新晋“顶流”?它的出圈给博物馆的创新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启示?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人民文娱记者独家对话国博文创负责人、国博(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飞,讲述凤冠冰箱贴的前世今生。

·2025年5月14日,廖飞在北京接受人民文娱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以匠人精神致敬匠人精神

“事实上,第一款木质凤冠冰箱贴,差点儿就被我们淘汰了。”回忆起凤冠冰箱贴的诞生,廖飞对记者说。“它太大了——尺寸比同类产品大了一圈,将近14厘米长,11厘米高。我们文创团队第一反应就是,谁家冰箱上愿意放这么大一个冰箱贴啊。”

国博的文创团队共80多人,7人负责产品研发,一线销售三十多人,还有电商、IP授权、行政等部门人员。同时,他们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创产品审核小组,共14人,涵盖了各个岗位的员工:设计、销售、售后、电商、新媒体宣传……这个小组,从文创方案设计阶段就全程跟进,由此使得各个部门能第一时间根据市场信息提供反馈、及时调整。几乎每一周,审核小组都会进行方案讨论会,上百个来自内部和合作方的方案铺陈开来,最终淘汰率要到80%左右。

·中国国家博物馆。

“2023年,我们在现场和线上调研时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展厅里找各种角度跟凤冠拍照,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廖飞说。之前默默无闻的凤冠为何会突然在这一年让很多人“上头”?在他看来,一方面是近些年的“文博热”“博物馆热”,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文物、热爱传统文化,走进博物馆参观、打卡;另一方面,也跟年轻人喜欢在社交媒体上晒生活、“炫”美图有关。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

自从凤冠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之后,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里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多,凤冠的玻璃展柜前,总是排着长长的队,网红博主、年轻学生纷纷拿着相机换角度、换姿势,只为隔空“戴”上凤冠。国博文创团队意识到,这是一个值得开发的IP。2024年,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冰箱贴的方案“上会”了。

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是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其主人王喜姐,是万历皇帝的皇后。王喜姐谦恭温良,管理后宫井井有条,同时还减少后宫开支用以救济灾民、发放军饷,并向万历皇帝婉转进言以保护忠臣,很受万历皇帝喜爱。这顶九龙九凤冠便是对她功德的记录。凤冠上共镶嵌宝石115颗,珍珠4414颗,总重量达2320克,极具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

·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冠细节图。

在廖飞看来,好的文创不仅要呈现文物,更要提取其文化内涵、工艺水准,以匠人精神致敬匠人精神。为了打造立体感,研发团队突破了传统冰箱贴一体压铸成型的常规工艺。木质版本由3片木板粘连而成,每次手工粘贴时都要等干透,“干燥不够就容易开胶”。粘好之后,还要给粘连处刷一层颜色,盖住原有的木纹。为了还原凤冠金龙奔腾翠云之上、翠凤翱翔珠宝花丛之中的生动美感,所有串珠均靠人工穿缀。

·凤冠冰箱贴木质版与金属版。

哪怕是一颗“宝石”,都要讲求贴得恰到好处。“中国古代用的宝石很少打磨形状,可能原本什么样就什么样,重视天然雕琢。”为了更真实地还原,凤冠正中的“宝石”镶嵌采用的是椭圆形珠子。“后来发现这颗珠子给我们带来了很大‘麻烦’,稍微贴歪一点,观众就会感觉这是个残次品。其实如果用圆形就简单很多。”

种种细节调整数不胜数,从策划、设计到冰箱贴真正出炉,花费了将近4个月。

   

从仿复制到文化创意

在廖飞的印象里,国博文创团队对产品几乎没有过激烈的内部争议,硬要说的话,凤冠冰箱贴算是一个。一方面,它的确制作精美、工艺创新;同时,它的大小和形态与市场传统认知明显不同,不仅大,而且增加了多层立体凸出和流苏、“宝石”的设计。“最后还是一些小伙伴说服了我,先少上一些试试。”廖飞说。

一般情况下,国博冰箱贴较好的日均销售量大概是300个。因此,第一批凤冠冰箱贴的生产数被定在了3000个,“我们心想着10天左右可以卖完”。结果,上架第一天,一共卖出了1700多个。

·廖飞(右一)在展柜前向记者介绍国博文创产品。(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慢慢地,社交媒体上不断有人晒出这款别具一格又工艺细致的冰箱贴,还有人给冰箱贴做收藏框,摆在书架上,一款小小的冰箱贴变成了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3个月8万个、6个月80万个、8个月100万个……眼看着纪录破了又破,廖飞感叹道:“这是我工作20年来遇到的第一次,可遇不可求。”

·九龙九凤拼插迷你首饰盒。

凤冠冰箱贴的火,并非一蹴而就,它更像是国博乃至中国文博工作者20多年摸索的厚积薄发。廖飞正是其中的见证者、参与者。2004年,文物鉴赏专业毕业的他进入国博艺术开发中心工作。那时,中国的博物馆文创算是起步阶段,国博的文创也仍处在书画、瓷器的仿复制阶段。“工作前几年,经常去景德镇盯仿复制产品的造型,看是否跟我馆的文物器型一致、相像,或者给仿复制的产品写说明卡片。”

2012年,国博新馆建成,艺术品开发中心更名为文化产业发展与管理中心。为了真正实现从仿复制到文化创意的转变,国博初期文创团队开始了一系列学习、研究。“我们会上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的网站,仔细研究他们好的文创产品类型,试着用我们自己的文物做替换。”廖飞回忆,“产品类别上,当时我们的文创还集中在明信片、钥匙扣等旅游纪念品上,而国外大博物馆已经往日用品上开发了。他们的设计排列也非常自由,几件镇馆之宝组合在盘子上、领带上,效果非常好,值得我们借鉴。”

在国内,他们大量研究其他在文创领域较早起步的博物馆,参观各种大展,思考如何将展览和文创结合起来,实现展创同步发展。“这些学习和探索,对国博文创的起步,是非常重要的。”

   

让文物活起来

2018年,廖飞接到了一个新任务,接管国博(北京)饮食文化有限公司。他向上级提出:“如果只让我做传统的餐饮,卖个水、卖个三明治,不太有意义。我希望把文创和美食结合,不一定能成功,但有必要去尝试。”

·国博咖啡上的凤冠拉花。

博物馆文创+美食,在当时算得上一个新概念。“因为难度的确很大,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保质期短、食品安全严、运输要求多、可塑造的类型还少,等等。”

更麻烦的是找合作方。“当时传统食品公司很难接受我们的想法,只能一家家找。”2019年,国博将5款瓷器文物和棒棒糖结合,又把四羊方尊和巧克力结合;一年后,棒棒糖被植入骨传导芯片,参观者可以边吃糖边听导览;还有“怡红群芳”,8块形状各异、造型精致的点心,讲述着《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的故事……

·国博棒棒糖。

做美食文创,还需要精确到毫克的细心。雪糕的甜度、巧克力酱的用量、糖的比例等,都需要不断试吃。2022年,国博推出巧克力盲盒,廖飞和团队最费心思的事情就是研究如何让“土”包裹住巧克力,从而达到考古开挖的体验感。“最后选择了用奥利奥做‘土’,光是它颗粒的粗细度就来回换了五六次。” 4年间,廖飞带领团队开发国博文创食品50余款,他笑称自己吃到“工伤”。

·考古巧克力盲盒。

去年是国博的文创大年,除了凤冠冰箱贴,还有“海晏河清系列”,以及把青铜和机甲结合的拼插玩具等;

·国博文创“青铜机甲”。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国博以古代中国展中的8件“国宝”为灵感,衍生出文具笔、橡皮擦、冰箱贴、积木拼插玩具等,再次引发热议。

·2025年博物馆日,以古代中国展中的8件“国宝”为灵感,国博推出相关文创。

在廖飞看来,博物馆文创的走红和创新,本质上和新一代年轻人的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密不可分。不仅仅体现在从事博物馆文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也体现在年轻人本身已成为整个产业中的重要环节。“新一代年轻人开始走进博物馆,和文物互动,并用全新的方式解读文物、传播文物故事,最后才出现了一个个爆款文创。”

古老的文物不再只是静静地“藏”在博物馆中,而是在手机、视频、社交媒体上焕发新生,又以文创产品的形式走进年轻人的生活,从而让更多人走进博物馆——这是文创之于“文物活起来”的更深层的意义与价值。

在这样的不断循环中,珍藏的文物活起来,古老的文化潮起来,成就了小文创的大时代。


责任编辑:

余驰疆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