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边境的降旗仪式上,印度士兵(左)与巴基斯坦士兵(右)“斗旗”。
当地时间2025年5月7日凌晨,喷气式发动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夜晚的寂静。在印度空军总参谋长阿马尔·辛格的指挥下,数十架战斗机从多个机场腾空跃起,飞往巴基斯坦领空方向。
但印军不知晓,机群的动向早已被巴基斯坦雷达掌握。已在作战指挥中心连续工作多日的巴基斯坦空军总参谋长扎希尔·巴伯尔随即下令,巴空军迅速出动。巴军战机配合预警机和地面雷达,在空中搭建了一座无形的“铁壁”。
南亚地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空中对决,就此拉开序幕。
《环球人物》记者在巴基斯坦见证了这一历史性时刻——当地时间5月7日凌晨00:20,居住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记者得知,巴基斯坦突然宣布关闭全部领空。随后屋外传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那是战机划破夜空的声浪。
同时,《环球人物》记者也注意到,战火近在咫尺,伊斯兰堡的市民们却依然从容,城市生活秩序井然,一如往常。一名巴基斯坦朋友跟记者开玩笑说,如果自己新盖的房子被印度导弹击中,就起诉印度政府,要求索赔。1947年印巴分治以来,克什米尔地区多次爆发武装冲突。伊斯兰堡市民的“淡定”,或许恰好说明他们对该地区的交火习以为常了。
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根据巴基斯坦军方消息,巴军雷达在当日凌晨00:10左右,探测到巴印边境地区的印军机场出现异动。仅仅两分钟后,巴空军就做好了防御准备。根据侦察结果,巴军确认印军将出动60架战机,以发动对巴基斯坦的第一轮进攻。巴军决定出动42架战机。这样看来,印军在战机数量上占了优势。
凌晨1:00左右,印军战机陆续升空,其最先进的法制“阵风”战斗机和俄制苏—30MKI战斗机都出现在了机群中。印军“朱砂行动”正式开始。为何将该行动命名为“朱砂”?“朱砂”源于印度教文化,指印度已婚女性在头发分缝处涂抹的一种红色或橙红色粉末,具有文化象征意义。有评论认为,印度选择这一代号,是为了激起本国民众的情感共鸣。
当地时间2025年5月13日,印度民众在新德里参加支持“朱砂行动”的游行。
巴方则针锋相对地发起了代号为“铜墙铁壁”的反制行动。据巴军方称,巴军飞行员最初得到的命令是在边境地区执行威慑任务。而在巴军雷达探测到印军战机开始向巴境内发射导弹后,巴指挥中心随即下令让巴机群执行歼灭任务。巴军战机向印军机群发射多枚超视距空空导弹,并将火力集中在印军最先进的“阵风”战斗机上。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空战,巴军宣布击落印军5架战机和1架无人机,其中包括3架“阵风”战斗机。印军的袭击造成31名巴平民死亡。印军宣布已摧毁巴境内多座恐怖主义设施,但没有公布己方损失。
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亚问题专家钱峰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巴空军在这场空战中广泛运用超视距空战战术,即先用预警机和地面雷达锁定印军战机目标,再由巴军战机发射超视距空空导弹。许多印军战机来不及反应,便被巴军击落。
当地时间2025年5月7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居民发现散落的战机副油箱。
空战结束后,巴基斯坦外交部长达尔不无骄傲地表示,巴空军只击落投下导弹的印军战机,“如果我们没有保持克制,可能会击落10至12架印度战机”。巴基斯坦空军总参谋长巴伯尔也被许多巴基斯坦网民誉为英雄。
然而,这场空战并未给冲突画上休止符。之后几天里,印巴两军多次使用自杀式无人机和导弹发动袭击,两国陆军也在克什米尔边境线上频频交火。
“兵者,国之大事也。”印度有何底气敢对巴基斯坦发动突然袭击?钱峰认为,这与印军的自信有关。近几年来,印度在军事装备上不断加大投入。从技术装备数量上看,印军对巴军拥有显著优势。2019年印巴冲突期间,印空军曾对巴境内发起“外科手术式打击”。此次印军显然是想故伎重施,却忽视了巴空军的作战体系建设成果,结果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小瑞士”血案
此次印巴空中对决,不是突如其来,而是早有预兆。
当地时间2025年4月22日,“朱砂行动”开始两个多星期前,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贾姆小镇传来一阵急促的枪声,成为此次空战的导火索。
当日,几十名来自印度各邦与其他国家的游客,来到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帕哈尔贾姆小镇。这里风景优美,有“小瑞士”的美称。游客到访的目的地是帕哈尔贾姆小镇附近的著名景点拜萨兰山谷。13:50,游客们正在排队等候通过拜萨兰山谷的一处空中索道。突然,5名恐怖分子从树林里向游客疯狂扫射,多名游客应声倒地。随后,恐怖分子走出树林,开始对幸存的游客进行“行刑式”处决。幸存者称,恐怖分子放过了几名女性游客,并让她们告诉外界这里发生了恐怖杀戮。
克什米尔地区地处南亚,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皮尔潘贾尔山脉交汇处,当时占领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英国殖民者为瓦解当地人民的抵抗,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允许克什米尔王公拥有一定自治权。1947年印巴分治时,英国末代印度总督蒙巴顿参与制定的《印巴分治方案》中没有明确规定印巴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此后,印巴两国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争议不断,并多次爆发军事冲突。
此次恐袭爆发后,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活动的武装组织“抵抗阵线”随即宣布“对袭击负责”。此前,该组织知名度不高。有媒体称,“抵抗阵线”是在2019年后创建的,创始人为谢赫·萨贾德·古尔。
萨贾德的早年人生经历笼罩在迷雾中:他出生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1996年毕业于当地的斯拉普利塔普大学,之后又在印度班加罗尔的一所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至此,萨贾德似乎走的是一条商业精英的成长道路。但有印度媒体称,萨贾德在上学期间就与极端恐怖组织“虔诚军”搭上关系。2002年,萨贾德因涉嫌参与“虔诚军”的洗钱活动被印度警方逮捕。之后,他又因各种违法行为成了印度大牢里的“常客”。
据印度媒体报道,2019年,萨贾德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创建“抵抗阵线”,先后多次与当地的印度军警爆发冲突。印度情报部门宣称“抵抗阵线”是“虔诚军”的分支,并悬赏100万卢比(约合8.5万元人民币)捉拿萨贾德,但一直没能成功。
“抵抗阵线”在认领帕哈尔贾姆恐袭3天后,出现了戏剧性一幕——该组织突然“翻供”称与帕哈尔贾姆恐袭“没有任何关联”。“抵抗阵线”发言人称,此前的认领声明是印度情报部门入侵其社交媒体账号后伪造的。帕哈尔贾姆恐袭背后的真相,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世界难以承受之重
帕哈尔贾姆恐袭事件后,巴基斯坦政府迅速对此次恐袭进行谴责,印方则将此次恐怖袭击归咎于巴基斯坦,称恐怖分子受巴境内有关人士支持。当地时间4月23日,印度宣布单方面关闭多个印巴口岸,并中止《印度河用水条约》,在印度河上游阻断巴基斯坦的供水。有印度官员称,不允许“一滴水流向巴基斯坦”。
印度的这一举动遭到巴基斯坦的强烈反对。对巴基斯坦来讲,印度河可谓本国的“经济生命线”。1960年,在国际组织的斡旋下,印巴签署《印度河用水条约》,两国在水资源分配利用上达成一定共识。一位巴基斯坦政治学者告诉《环球人物》记者,印巴两国冲突多年,《印度河用水条约》是两国少有的默契,即使在印巴战争期间,两国也没有撕毁该协定。如今,印度政府将水资源武器化的行为,彻底透支了两国仅剩的政治互信。自此,印巴局势愈发紧张。
5月6日,在印巴空战爆发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其发言人发表声明,呼吁印巴“保持军事克制”。古特雷斯强调:“世界承受不起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军事对抗。”5月7日,空战爆发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我们呼吁印巴双方以和平稳定大局为重,保持冷静克制,避免采取使局势进一步复杂化的行动。
当地时间2025年5月9日,巴基斯坦准军事部队士兵在卡拉奇港附近的道路上保持警戒。
在各方斡旋下,当地时间5月10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后宣布停火。世界暂时为印巴局势松了一口气。
然而,在印巴宣布达成停火仅几个小时后,克什米尔地区又一次传出枪炮声,巴基斯坦和印度随即相互指责对方违反停火协议。5月12日,印度总理莫迪在全国讲话中宣布印度“仅暂停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行动”,并强调印度将对未来所有的恐怖袭击作出强硬回应。与此同时,双方在水资源问题上寸步不让。截至记者发稿,《印度河用水条约》依然处于中止状态。这又给印巴局势增添了新变数。
钱峰认为,印巴两国民众的对抗情绪高涨。同时,考虑到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长期的对抗历史,该轮印巴冲突依然存在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核平衡”成为阻止双方爆发全面战争的最后一道防线。同为核国家的印巴核弹头数量旗鼓相当,且均具备一定的核武器投送能力。两国国内也都有人支持在必要时先发制人,发动核打击。核战争风险会让印巴两国领导层在军事对抗上更加谨慎,也提醒着我们,国际社会应在阻止冲突螺旋升级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印巴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