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振坤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写代码写到六十岁。
5月12日,国产自研分布式数据库公司OceanBase发全员内部信,宣布创始人阳振坤荣誉退休。而5月11日,正好是他入职15周年纪念日。
·OceanBase官微截图
这位1965年出生,写代码到60岁的程序员颠覆了一个刻板印象:一个程序员最好是在35岁之前跻身进入管理层,否则将无法以技术身份立足,“35+”注定意味着贬值、淘汰、失去价值。
2010年,阳振坤45岁,入职阿里投身OceanBase数据库研发,之后转到支付宝继续攻克艰难,带领团队造了一个“海洋一样的海量数据库”。
正因为有一个技术理想主义团队的执拗和坚持,中国诞生了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布式关系数据库,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应用在金融核心业务的中国数据库。
而这15年,是中国初代程序员技术理想主义闪闪发光的15年,也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始死磕硬核科技,实现数据库领域国产替代的15年。
·由于成功支持双11,OceanBase获得2015年公司CEO大奖。阳振坤和团队年轻人们一起开心地合了个影。
当一名程序员决定造一片“海洋”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程序员圈,阳振坤都显得与众不同。作为OceanBase创始人、首席科学家,他总是穿着冲锋衣上班,每天和年轻同事们坐在同一个工位区,在工位上看代码、找bug,也没有助理,报销都是自己一张一张贴发票。
没人叫他“阳总”,都叫他“阳老师”,这个称呼契合他身上的学院派气质。驱动他事业的起点是对数学的爱好。从北大数学系毕业后,他又去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硕博念完后他留校任教,破格晋升为教授,还成为北大首批“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之一。
破格是他人生的关键词,其中一条就是破年龄。36岁那年,很多程序员都开始有年龄危机,他却选择离开象牙塔,投入产业界,成为一名程序员,先后加盟联想、微软等科技公司。
45岁那年,他入职阿里巴巴,投身OceanBase数据库研发,树立了坚定的目标:我们要做一个像海洋一样的海量数据库。
原生分布式数据库,就是这个海量数据库,可以存放千亿条以上的记录。它就像一名超级会计师,可以在一秒内同时记数万笔帐,并且不出一点错。
在OceanBase之前,集中式数据库独霸天下,而互联网的蓬勃兴起,加速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在人与人更便捷地互联互通、社会更加智能化的背后,是对业务系统越来越频繁的并发访问、越来越庞大的数据处理量。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在应对海量存储、高并发、容灾运维等方面不堪重负。当“马”的增长很难跟上“车”的速度,系统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互联网行业需要一种新的数据库模式,既把成本几十倍地降下来,又能保证稳定、可靠、快速地按需扩容缩容。
没人相信分布式数据库就是这个新模式。分布式关系数据库的缺点很显著,它的技术门槛极高:这些普通PC机单个来看都达不到金融级别的稳定性,如果其中一台机器“罢工”,容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般的坍塌效应。这一度被视为世界级技术难题。
但阳振坤坚定看准了这座技术险峰,这种坚定也源于他所秉持的“顶天立地”原则。
这是阳振坤从自己导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王选身上所学到。“那时候他经常教我们,做事情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你做的东西,技术上要有过人之处。第二个事情是要立地,你从做东西的时候就得想着别人怎么来用它。如果你只是把技术做得很好、很牛,没有太多去想别人怎么用,那样也没有机会的。”
·攻读博士期间,阳振坤师从王选院士,参与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开发,毕业后留校任教,34岁就成为北大特聘教授。
不可忽视的现实困难在于,应对这个挑战离不开相信技术长期主义的团队支持。数据库是底层系统,研发周期以年为单位,短期看不出成效。
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条注定不平坦的路上,阳振坤都是无人理解的独行者,面对过无数质疑和否定。2006年,他从微软跳到另一家科技公司,投入到分布式系统研发中。做了近三年,团队最终被解散。他当时主导的分布式系统在性能上已经超过了开源系统,“但当时公司不愿再付出更多的时间成本”。
离开这家公司后,阳振坤在面试阿里时向面试官坦言,他是“被扫地出门的”。
一群愚公最终移动了山
在阿里,阳振坤也坐了几年冷板凳。
当时Oracle数据库已经占据了市场统治地位,替换风险很大,那时候淘宝大部分业务也都已经按照用户维度做了分库分表,一个全新的数据库很难有用武之处。且那时人们还沉浸在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增长中,大部分人很难理解为什么研发一个国产数据库迫在眉睫。
阳振坤一直在给“间歇性失落”的团队树立信念。曾有年轻的同事抱怨,天猫的同事做网页,熬一两周就能看到成效,可自己都来了半年了,还什么都没做出来。阳振坤回答他:“再过三年,你做的数据库天猫还在用,但是他改的网页早就已经看不到了。”
另一方面,他的信念吸引了那些同样热爱技术的年轻人。不止一次,他作为面试官,都会拿出纸和笔,在图纸上一笔一画向应聘者推销自己的技术构想,仿佛他才是那个来面试的人。许多年轻人被他极致纯粹的热情所震撼,选择加入OceanBase。
OceanBase在头两年的成果很难说让人满意:到2012年底,还有许多功能没能实现,团队也不够完备;整个2012年都没有重量级的业务落地,团队随时面临解散的命运,活下来成了唯一目标。在时任阿里巴巴首席架构师的王坚的提议下,OceanBase去了支付宝,因为支付宝在数据库上面临的挑战更大。
到了新的团队之后,阳振坤身上堪称执拗的劲,一点点感染到了团队其他人。
有一次,为了争取到一个内部小项目,他带着团队连干几天几夜,最终完成了交付。在OceanBase负责技术运营的李琦说:“我觉得他身上有那股劲儿,非常执着,对于他坚信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极致,并且会想尽办法把他相信的事情变成现实。”
·阳振坤和年轻的程序员们。
在一次次重新挑战的路上,阳振坤解决分布式数据库稳定性的方式,是将每一份数据同时备份三份,存放在三台不同的机器上。这是借鉴谷歌的做法,因为一台pc机出故障的概率如果是千分之一,两台同时坏的概率可能就是百万分之一,三台同时坏的概率则是十亿分之一。
团队面临的另一个大难关是要得到业务部门的信任。就在越来越多人怀疑OceanBase的价值时,2014年,支付宝的交易支付系统有了使用OceanBase的机会。
围绕支付宝交易库的上线,团队争论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定论。
为了说服管理层信任技术,阳振坤写过一封邮件:“咱们的同学非常优秀:给他们一个信任,他们会给我们惊喜甚至奇迹,我们认为技术上做不到的,他们也能做到……”很快,他收到公司高管的回复:“我不懂技术,但是我相信技术。”
公司决定让OceanBase承担2014年双11交易流量的1%。而最终,OceanBase承担了双11交易流量的10%。
事实证明,后来OceanBase走得比阳振坤最初设想得还要远。在很多层面上,OceanBase已经做到了互联网数据库基础软件中的头部。2017年,它在支付宝全面取代IOE,在2019年又在世界上最权威的数据库评测机构TPC(国际事务处理性能委员会)发起的TPC-C基准测试上取代Oracle,成为第一名,打破Oracle保持了9年的世界纪录。
在信念指引下,一群技术理想主义者的梦想得以实现。OceanBase最初仅由只有几十个人的小团队开发出来,以远低于传统数据库的成本,扛住了支付宝一次又一次的双十一支付峰值,入选了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成果奖。
交棒年轻人
阳振坤最终证明了信念可以改变现实,创新之路可以走出多远。
2022年11月,阳振坤荣获“CCF王选奖”,这个奖项中国计算机学会设立,专门授予取得在计算机领域重要技术突破,并通过产业化创造显著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科技工作者。
工信部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OceanBase已占据国产分布式数据库金融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2021年6年,OceanBase向全网开源。遵循指示,一个初学者可以在30分钟内将OceanBase的数据库完成装配。
在一篇文章里,阳振坤曾经将原生分布式数据库的命运与电动汽车。他将两者比喻成“曾被‘霸凌’的两个孩子”,并在文中引用了《硅谷钢铁侠》的描述:“当马斯克在2014年宣布特斯拉将公开其所有专利时,分析师们试图确定他是不是在作秀,其中是否隐藏了不明动机或者圈套。但马斯克的决定就是这么坦率,他希望人们制造并购买电动车。马斯克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此。”
未来也没有人会忘记,分布式数据库这个“被遗弃的孩子”背后,站着一个足够坚韧、又足够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身边许多人都知道,阳振坤的最大爱好是爬山。在登山者里,他独特的法则是,先找准通往山顶的路,然后慢慢地、匀速地往前走。他的优势不是速度,也不是抄小路的技巧,和年轻人比体能,他更是比不过。但他从来不改变自己的法则,总是走得最稳,于是也走得最远。这个法则无疑也贯穿于他长达数十年的事业征途中。
就在2025年1月12日,第四届OceanBase数据库大赛上,阳振坤讲到数据库所面临的未来和新挑战。
他回想过去,电脑系统是不认识汉字的,但如今,中国已经缩小了和世界的差距,“像数据库,我们已经走在整个世界的前列”。他相信数据库不会消失。不仅不会消失,数据库越来越重要。“今天,AI的大模型对我们的影响非常大。很多时候,我自己都很少用搜索了,很多要查的东西都是直接去用大模型搜索。大模型本身的基础还是数据,没有数据什么都不是。”
对大数据的喜欢,让阳振坤始终走在同一条路上。这和他小时候受到的教育有关,父亲曾教给他一句话,“千年饿不死的手艺人”。“我不想当头儿,也不想当官,如果可以,我还是喜欢自己做事。”
这种极致纯粹也成为OceanBase技术团队的基因。那里的年轻人普遍信奉一种与主流相悖的职业逻辑:一个程序员可以不必钻研晋升捷径,专注于自己的代码,深耕技术也可以取胜。
如今,60岁的阳振坤决定将OceanBase的未来交给年轻人。
·近日,OceanBase CEO杨冰发布全员信,宣布全面进入AI时代,将面向AI时代打造数据底座,“85后”CTO杨传辉被任命为这一AI战略的一号位。他也是阳振坤的亲传弟子,伴随OceanBase一路成长。
阳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