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尼亚5月举行总统选举。这是一场重新进行的选举。
在2024年11月那场总统选举中,被欧洲主流媒体贴上“反欧盟”“极右翼”“民粹主义”“亲俄”等标签的独立候选人克林·杰奥尔杰斯库异军突起,在首轮投票中拔得头筹。罗马尼亚宪法法院同年12月以他“受益于非法竞选活动”为由取消选举结果。今年3月,罗中央选举委员会拒绝杰奥尔杰斯库重新提交的竞选申请。
杰奥尔杰斯库何以领先民意、又为何被“踢出”政治角力场?虽然暂时“出局”,他代表的极端保守势力已在罗马尼亚政坛崛起,同一阵营的候选人乔治·西米翁在5月4日首轮投票中以明显优势胜出,将进入5月18日决胜轮。
5月4日,选民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一处投票站参加总统选举投票。罗马尼亚4日重新举行总统选举投票,全国逾1800万名注册选民投票选举新一届总统。新华社发(克里斯泰尔摄)
崛起并非意外
在去年11月选举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杰奥尔杰斯库在罗马尼亚以及欧洲政坛属于“小人物”。选举前夕民调显示,他的支持率只有5%,在所有候选人中排第六。然而,首轮投票结果显示他以22.95%的得票率位居第一,与中右翼的拯救罗马尼亚联盟党主席埃列娜·拉斯科尼一同进入第二轮投票。
罗宪法法院随后以杰奥尔杰斯库“涉嫌谎报竞选资金信息”为由,宣布首轮选举结果无效。罗情报机构在先前公布的文件中指认俄罗斯方面涉嫌“干预”选举,杰奥尔杰斯库选情受社交媒体“异常抬升”。宪法法院依据上述文件认定,取消选举结果是为确保“正确性和合法性”。
杰奥尔杰斯库的支持率在极短时间内迅速飙升,似乎与其在社交媒体和公开场合发表的极端保守言论直接相关。他还多次赞扬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的领导风格,强烈主张罗马尼亚终止对乌克兰的支持。欧洲主流舆论惊诧:这种状况为何出现在一个身兼欧洲联盟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的国家?
舆论普遍认为,杰奥尔杰斯库的崛起迎合了罗马尼亚民众长期以来对国内政治和经济状况不满的情绪,诸如对持续高通胀抬高生活成本的苦闷、对乌克兰战事的厌倦以及对国内轮流掌权的温和派政客的强烈不满等,从而转向“非正统”候选人寻求“改变”。
罗马尼亚2025年1月公布的经济数据无助于缓解民众焦虑:通胀率约5.3%,在欧盟国家中位列前三;相比2020年,食品价格上涨约49%,天然气价格上涨84%。
罗马尼亚巴贝什-博尧伊大学研究虚假信息的学者苏珊娜·德拉戈米尔指出,不少罗马尼亚人对西方感到失望,因为并非人人能从加入欧盟中获益;虽然经济增长了,却是以不平等加剧为代价。
近年来,罗马尼亚民众对欧盟的情绪变化主要体现为对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保护需求增强,极端民族主义主张颇有市场。与此同时,传统建制派政党表现不佳,极右翼阵营目前在议会中占比接近35%,也为杰奥尔杰斯库的崛起提供了契机。
罗马尼亚这种变化不是孤例,欧洲右翼民粹主义势力持续上升已从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得到充分验证。
这是2024年11月26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附近的伊兹沃拉尼村拍摄的罗马尼亚总统选举独立候选人克林·杰奥尔杰斯库。新华社发(克里斯泰尔摄)
“人设”迎合民意
现年63岁的杰奥尔杰斯库政治生涯充满争议。他曾加入持“反欧盟”、排外立场的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但因对俄罗斯和北约的立场与党内高层产生分歧,于2022年退党。他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法西斯统治者扬·安东内斯库不乏溢美之词。他自称支持罗马尼亚留在北约和欧盟,但主张“与俄罗斯建立平衡关系”。他主张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支持本国农业和能源生产,还多次批评北约和欧盟,质疑其能否真正代表罗马尼亚的利益。
杰奥尔杰斯库这些言论在罗马尼亚和欧洲无疑是“反主流”,但结合其平时的公开言行,这些政策主张与传统、科学以及民粹主义发生“化学反应”。
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篇分析文章说,杰奥尔杰斯库将自己塑造成“基督教先知”“环境专家”“民族英雄”三重权威合为一体的形象,从而赢得民心。
第一,他利用大部分罗马尼亚人信奉的东正教信仰,将自己塑造成民族认同与道德救赎的象征。他呼吁罗马尼亚应回归正统以实现民族复兴,不时展示自己在半结冰湖中游泳、骑马、参加柔道比赛等活动的“健康”形象,呼应对其道德观和生活方式的宣传。
第二,他凭借土壤学博士学位和在国际环境机构的工作经历,塑造“科学政治家”形象。他一方面利用与国际机构的联系和学术背景确立权威,另一方面又暗示这些机构被“邪恶势力”控制。这种双重叙事既展现他的专业知识,又迎合了不少民众对国际组织的不信任心理。
第三,他将自己打造成“反腐斗士”和“人民领袖”,严厉批评精英阶层。他在传递信息时语调平稳、神态冷静,与其他极右翼政客张扬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更容易赢得听众的信任和好感。
2024年11月29日,人们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圣诞集市上品尝美食。新华社发(克里斯泰尔摄)
掀起政治风暴
今年3月9日,罗马尼亚中央选举委员会否决杰奥尔杰斯库参加5月总统选举的资格,理由是他在去年11月选举时未遵守投票规则,且被举报违反反极端主义法律。杰奥尔杰斯库已被控谎报竞选资金信息、加入法西斯组织等6项罪名,眼下接受刑事调查。不过,他否认全部指控。
在大西洋彼岸,杰奥尔杰斯库获得本届美国政府的声援。美国副总统詹姆斯·万斯2月在德国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时,批评罗马尼亚依据“站不住脚”的情报、屈从于其他欧洲国家压力作出取消选举结果的决定。美国知名企业家埃隆·马斯克也痛批罗方,称其拒绝杰奥尔杰斯库参选的决定“疯狂”且“愚蠢”。
路透社评论道,围绕杰奥尔杰斯库的遭遇,“特朗普2.0”时代的跨大西洋关系在本就因乌克兰危机而日益撕裂的基础上进一步紧张。
杰奥尔杰斯库遭“封杀”后,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和另一极端保守党派青年党宣布结盟,由前者党首西米翁代表两党参加总统选举;青年党党首安娜玛丽亚·加夫里勒放弃参选。这两人将杰奥尔杰斯库视为罗马尼亚民族主义运动旗帜,声明:“我们必须超越党派,就像杰奥尔杰斯库所说,我们必须利用所有机会支持这一运动。”
5月4日,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主席乔治·西米翁(右)在首都布加勒斯特的一处投票站参加总统选举投票。新华社发(克里斯泰尔摄)
罗马尼亚人团结联盟党成立不过6年,已从边缘政党变成罗马尼亚最大反对党。去年11月选举中,西米翁得票率约14%,排第四,而在重新选举首轮投票中得票率41%,将与得票率21%的独立候选人、布加勒斯特市长尼库绍尔·达恩决胜第二轮。
西米翁表示,如果胜出,他将为杰奥尔杰斯库争取“公正”待遇,不排除邀对方在未来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可能。杰奥尔杰斯库的最终命运,可能进一步预示罗马尼亚和欧洲的政治风向。
注:本文作者系新华社驻布加勒斯特记者。
罗马尼亚,杰奥尔杰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