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专访 | 演员张鲁一,演一场“绝密较量”
2025年05月07日09:16 来源:人民文娱 作者:高塬
小号 中号 大号

·2025年4月,张鲁一接受人民文娱专访。(侯欣颖 摄)

4月28日,由刘江导演的当代国安反间谍剧《绝密较量》开播,不同于年代谍战戏中,敌我双方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正面交锋,这部当代反谍剧聚焦和平表象下的暗流涌动。

演员张鲁一饰演的国安干警杨光深扎隐蔽战线多年,每每与境外间谍组织展开生死博弈。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意外卷入有关墨斯商贸集团的神秘事件中,发现由演员高圆圆饰演的神秘公关经理赵亚苧,“是个有身份的人”。敌我难辨之际,一场“绝密较量”,一触即发……

从《红色》中机敏的小会计徐天,到《绝密较量》里雷厉风行的杨光,演员张鲁一始终以“剧抛式”演技成为影迷的“心头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他,凭借电视剧出道,也曾扎根话剧舞台。如今多年过去,有坚守,有蜕变,始终秉持“兴趣是最原始的创作动力”。

以下是人民文娱与张鲁一的对话。

“生死一线”

人民文娱:为什么决定参演《绝密较量》这部戏?

张鲁一:最开始拿到剧本的时候,我就觉得题材非常新颖,当代谍战剧在此前的影视作品中十分罕见。所以能有这样一个参演机会,我觉得不能错过。

后来看完剧本,我和刘江导演通了电话、见了面,我们聊了很长时间。我倒没有特意去问导演为什么选我来演杨光。因为我对刘江导演十分熟悉,谍战题材是他的拿手菜。2010年,由他拍摄的年代谍战剧《黎明之前》热播,我个人非常喜欢这部作品。

在开拍前的交谈过程中,他告诉我,自己从做导演开始就埋下一颗种子,想要拍摄“现代谍战”题材,这么多年过去,终于有了一个机会,他充满了创作热情,以至于也感染到我们这些参与者。

人民文娱:《绝密较量》是一部国安题材作品,国安人员在生活中不常见,为了饰演好杨光,您做了哪些功课?

张鲁一:国安人员属于隐蔽战线,他们的工作在我们普通人的经验之外。所以当我一口气看完整个故事的时候,既感到非常过瘾,又会在脑海里打个问号——现实生活中,真的有这样惊心动魄的事情发生吗?剧本里那些“局中局”“计中计”真的不是故意夸张吗?

带着这样的疑问,在导演和剧组的安排下,我和真正的国安干警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我发现,原来剧本当中所描写的,境外势力频频通过高科技窃密、暗杀科研专家、制造社会恐慌等卑劣手段,危害我国国家安全的企图都是真实存在的,而且这样的风险可能就潜藏在我们的周围。而我们国安干警面对这些邪恶势力,需要应对的情况之复杂危险,远远超出艺术作品当中所描述的那样。

这些认知上的完善对我的表演起到了基础性的辅助作用。剩下的就是要在剧本上下功夫,人物的性格是什么样的?他面临各种情况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因为谍战剧和一般的生活剧不同,故事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演员必须吃透剧本,才能在既定的框架下拓宽表演空间。

人民文娱:《绝密较量》这部剧中有很多追车、暗杀等高强度的动作戏,有没有一场您印象深刻的可以展开讲讲?

张鲁一:有一场被车撞飞的戏,我到现在还记得。戏里面的情节是,杨光被一辆飞驰而来的车撞上,从空中摔到地上,导致昏迷住院。在拍摄的时候,虽然知道剧组做了万全保护,但身体还是会本能地紧张,免不了慌张害怕。这场戏拍了一下午,我的心一直提在嗓子眼儿。以至于拍完那场戏之后,我生活中会非常注意交通安全。

这场戏也让我对国安干警的敬佩更深了——我们毕竟还是文艺工作者,不管怎样呈现国安干警的勇猛和顽强,也是在影视剧当中、在片场,我们有安全措施的保护。但国安干警每一天面对的,都是真实的生死一线。所以希望能够通过这部影片向隐蔽战线的干警们表达我们的敬意。

“平凡中的非凡”

人民文娱:国安题材因为和普通人的生活有距离,为了让杨光这个人物更有生活气息,不悬浮,您有给他做什么设计吗?

张鲁一:剧本里边也有一些工作之外、关于生活的一些戏,比如同事之间私下的相处、日常的调侃、幽默的对话,等等,处理这些戏份的时候,我都会尽量地去设计一些生活化的表演语言,加入一些临场发挥的灵感,以此和观众拉近距离。剧组在造型、妆化这方面也有意追求生活化和写实感,基本上没有经过太多修饰。

其实与国安人员交流时,我也感受到他们的“反差”——工作上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干警,生活中他们也是普通人,而且他们之中很多人都特别年轻,和普通青年一样穿着时尚、聊流行梗,但谈及工作时,那份举重若轻的冷静令人震撼。这种“平凡中的非凡”是让杨光这个角色落地的关键。

人民文娱:您和演员高圆圆不是第一次合作,她饰演的赵亚苧突破了其以往的表演惯性,这次和她演对手戏有什么新的火花?

张鲁一:这次确实跟以往我对她的印象、观众对她的印象都不太一样。我们此前在都市情感剧里有合作,她是光鲜亮丽的职场女性,在当代谍战剧中,她要饰演一名大家眼中的间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合作过程中,我注意到她用了很多心思和办法去塑造赵亚苧这个角色。

比如说有一场她持枪对峙的戏,从监视器里、包括从后来剪出来的成片中,我都可以感受到,她不再是我原来既有印象当中的高圆圆,她就是赵亚苧这个角色。我觉得突破自己、挑战自己,这可能是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最幸福和最开心的事情吧。

人民文娱:《绝密较量》的拍摄总时长接近200天,您和杨光朝夕相处,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张鲁一:杨光对职业的信仰是最触动我的地方。他年轻时凭一腔热血入行,曾经也是大家眼中的一个菜鸟,20年的认真、执着和历练让他变得老练,但初心从未改变。所以才能在面对巨大诱惑和选择的时候,不至于迷失自己。

杨光所代表的国安群体,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始终默默守护着平静的生活。所以这次表演让我意识到,国家安全不是宏大口号,而是无数人用青春甚至生命换来的底线。作为演员,能传递这份敬意,意义远超表演本身。

兴趣是演员创作最原始的动力

人民文娱:《绝密较量》与您此前的作品《红色》题材相似,除了谍战,您还喜欢挑战各类题材,接戏的标准是什么?

张鲁一:我觉得兴趣是演员创作最原始的一个动力。当我觉得故事有趣、人物具有挑战性的时候,作为演员我就会有表达冲动。当然,如果对整部剧作的主旨、人物背后精神性的力量特别认可的时候,我也愿意去尝试接触。

我倒是还没有想过什么会是自己“绝对不想演的角色”,因为在我看来,每种不同的角色类型其实都能够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所以没有绝对的限制。

人民文娱:荧屏之外,您在话剧界很早就崭露头角,参演孟京辉、林兆华的话剧对影视表演有何潜移默化的影响?

张鲁一:话剧表演会让我保持创造力和热情。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可以让我吸取能量的渠道。因为话剧和影视剧的生产流程不一样,话剧有很长的排练时间,所以可以反复地试错,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就积累起来能量、经验。在塑造其他角色的时候,让我有更多的内在能量可以释放出去,为角色、为全局做出更精彩的呈现。所以我不会放弃话剧表演,有机会也想重返话剧舞台。

人民文娱:从《红色》到《绝密较量》,多年过去,您觉得作为演员,自己最大的变与不变分别是什么?

张鲁一:唯一不变的就是我的每一天都在改变。这种变化可能很多是潜移默化的。随着时间积累,对很多问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自己。就像如果你让我今天再去演十几年前,甚至是3年前的一个角色,我一定会和当时有着不一样的演绎方式。但是我觉得没有改变的,可能是对于创作、对于演员这份职业保持一颗达观的心。

所谓达观之心,就是说,行业充满不确定性,一部戏可能让你爆红,也可能悄无声息。但无论外界如何变动,专注角色本身才是根本。从容地面对一切,不要太计较一时的得失,专注在让自己的角色有更强的生命力,我觉得这可能是我到现在一直都在坚持的一件事情。

·2025年4月,张鲁一接受人民文娱专访。(侯欣颖 摄)

总 监 制:张   勉

编      辑:王晶晶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