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观点
五一“奔县游”,也是对旅行的重新定义
2025年05月06日15:55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作者:宋茉子
小号 中号 大号

今年“五一”假期,不少人将目的地从热门一二线城市转向了小镇和县城。在山西隰县欣赏满堂悬塑,去浙江安吉感受竹海之美,到贵州荔波探访瑶山古寨……假期首日相关平台数据显示,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近两成,乡村游订单增长超40%。

作为一个实惠且新奇的选择,县域游的火爆也反映出人们对旅行的重新定义。随着时代发展,大众消费逻辑早已从“花钱越多、走得越远、看得越名贵就越值”变成了对烟火气、人情味和实际体验的向往。一线城市动辄门票上百、交通拥堵、餐饮排队几小时,有时候疲惫不堪的旅途换来的只是短暂匆忙的高光体验,导致“五一过完反而更累”,这使很多人重新审视旅行的意义。县域游的热潮,从摆脱打卡式旅游、避开人流高峰的大众心理中应运而生。

不过,一些县城和乡镇本身旅游资源相对有限,面对假期的突增人流,服务能力和基础设施容易出现问题:景区空间不足、排队时间过长、配套服务跟不上,让游客体验感大打折扣。为了应对突发的接待压力,不少地方文旅部门使出浑身解数:组织干部上阵迎客、免费发放特产、临时扩充停车位做好交通保障,力求在短时间内稳住场面,体现接待诚意。

尽管这种应激式管理可以在短期内应付流量高峰、获得网民好感,但也暴露出县域旅游在资源统筹、服务规划上的长期短板。当县域成为成千上万游客蜂拥而至的目的地,在某种程度上,它也从生活空间升级为旅游消费品。如何在不破坏原有生活肌理的基础上提升旅游承载力,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发展智慧的巨大考验。

许多地方文旅部门已经在尝试新颖的接待方式:江苏周庄古镇启动一次购票无限次免费入园;河南洛邑古城宣布停止售票,免费开放;浙江则扩大高速救援范围,对故障车辆提供免费拖拽。这些看似让利的行为背后正是地方文旅的深层思考——真正能留下游客的不是千篇一律的仿古商业街或拍照打卡点,也不是刻意摆拍的乡土表演,而是紧贴当地文化的细致服务带来的温度。合理的交通导引、人流高峰时的基础服务保障、内容策划上的地方独特性,这些看似基础的能力恰恰意味着县域旅游真正的竞争力。

县域旅游不该是网红经济,也不是大城市旅游模式的复制。县域最打动人的部分恰恰是非标准化,是“人情味”。观察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品尝实惠而新鲜的当季食物、与街角的摊主和过路行人悠闲交谈,这种在陌生城市与其他人恢复链接的珍贵体验,才是我们对旅游的原初向往。

当游客不再追逐热门,而愿意为闲散舒适的生活停留,旅行也回归了它最本真的况味。县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依赖一时的流量热潮,更需要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细节,加强深耕当地文化资源的创新表达,如此每座小城才能生长出独属于它的文旅生命力。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五一,“奔县游”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