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观点
还能学文科吗?北大历史系教授这样说……
2025年04月27日14:31 来源:中国之声
小号 中号 大号

前段时间,国内某顶尖大学精简文科引发热议;最近,教育部增设29种本科专业,理工科占比明显;更早报道称,“全球文科迎来倒闭潮”,周围的人都说学文科没“钱途”……在一众唱衰文科的论调中,有一个有趣的词条说,“文科上一次居主流是在宋朝”……

历史学可以说是“文科的文科”,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赵冬梅教授以宋史研究见长,对高等教育有独到观察,在文科学术研究的板凳上坐了这么多年,她会不会有不一样的想法。

本期嘉宾

赵冬梅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

“往外看,那些带着渴望的眼神看这里的人数量不小,事实上如果这里有光的话,应该能够照出去。

——赵冬梅”

什么样的人还能学文科?

王娴:很多家长和年轻人都想问,现在还能学文科吗?学了之后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

赵冬梅:当然可以,但前提是特别热爱,而且有天分。我一贯不认为文科要养活很多人,文科要精,不需要很多人来做,但做的人要是真正优秀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学校招的人、开的专业是不是太多了,去泡沫某种程度上是对的。

我选择学历史,父母没有干预过。我从17岁来到北大,今年我54岁,时代不同了,我的经验不好复制。你无法左右未来,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同时要保持坚韧。没有一劳永逸,你得不断地跑着,才能够快乐,就是快乐地不断努力。

王娴:让非常热爱的、有天资的人学文学科,可能是个理想状态,我们离它还远吗?对于学文科的有志青年来说,也面临着一个现实压力,就是要长期“用爱发电”。

赵冬梅:确实有真正热爱和擅长的学生,但他们比过去承受着更大的压力。探究知识、追求真理的过程非常美好,但是社会给予的不理想。如果把泡沫去了,能不能妥善对待剩下的人,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考核的期限可以再长一点,因为真正的创造不是能够立竿见影的。

我不太赞成劝人“用爱发电”,如果一个人真的热爱,天分也够,到目前为止是能够作出成绩的,真正优秀的学者亦非常人也。

文科上一次居主流是在宋朝?

赵冬梅:这些年,唱衰文科的论调甚嚣尘上,大家觉得危机来了,但危机其实一直在。文科一直不是热门专业,就历史专业来说,现在不是最糟的时候,198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还有过“史学危机”的说法。

还有一种说法,文科人文素养层面的知识,从来都是重要的。过去文科长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作为一种能提供人文素养的学问,今天它应该变得更重要。

王娴:互联网上有一句话:“文科上一次居主流是在宋朝”。

赵冬梅:说这话的显然是个文科生,当他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时候,回看历史,有一个美好的时代属于文科生,但事实上,哪怕那个美好的时代也未必全属于文科生。

宋朝是一个“士大夫政治”的黄金时代,对于“学而优则仕”的读书人,有一个向上流动非常顺畅的渠道,从这个意义上讲,宋朝是一个“读书人”的美好时代。可是,把“读书人”的概念转换成文科生,就有问题了。

传统的学问是一揽子的,没有今天这样的分化,在培养真正治国理政人才的教育体系中,还有“治事”的部分,读书人还得会修水利。那个时代不存在我们今天理解上的“文科”,今天的文科生也要考虑开拓自己。

王娴:如今文科到底何去何从?从国际环境来说,有全球文科倒闭潮;AI成为一个时代的显学,大家会说,AI什么都可以生成,文科学的东西更成为“无用之学”了!

赵冬梅:倒闭潮只能说国际上一些学校文科课程太多太水了。到目前为止,我认为AI不能取代我,它应该是我的一个工具。AI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地创新,做很多准备性工作。但它没有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这是AI取代不了人类的。AI时代对文科研究者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具有创新性、创造性的时代,才刚刚来。

让文科课变成通识课,行吗?

赵冬梅:高等教育在过去一段时间飞速膨胀,应该定下神来看看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以何种方式推进。问题人人都知道,怎么解决见仁见智。文科有一条不“水”的路,文史哲应该成为所有学科打底的知识,指向人的培养。

王娴:现在有一种倾向,国内外一些高校尝试把文科院系、文科专业减少,将文科课变成通识课,提升所有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一条可行的路吗?

赵冬梅:这是一个方向,但要注意平衡。一旦变成“通识”,很容易变成水课,怎样让它不水,最起码站在讲台上的人是真正有水平的,背后是纯文科的研究队伍,还得保持一定的体量。池子里的水得是有一定量的,才能够稳定地输出,科研跟教学不可偏废。

还有一种可能,好像人人都在学,但实际上人人都没学,所以要平衡制度设计,不能拍脑袋就决定,这是个复杂的事情。

赵冬梅:我敬重在学校以外,仍然把追求真知作为业余爱好的人,对“无用之学”的兴趣,是很高阶的对知识的诉求。人文学科可以培养有文化、有清醒认知的人,中国社会对人文的需求是极大的,我们给到的还远远不够。

学科的建构,并不仅仅是在门里头的这些人。往外看,那些带着渴望的眼神朝里看的人,数量是不小的,事实上如果这里有光的话,应该能够照出去。

王娴:有一种说法称,理科的尽头是文科。

赵冬梅学科到尽头都会上升到哲学和信仰。有了ABCD的积累,才能到达前沿。它是可以贯穿一生的,往下走最后有伦理的问题,整个社会有一个建基在伦理上的问题,这些思考都需要人文学科。


责任编辑:李佩蔺
关键词:

赵冬梅,北京大学,文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