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4月24日中午,第137届广交会已有来自全球21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万名境外采购商到会,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在美国加征关税、全球化进程受挫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能有这么多境外采购商千里迢迢到中国参加广交会呢?在展会上,记者遇到了来自英国的采购商爱德华,他说出了自己“非来不可”的原因。
在广交会现场,记者遇到了正在“砍价”的英国采购商爱德华,一系列娴熟的操作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比如她给我报价14美元,淘宝(网上)卖18美元,对我们来说利润空间就太小了。因为我们还要承担运费和入境税。
爱德华是一名资深的采购商。从2010年第一次来参加广交会起,他便与中国做起了生意,广交会每年分春、秋两季举办,他也每年两次来到中国。今年,他依旧如约而至。面对现在国际贸易中关税政策反复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爱德华却对继续与中国做生意相当有信心。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很多公司担心关税会对生意造成影响,但我认为关税反反复复,但中国会一如既往地正常运作。
在广交会上,他既要寻找有利润潜力的新产品,也要去老客户的展位看一看,除了叙旧,也是验证自己的合作伙伴运营是否稳定的一种方式。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这就是我在中国的工作,找到可靠的生产商。我来广交会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国家,这就意味着我不用去铜陵、上海,可以在广交会见面,高效地做生意。具体到这个案例,我们对这家公司很满意,产品质量很好,然后我们会去他们的工厂敲定所有细节。
对于爱德华来说,广交会就像一个琳琅满目的大卖场,每一期他都能从中寻找到新的商机,持续“打卡”多年后,他已经成为了广交会的重点采购商。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这里是VIP室,要参加20次广交会才能成为VIP,而且午餐也是免费的。
广交会开展期间,爱德华每天都到展馆内工作,闭展的间隙还要去工厂实地考察,让记者意外的是,爱德华竟然住在距离广交会展馆一百多公里之外的东莞樟木头镇,这通勤强度可不小。记者决定跟随爱德华去东莞看看。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如果你在那边等车的话,换乘的时候就要排很长的队,所以我们在这个门上车。我早上6点起床,7点离开酒店,7点23分坐高铁到广州东站,然后坐地铁,我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6点,每天如此。
转线、换乘,依靠珠三角地区发达的轨道交通,住在东莞的爱德华每天都能准时出现在广交会现场。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这些高楼都还没有,全是农田,你看现在,真不可思议。我每天早上只要花45分钟就能坐高铁从樟木头镇到广州。
和在广交会上的精明商人形象不同,回到樟木头镇,爱德华变得更加放松和自在。
在爱德华看来,中国虽然面临着外部环境变化,但完备的产业链,稳固的制造业“底盘”,是他对中国外贸的信心来源。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欧洲的大厂、美国的大厂,他们都很关注中国,而且很想在中国扎根。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变的、充满挑战的时代,但从贸易的角度来说,大部分做生意的人都不想被卷入纷争。
广交会提供的,不只是货品,而是一种“确定性”。广交会对他来说,不只是一个展会。是他和中国之间一种“可预期”的稳定关系。
英国采购商 爱德华:广交会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的桥梁,来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可以聚在这里,看看有没有做生意的机会。
广交会,英国采购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