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00后男孩,从安徽大学毕业后,怀揣着对科技的热爱,加入合肥的量子企业;
一位山西太原的95后“萌妹子”,跨越山水来合肥扎根,成为一名量子通信行业的工程师……
近年来,合肥量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到来,不断涌入的“青春力量”,也为合肥的量子产业注入新活力。
“量子的种子”在00后小伙心里生长
记者见到郑志强时,他正在专注进行量子通信硬件测试。
2000年出生的他,目前已经在国盾量子工作近3年,是一名量子通信工程师,主要负责硬件测试。他参加过电力小型化,TFQKD,轻小型化等产品项目,而这些都与量子通信密切相关。
郑志强
郑志强是安徽淮北人,本科就读于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我是2018年上大学的,至今在合肥已经待了7年,这7年合肥的变化太大了。”郑志强记得,刚来合肥时,学校附近还是“地铁空白区域”,出行只能打车或公交,但很快地铁就修到了学校门口,站名还是以自己的学校命名,这让他觉得归属感十足。
2021年,国盾量子团队一行曾到安徽大学做宣讲,郑志强恰好参加了那次宣讲,那时在他的心里就埋下了一颗“量子的种子”。
“我本人很喜欢挑战新事物,当时我就认定了这一定是一项富有前景和朝气的新兴行业。”很快到了毕业季。“我曾经考虑过北上广深,但是合肥的发展变化,让我相信这座城市未来会越来越好。”
锚定目标,2022年7月,他正式入职国盾量子,成为了一名硬件测试工程师。
其实,量子对于郑志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什么都得从头学起。但他却充满了热情。“我们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新,什么都要学,这让我每天都觉得自己在成长。”短短两年多,他已经在自己的岗位上成长为可独当一面的量子科技工作者。
自从郑志强加入了量子企业,他的家人也开启了对这一前沿科学的“兴趣”。闲暇时光,郑志强经常给家人普及量子知识。“我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给他们解释什么是量子通信,这是跟信息安全有关的,让他们对这个名词有最直观的认识。”在他的影响下,家人常会去上网搜“量子”“墨子号”“祖冲之号”等关键词,“因为我告诉他们,这些屡创科研纪录的设施都有我们公司的参与,他们也会为我能加入这样一个团队而自豪,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拼搏的行业”。
婚礼上,父亲叮嘱年轻夫妻要好好报效祖国
今年,李鸿和爱人结婚了,完成了她自己一件人生大事。成家后的她,继续为“立业”奋斗。在婚礼上,她的父亲寄语这对年轻夫妻,“他让我们俩要好好报效祖国,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而这,正是李鸿与爱人的奋斗目标。
李鸿
李鸿出生于1996年,山西太原人,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硕士研究生的她,2021年6月毕业后就来到合肥工作,加入了国盾量子,成为了为数不多的量子通信研发女工程师。
对于李鸿来说,之所以选择合肥,是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爱挑战、爱探索的人。
“如果留在太原,我的生活压力会小很多。”但那并不是她最想要的生活。对于自己的未来,她有清晰的规划。
在来合肥之前,李鸿的爱人就已经在合肥了。在来合肥之前,她曾对这座城市做过深度的“调研”。“如果这里适合我,我就去,如果不适合我们就会一起回太原。”然而等她来了后,就被合肥这座城市吸引。
“这里生活节奏不是很快,未来发展前景也很好。还有中国科大等高校,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也相当不错。”李鸿说,“这里还有董铺水库,有巢湖,‘在水一方’的生态风景都是吸引她留在合肥的原因。”
李鸿所在的团队在做新一代量子通信设备时,需要对量子产品进行规模化部署,从而减小设备体积同时降低成本。在这过程中,需要对量子通信设备的每一个部分进行集成。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灵感”,她会和专家们一遍遍地核实讨论技术难点,寻找解决方案。在一次次科研探索中,她逐渐成长起来尽管外形上是个“萌妹子”,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和“黑科技”工作的契合程度。李鸿说,她很喜欢一点点突破的成就感,这恰好与科技创新的意义不谋而合。“我也期待能和我的爱人并肩战斗,一起探索新领域,新科技。”
在合肥量子产业这一赛道上,还有许多像郑志强与李鸿一样的年轻人,他们默默为量子事业拼搏。
“合肥的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政府对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和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郑志强说,这些可观可感的变化和政策,让他们更有底气去追逐自己的量子梦想。
量子,合肥,郑志强,李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