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国内
航天员陈冬:我们只是在通向顶峰的过程中再创造纪录!
2025年04月24日09:39 来源:央广网 作者:张棉棉 等
小号 中号 大号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神舟二十号乘组中有一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面孔,他就是陈冬,这也是他第三次走进太空,第二次成为指令长。他曾先后两次征战太空,成为首位在轨时间超过200天的中国航天员。从神舟十一号到神舟十四号再到神舟二十号任务,陈冬经历了怎样的太空心路历程?他又如何看待这次太空出差?

航天员陈冬

陈冬:第三次了,太空也是个老朋友了,期待跟老朋友再见个面,期待穿着舱外服,再次投入宇宙的怀抱,期待能够解锁更多未尝试的实验操作等等。真正在那种环境中,突然脑子里会灵光一现有新的想法,可能会有新的目标,新的发现,这些对我来说都会是新的期待。

1978年12月出生于河南洛阳的陈冬马上就要再出发了,在星辰的见证下,和老友重逢,带着温暖与期待。到今天,陈冬已经执行过两次太空出差任务:2016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2022年6月,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对于三次飞天,陈冬总结为,从小试牛刀到身体里有了太空记忆——大展拳脚,再到现在应该是“要求全面提升”。

陈冬说:“第一次执行任务应该算是小试牛刀,当时一进入太空,太空还给了我一个下马威,身体感觉不是很舒服,但是我觉得是梦想治愈了我,太空也很快就接纳了我,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第二次就有点像大展拳脚了,因为我觉得身体和血液都有了太空的记忆,告诉我已经来过太空了,太空是接纳自己的,所以就没有不舒服的感受,在轨183天也迎来了问天、梦天实验舱,空间站在我们手上也完成了三舱T字构型,我们也迎来首次太空会师,所以说第二次感觉是成就感满满;第三次,我对我的要求就是要全面提升。”

陈冬在开展训练

在执行神舟十四号任务中,作为指令长的陈冬展现出卓越的领导力和专业技能。他带领乘组团结协作,圆满完成3次出舱作业、1次太空授课等任务。而最新一次他对自己要求的全面提升又代表着什么?陈冬解释说,首先与空间站是复杂的三舱构型系统有关。

陈冬说:“神舟十四号的时候我带的是同批的战友,他们都有很长时间的地面训练的经验,这一次带的是三批的新同志,他们的地面训练时间并不长,所以我觉得责任会更大,压力也会更大,不仅要做好自己的事情,还要关注我们乘组的分工、工作的进度以及任务的重点、难点等等,所以我觉得压力很大,但是我对自己要求就是要全面提升,通过任务让我更上一个台阶。”

这同样意味着要超越自己,对极限的突破。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陈冬的量变到质变,在于随着认知经验的积累,身体心理不断变强,这样就会聚集到更多能量,获得更多动力。

陈冬说:“纪录是他的能力所能支撑他达到的最佳状态,把事情做到极致,达到巅峰。我觉得我们没有到顶峰,我们只是在通向顶峰的过程中再创造纪录。自身变得强大了,就可以水到渠成地去超越极限。我们始终在说突破极限,我认为动力来源有很多方面,比如说不服输的劲头、对实现梦想的渴望、对责任使命的担当等等,只要我们朝着目标去拼搏、去努力,动力是不竭的,会帮助我们去突破极限。我也非常期待能够在神舟二十号任务有更多的突破。”

在神舟二十号任务中,航天员们不仅训练了从气闸舱出舱也训练了从节点舱出舱。

陈冬说:“因为节点舱比较小,会带来很多问题,小有小的好处,但也有不利的因素。好处就是空间小,航天员在里面是漂浮状态,受限会小一些,想到哪很快就能够去到相应的位置;不太有利的地方就是会很挤,从节点舱进出舱门就会比其他舱困难一些,因为它的口径要小一些。出去之后,设备的安装也是跟其他舱有差别的。”

陈冬在开展训练

这样做的目的正是根据作业点位置来选择从哪儿出舱。此外,本次任务中,还将完成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经营好“太空菜园”,陈冬透露,在空间站内的这片小小绿洲中将加入一个全新的模块,这样的新装备会使得它们的自动化程度更高。

陈冬说:“需要人为介入的东西少了很多,系统配置的有风机、泵、养料,对它的研究也会有非常多设备,测叶绿素、噪音的影响等,可能原来我们仅仅是为了种一个菜种,现在更多是为了研究,是一个小型的循环系统。”

多了一个小模块,太空菜园里的小麦、生菜、番茄的生长会更有规律,不仅如此,这种种植模式对未来人类向深空挺进也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冬说:“这个系统现在只是做成一个小型模块,实际上我感觉将来真的有可能用在我们的月球基地或者是探火上,目前是做一个小模块,但是它的前景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的生物链,是为了后续的深空探测做一些研究。”

不同于以往的圆形标识,本次任务的标识是一个三角形。在陈冬看来,三角形是非常稳定的一种构型,就像他和02陈中瑞、03王杰的状态,经过长时间的地面训练,大家都很熟悉,也非常有默契,大家向着一个目标在努力,步调一致。

陈冬说:“拿跑步举例,一开始我们乘组在一块训练的时候,虽然大家在一起跑,但是你跑你的我跑我的,你左脚落地,我左脚刚抬起来,你是吸气,我是呼气,大家的状态是不一样的。但是跑着跑着,大家一起呼吸,在这样的跑步状态下,会感到很轻松,因为没有干扰,大家呼吸很顺畅;一开始跑5公里会觉得很累,后面跑5公里大家能够步调一致,就觉得很轻松。”

陈冬说,在太空中看地球时,最喜欢的就是找祖国,可以看很长时间,说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从西边金黄的沙漠,然后逐渐向绿色转变,进入到祖国东部时,河流和湖泊的绿色青翠动人,这些画面,他们每天都要看到很多遍,却怎么也看不够。

陈冬说:“我们在天空就是那只风筝,线的那一头始终是在祖国手中,所以虽然我们是在距离地球400公里的轨道去运行,但是感觉祖国离我们很近,放眼宇宙的时候很深邃,地球很亮,但是在地球里面,我最关注的是祖国,祖国是照亮一切的光,一直吸引着我的目光,这种想念也会化作我完成任务的动力,把天宫空间站照料好。”

(记者:张棉棉、王逸群、张筱璇、黄天卓)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陈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