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史俊杰又病倒了,被确诊为肠癌,并进行了两次手术治疗。
他对前去探望他的同事说:“现在是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候,但我要请求组织暂时把我的‘员额法官’名额保留。”
史俊杰是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宁法院)法官。他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却三十余年如一日坚守审判岗位,年均审结案件200余件,成为同事们眼中专“治”疑难复杂案件的“老中医”。
坐姿“奇怪”背后的真相
史俊杰的强直性脊柱炎十分严重,长期以来,他开庭时只能僵硬地坐在法椅上,在外人看来坐姿有些“奇怪”。
一次,庭审结束后,案件当事人以“法官坐姿不雅”为由向有关部门投诉。没过多久,这位当事人到法院领取判决书,这才得知史俊杰的病情,深感羞愧,当即撤销投诉。
早在1994年5月,一场车祸给史俊杰留下了后遗症,1999年他被确诊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病会让患者的脊柱逐渐失去弹性和韧性,最终变得像棍子一样僵硬,而且无法根治,只能靠吃药控制病情,在医学上被称作“不死的癌症”。
身体差的时候,史俊杰走路不能超过200米,无法久站与久坐,连穿衣服都要花20多分钟。法院出于人性化考虑,特批他可以上午上班,下午回家理疗或休息。但要强的史俊杰,依然选择坚守岗位,只有身体实在坚持不住时,才回家休息。
多个“首例”案件与他有关
首例“阳光权”纠纷案、首例医疗事故纠纷案、首例在校大学生健康权纠纷案……江宁法院的多个“首例”案件都与史俊杰有关。
1992年,从原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毕业后进入江宁法院,史俊杰先后在江宁法院汤山法庭、开发区法庭、民一庭、房地产庭工作,年均审结案件200余件。
速裁庭法官助理吉时告诉记者,多年来,由于强直性脊柱炎无法抬头看屏幕,史俊杰一直是手写裁判文书。“他手写的案卷摞起来恐怕有几十米高。”
吉时曾跟着史俊杰去调解一起家事纠纷。乍一进门,满屋子老人,最大的80多岁,最小的也60多岁,七兄妹闹了几年的房产纠纷,史俊杰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解决了。“案子处理得相当漂亮,我当时有点震撼。”吉时说。
“办案过程中,史俊杰该争的争,该坚持的坚持。”民二庭庭长倪健这样评价他。
民一庭法官赵俊驰告诉记者,“师傅”史俊杰对于复杂案件总能第一时间找到争议焦点,抽丝剥茧地提出大家都满意的解决方案。
史俊杰办理的“疑难杂症”案件,也包括劳动争议案件。
在江宁法院的档案中,一张摄于2013年7月4日下午5时36分的照片,定格下史俊杰给4名农民工发工资的瞬间。在这起典型的“包工头欠薪案”中,建筑公司老板到了法院就耍赖,在史俊杰的严厉告诫下,才最终答应给付工人工资。
在诉讼中有过交集的江苏上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曹雷,十分佩服史俊杰,“庭审中充满睿智的法庭发问,言简意赅且不失幽默风趣的归纳总结,让人印象深刻。”
带病挑重担的“为民情怀”
史俊杰对年轻法官的“传帮带”无微不至。曾在房地产庭当过史俊杰“徒弟”的法官助理谢雨很有感触,“他爱看书,涉猎很广,看到好书总会推荐给我们。”
“专业过硬,在法庭上很有气场。”在赵俊驰眼中,史俊杰总能在法理情中寻找到平衡点,一下子让案件“柳暗花明又一村”。
2023年开始,江宁法院房地产庭“案多人少”矛盾特别突出。史俊杰找到庭长李青,主动要求承担所有的诉前鉴定工作。李青十分了解史俊杰的身体情况,也清楚诉前鉴定的难度以及他手上还有近百件案件的现实,就婉拒了他,并劝他多注意身体。
谁知,史俊杰再次找到李青,“老同志为大家多分担一点,年轻人就会轻松一点,这也是一种帮助年轻人成长的方式。”
后来,史俊杰真就一个人撑起了全庭诉前鉴定操作的所有事务。大半年时间里,他提起的鉴定不仅无一差错,而且还在鉴定过程中千方百计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很多案件得以调解结案。“他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励着大家。”李青说。
“老史身上有一种对审判工作的专注与情怀。这些年他带病挑重担,始终激情饱满。”江宁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传松分析说,“只有一种解释,除了热爱,就是一种为民情怀。”
这些年来,史俊杰多次获得南京市优秀法官、江宁区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公务员等称号。
史俊杰,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