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走进弼时故居,寻踪革命先辈成长之路
2025年04月15日17:21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唐晴雨
小号 中号 大号

弼时故居是革命先驱、开国元勋任弼时的出生地,也是湖南汨罗当地人对任弼时纪念馆的习惯称呼。它坐落在汨罗市弼时镇上,京港线从门口穿过,距省会长沙约四十公里,距开慧故居十四公里,面积一百六十九亩。

踏入弼时故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铜像广场,地势分三级而上,四周绿树环合,任弼时同志的铜像金光闪闪、庄严肃穆。每逢任诞或者其他重大节日,人们会在这里敬献花篮、发表讲话,缅怀弼时同志的历史功绩,弘扬其骆驼精神;各行各业的党员们也会在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传承先辈的优良作风;高校和中小学的师生则将这里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课堂,激励学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努力奋斗。

桂花香待客,红叶李迎宾,铜像广场移步就是生平事迹陈列馆。陈列馆2024年全面改版升级,展区面积两千平米,采用沉浸式技术,全方位展现了弼时同志传奇的一生:在“致父亲的信”里,可以看到十七岁少年救亡图存的崇高理想,为“造成大福家世界”,毅然奔赴苏俄学习革命;在“长征史诗”前,可以看到一位探路先锋沉着镇静,率六军团突围西征,开创湘鄂川黔,策应中央红军,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延安岁月”中,展现出任弼时为打破敌人“困死、饿死共产党”的图谋,制定边区财政经济发展方针,让边区实现丰衣足食,体现了共产党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转战陕北”中,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胜利、压倒一切的英雄气概……任弼时同志光辉的一生,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共同缔造新中国历史的缩影。

来到唐家桥任家新屋里的任弼时同志故居,这里便是任弼时的出生、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地方。这座赣派江南民居开基于乾隆年间,有三进两偏屋、九个天井,三十七间房子,占地面积三千六百平方。《毛塘任氏四修支谱》记载,自孟谔公由让水井迁到这里,到弼时已是第七代。故居中堂当年悬挂着“望重龙门”“光照壁水”两块牌匾,两侧廊柱悬挂“崇文世第”“尚武精神”一副对联。牌匾和对联见证了这个书香世家昔日的荣光,也表现了这个家族的价值追求。据学者考证,故居原名“时中馆”,任弼时的父亲任裕道开设的蒙学馆也叫此名,“时中”是儒家的重要哲学命题,既体现了原则性、独立性,又体现了灵活性、机动性,是做人做事的准则,反映了故居深厚的文化底蕴。

任弼时的祖上湘军出身,在打击外敌入侵的战争中立有功勋。曾祖父任先庚在刘长佑营帮办总查和南宁收放局,后来协助冯子才襄办军火军务,为镇南关大捷立下战功,以“蓝翎同知衔广西补用知州”。 祖父任光继“广西候补从九”,三十八岁“殉防”。据中央文献出版社《激扬文字》一书记载,任弼时叔祖父任光伦也是一位少年英雄,十五岁随左宗棠远离洞庭水乡西征新疆,立下军功,中法战争爆发后,又随军血战广西镇南关和越南谅山,荣立战功,获赐御匾“光照壁水”。家谱记载,任弼时父亲任裕道也立有湘阴师范毕业清六品军功。先辈保家卫国的经历,在任弼时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记。

故居人才辈出,这在《毛塘任氏四修支谱》里有大量记载。任弼时爷爷堂兄弟七人,至少有太学生二人;任弼时父亲这一辈堂兄弟二十人,受过中、高等教育的十四人,女子由省立第一师范、周南女子师范、隐储女校这些名校毕业的也不少;到任弼时这一辈,著名人物还有革命家任作民、科学家任培圻、新民学会会员任培道等。

整个家族重智求新,文化基因深厚、视野开阔,为任弼时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杰出才能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

在弼时故居,还有两处特别的地方值得一提。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广场威武雄壮,广场上陈列着中国试制的第一门高射炮、第一款大口径加榴炮、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轻型坦克等众多国防科技成果,激发了青少年的军人梦想。弼时学院欣欣向荣,拥有教学楼、教授楼、综合楼等主体建筑,能同时容纳400人就餐、120人住宿,是全国上百所学校的研学基地和湖南省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现场,还提供“学研游娱吃住”全链接服务,以及丰富的实践科目。

伟人不朽,风范代代传承。弼时故居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座传承革命精神、汲取智慧力量的宝库,吸引着人们前来挖掘传统文化,学习革命精神,走好时代征程。(作者系任弼时纪念馆研究室负责人、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弼时故居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