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社4月2日刊发题为《年仅29岁的若尔当·巴尔代拉接任法国极右翼的焦点人物,不管他是否已作好准备》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他穿着像盔甲一样的西装,笑起来像个流行歌星,在TikTok上拥有200多万粉丝。年仅29岁的若尔当·巴尔代拉已成为法国政党“国民联盟”的新锐领袖,现在准备继承欧洲议会选举中最成功的极右翼组织之一。
但是,在年轻自信的形象背后,盟友和对手都在愈发频繁地嘀咕一个问题:毫无行政管理经验的巴尔代拉堪当领导大任吗?
巴尔代拉的导师玛丽娜·勒庞的总统野心可能要作罢了,因为法国法院宣判她挪用欧盟资金有罪,禁止她在五年内出任公职。这意味着巴尔代拉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最大政党顶端最后一个屹立不倒的人,但成为焦点并不意味着他能掌控舞台。批评者称他是勒庞的傀儡。勒庞称他是自己的宝贵财富。
“玛丽娜·勒庞的作品”
巴尔代拉于1995年出生在塞纳-圣但尼省治安混乱的郊区,这个地方经常因为帮派暴力和贫困问题而非政治希望成为新闻。他在政府公屋中长大,有意大利人和阿尔及利亚人血统。他的父亲经营自动售货机生意。全家省吃俭用才将他送进半私立的天主教学校。他最终未能完成大学学业。
野心滋长比学业进步快。17岁那年,他加入国民联盟——该党当时名叫“国民阵线”,被上流社会所排斥,而且带有让-马里·勒庞(老勒庞)的鲜明烙印。对多数人而言,这是条死胡同,但对巴尔代拉来说,却成了青云直上的跳板。
23岁时,他成为欧洲议会议员。26岁时,玛丽娜·勒庞任命他为该党主席。在该党半个世纪的历史上,他是勒庞家族以外第一个领导这个极右翼运动的人。这是一种象征性的交班,也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举动,旨在使一个长期被种族主义和反犹主义玷污的品牌现代化。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法国极右翼问题专家塞西尔·阿尔迪说:“若尔当·巴尔代拉是玛丽娜·勒庞的作品。他是她一手打造的,非常忠诚。”
他很快成为该党的门面:镜头感十足,没有争议,且深谙现代政治美学。勒庞掌控意识形态,巴尔代拉则作为这个改头换面运动的年轻使者巡游全国。
他们的联盟一度被标榜为美式竞选组合——她竞选总统,他竞选总理。但这种平衡已不复存在。随着勒庞出局,巴尔代拉不再是后备人选。
“可以穿西装,但撑不起来”
问题是,他本来就不是当领袖的料。
巴尔代拉从未担任过国家公职,也未曾执掌一个政府部门。但他已经有了一批追随者。凭借庞大的社交平台影响力和精心设计的华而不实的形象,他已经成为年轻选民心目中的明星,提出一套显得令人耳目一新的政治理念,即使所传递的信息是老调重弹。
他的宣传内容简洁精炼、严格把控且紧扣主题。竞选视频突出他笔挺的西装、对马克龙总统的犀利挖苦,以及集会站点排起长龙的自拍人群。
他不即兴发挥,也不偏离既定路线。
这种素养帮助扩大了国民联盟的吸引力——尤其在马克龙输掉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后。正是巴尔代拉要求马克龙解散国民议会,而当马克龙同意后,巴尔代拉的身份便从政党吉祥物变成潜在总理人选。
然而,他越引人注目,他的局限性就越明显。
上周,巴尔代拉前往以色列,试图提升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形象。结果适得其反。主要的犹太组织抵制他参加的活动。以色列总统伊萨克·赫尔佐格没有出席。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只提供了一次简短的正式握手。
法国媒体称这次访问败坏了声誉——此访本来是为了彰显国际分量,结果却凸显其分量不够。巴尔代拉可以穿西装,但很多人说他撑不起来。
在国内,他的政纲是极右翼标准主张:出台更严厉的移民法,减少对非公民的社会福利,限制双重国籍人士担任敏感公职。他承诺降低能源税,推翻马克龙的养老金改革,并禁止在中学使用手机。
对外,他试图展现政治家风度,表示支持武装乌克兰,称俄罗斯是“多方面的威胁”,并呼吁法国最终退出北约一体化指挥体系,但表示在欧洲战争肆虐之际不要退出。
这是一个旨在安抚紧张选民的同时保持该运动民族主义核心立场不变的计划。
阿尔迪说:“他的履历是清白的,没有任何历史包袱。”
但真正的问题不在于他的过去,而在于他是否为以后作好准备。
作为突然被提拔的门生,试图从挂名负责人成为真正掌舵者,巴尔代拉现在正小心翼翼地走钢丝。
他的长处是善于表达。他的西装、他的微笑、他的讲话——都很到位。他的弱点恰恰就在这表演背后。
法国媒体批评巴尔代拉未能让他的政党为真正掌权作好准备。国民联盟内部人士指出,他的领导风格更注重个人造势而非集体发展,更热衷提升自身形象而非关心政党建设或打造有力的执政团队。另有批评者认为,党内组织松散、专业水平欠缺的现象,与他脱不了干系。他曾经承诺的项目——从招聘外部人才到加强地方网络组织——都停滞不前。
核心的批评指出,该政党权力过度集中,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过于僵化,过于害怕挑战这名年轻领导人。
巴尔代拉能否成为法国政坛的真正未来,抑或仅仅是被精心打磨的替身,将不取决于玛丽娜·勒庞,而取决于他能否突破作为她的“作品”的困囿。(编译/刘宗亚)
巴尔代拉,法国政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