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人民文娱观影团 | 每个台风眼中的她,都应该被看见
2025年03月28日10:24 作者:余驰疆
小号 中号 大号

当她深陷生活的台风,究竟该望风而逃还是逆风而行?电影《下一个台风》为这个问题写下答案。

3月26日,人民文娱在北京举办《下一个台风》超前观影团,导演李玉、监制方励,主演张子枫、张伟丽、蔡珩出席活动,与现场观众分享创作初衷、拍摄经历和内心感悟。

可以短发,可以干杯;

可以约会,可以晚归;

可以穿漂亮的裙子走无人的街。

当李宇春演唱的片尾曲《Hey你没错》响起,“她力量”的故事在光影和旋律中被娓娓道来。

从房思琪到林沫沫

在观影团活动现场,导演李玉和监制方励向观众讲述起《下一个台风》的创作起点,与一部长篇小说有关——《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林奕含。

“2017 年,林奕含离开了这个世界。”方励说,“因为我是一个做父亲的人,我女儿跟林奕含几乎同年,所以非常痛心。我跟李玉在交流的时候,就有个共同的心愿,希望我们做一部电影能够(让每一个她)能挺住的。”

“我觉得女性之间是有力量的,只要并肩而立,就能突破风暴。”李玉说。在她看来,《下一个台风》就是要讲述每一个“她”在经历人生风暴后,如何“灾后重建”的故事。

在方励和李玉的推动下,“她故事”从房思琪演变至林沫沫。

电影讲述了在台风刚过的海岛上,一只眼睛受伤的城市女生林沫沫(张子枫 饰),与岛上土生土长的失语女孩阿汐(张伟丽 饰)猝然相遇。林沫沫受到侵害、选择反抗却遭受网络暴力,阿汐因哀伤过往再也无法出声,她们用友情的力量对抗人生的台风,勇敢地在海风中浴火重生。

对于两位主演的选择,李玉用“一场特别的缘分”来形容。张子枫和张伟丽原本是两个电影项目的主角,却因为这样一个特别的故事聚到一起。“因为我们急切地想为女孩们发声。”李玉说,“为了创作这部电影,我看了大量的纪录片和做调查,也出现了替代性的创伤症状,沉浸在有类似遭遇的女性故事中,会让我痛哭一整晚。”

李玉说:“大家都义无反顾接了这样一个剧本,就是为了某种使命感。”

隔空相见的两个她

电影中,两位主角各自有“台风时刻”。面对被造谣、被斥责,林沫沫在线上线下都经历了“网暴”。谈及这些场景,张子枫回忆拍摄时的感触:“你能听到很多声音,但是当你真的回头时,你想反驳、你想发声,却不知该往哪里,那种无力感是更强烈的。”

而对第一次“触电”的张伟丽来说,阿汐一角既有让她共情的地方,也有让她忐忑的时刻。在拉斯维加斯训练时,张伟丽把剧本读给格斗教练听,从早上读到下午,整整4个小时。

读完了,教练泪流满面。“我的主教练说,要把这个故事讲好。”

“忐忑的地方在于,我是一个运动员,从来没有学过任何表演,非常紧张。”谈及第一次与张子枫对戏,张伟丽既很兴奋又有压力。然而,真正到了表演场域,两个人都仿佛进入了林沫沫和阿汐的世界,完全抛下包袱沉浸其中。

张子枫同样有这样的感触。观影团现场,她讲述着自己看张伟丽比赛时的心境:“我是在高速上看的,专门停在休息站看那场比赛,整个人都很紧张。”

后来,两人在一次电影首映中远远相望,“就像是隔空相见”。

等到电影开拍,张子枫和张伟丽,如同两个隔空对话的笔友,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角色中。

她们经历风暴,又彼此治愈。如李玉所言,两位主角传递的,就是“那束应该被看见的光”。

属于她的力量感

观影结束后,两位特殊的观众也和电影主创们分享观后感。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斌博士,从心理学角度解读了片中女性角色的境遇。“当最后两位主角浴火重生火燃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全然的力量。”

“性侵事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伤害,在我们的心理工作中,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创伤后的应激障碍。”李斌说,“这部电影一直在重复一句核心的话,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这不是你的错。”在李斌看来,《下一个台风》最本质的诉求,就是希望告诉每一个经历人生台风的女性:不要自责,不要恐惧,这一切都不是你的错。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编辑于北也在看片会现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部电影起名为《下一个台风》,既是自然环境的台风,也是人内心的风暴,我能够感受到两位女性主演在里面的互助。”

可以反悔,可以拒绝;

可以破碎,不要熄灭。

每一个台风眼中的她,都应该被看见;每一种“她力量”,都值得被传递。如电影片尾曲唱的:谁曾见过玫瑰,为花开道歉。

关注人民文娱观影团,光影中看见人生,收获感动。


责任编辑:

余驰疆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