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语文课本里的历史名人通过 AI 技术纷纷复活了。杜甫、李白、王羲之、赵孟頫……只需要一张名人画像,利用 AI 合成技术就可以让他们“激情开麦”,再穿插“那我问你”“回答我”“ look in my eyes , tell me why ”等大量网络热梗,迅速刷爆各大短视频平台。
一时间,各大官方政务号、各地文旅账号、历史科普账号等纷纷二创,衍生出各类“回答我”系列短视频。
历史名人“回答我”系列短视频迅速传播,不仅展现了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更以轻松幽默的形式,拉近了他们与现代人的距离。
视频中,明代药学家李时珍开始赛博坐诊,亲自为网友解疑答惑:“有人问我为什么身体开始虚弱多病了?护眼模式下短视频刷得飞起,晚睡熬夜肝火旺到爆炸,你是真的皮!”“吃货”苏轼最接地气,不仅吐槽自己又被贬了,还解释自己与张怀民的“CP情谊”;唐伯虎贴上斜杠青年标签,回应“不务正业”争议……
原来教科书中呆板的历史人物,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和网友们的幽默互动,让人忍俊不禁。
网友们接力创作“回答我”系列短视频,还是一次对历史的趣味性解读。
当诗圣杜甫激情开麦,公开回应自己写诗“卖惨”:“如果是你在安史之乱里逃难三年,手机被抢,wifi被关,换做你你不emo啊,回答我!”我们对位颠沛流离、心系百姓的现实主义诗人又多了一份共情;当宋徽宗赵佶痛陈“宋史给自己打差评,网友骂我大宋败家子”,但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不能抹煞时,我们学会从正反两面、客观全面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林则徐化身禁毒大使,科普新型毒品的危害时,我们时刻谨记历史的教训……
这些短视频降低了公众接触历史的门槛,使得历史知识和文化观点的输出更亲切,寓教于乐。
AI发展一日千里,当技术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与古人神交。这让我们看到,AI 除了是技术工具,还能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温暖与共鸣。但AI创作也要警惕编造、恶搞、擦边等内容,无论何时,把握好尺度与边界,永远是内容生产的必修课。
AI复活古人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