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际
“白宫直播间”里的“怼人女王”
2025年03月24日17:01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高石 邹家玉
小号 中号 大号

当地时间2025年1月31日,莱维特主持新闻发布会,不足200平方米的白宫简报室挤满了记者。

卡罗琳·莱维特,1997年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毕业于圣安塞姆学院,2019年开始为特朗普政府工作,2025年1月28日首次以白宫新闻发言人身份亮相。

在复杂的美国政治棋局中,白宫新闻发言人站在政策、媒体与公众认知的交汇点上,扮演着既显眼又充满争议的角色。如果表现好,他们就是持盾仗剑的“黑骑士”、总统和政府形象的维护者;如果表现不佳,则可能失去总统与公众的信任,最终卷铺盖走人。

特朗普上任后,白宫迎来史上最年轻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莱维特28岁,金发碧眼,年轻貌美,但她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甜心”。自首次亮相至今短短一个月,莱维特贡献了不少怼天怼地的“名场面”。一些人称赞她逻辑清晰、反应敏捷,也有人认为她太直率,攻击性过强——这一点倒是和特朗普如出一辙。

怒怼拜登的“美国甜心”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8日,莱维特首次亮相白宫简报室。

1月28日,白宫简报室,现场来了不少记者,莱维特一身玫红色西装闪耀登场。这是她的首次“登台”。还没走到简报台,莱维特就跟记者们热情地打招呼:“大家还好吗?”站定后,莱维特轻轻捋了捋头发,笑着说:“很高兴见到各位。特朗普总统已重返岗位,美国的黄金时代已经开启。”说到这里,她立马收起笑容,宣布“参议院已确认特朗普总统提名的5位杰出内阁成员”。

最初,简报室里火药味并不浓。但没多久,莱维特“火力全开”。在这场时长约47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莱维特抨击了美国前总统拜登的经济、民生、移民等政策。她甚至指责起了拜登的领导力,认为拜登处理阿富汗撤军问题时的失败,恰好证明其“领导力太弱”。

特朗普多次嘲讽爱打瞌睡的拜登,称他“瞌睡乔”,这也成了莱维特的“发力点”。发布会接近尾声时,有记者提问:特朗普将如何应对通货膨胀,降低美国人的生活成本?莱维特巧妙地将矛头转向拜登,“现在很多报道将鸡蛋价格上涨归咎于本届政府,我想向各位指出,2024年美国的鸡蛋价格就上涨了65%,那时拜登正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里呼呼大睡”。说这话时,她的表情和语调带着几分讥笑和漫不经心。

“怼人女王”由此一战成名。有分析称,莱维特的立场和风格回应了美国日益强烈的右翼民粹主义情绪。

特朗普的“头号迷妹”

莱维特出生于新罕布什尔州的小镇阿特金森,父母以经营冰淇淋车为生。她的童年记忆里,充斥着冰淇淋车二手零件“叮叮当当”的碰撞声和夏日街头的叫卖声。这样的成长背景让莱维特产生了对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天然亲近感。她说:“我从小就明白,真正的美国精神不在华尔街,而在街角的小店和普通人的餐桌上。”

从位于马萨诸塞州劳伦斯的中央天主教高中毕业后,莱维特凭借垒球奖学金进入圣安塞姆学院——一所私立的天主教文科学院。尽管在学校也参与体育活动,但她真正的兴趣在于政治和新闻。大学时期,莱维特就毫不掩饰对特朗普的支持,在校报上为特朗普的旅行禁令辩护。在校期间,莱维特获得了在特朗普新闻办公室和福克斯新闻的实习资格。这些经历让她“第一次了解了新闻界”,并决定从事新闻事业。

2019年毕业后,莱维特开始为特朗普政府工作,先担任总统演讲稿撰写人,后成为助理新闻秘书。在特朗普的新闻办公室里,她主要负责准备新闻简报,并与“有偏见的主流媒体”作斗争。

特朗普第一个总统任期结束后,莱维特成为纽约州共和党女议员埃莉斯·斯特凡尼克的通讯主管。2022年,25岁的莱维特竞选新罕布什尔州第一国会选区的席位,并成功赢得共和党提名,但最终在大选中败给了民主党人克里斯·帕帕斯。在竞选期间,莱维特的政策立场与特朗普的“优先事项”基本一致。

2024年1月,莱维特加入特朗普的竞选团队,一直担任其发言人。特朗普称她为“聪明、坚强且高效的沟通者”。2024年11月15日,莱维特被提名为白宫新闻发言人。舆论认为,这一任命与她对特朗普的高忠诚度紧密相关。

当地时间2025年1月27日,莱维特陪同特朗普在总统专机“空军一号”上接受采访。

莱维特嫁给了比她年长32岁的房地产开发商尼古拉斯·里奇奥。据称,两人是在一场政治活动中结识的,里奇奥同样是特朗普的铁杆支持者。2023年圣诞节,莱维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求婚照。两人甜蜜拥吻,莱维特左手无名指上戴着一枚漂亮的钻石戒指。2024年7月,莱维特生下儿子尼科。网上有说法称,正是里奇奥的财富帮助莱维特推开了白宫简报室的大门。

不足200平方米的“修罗场”

莱维特上任后,宣布了一项重要的改革举措——设立“新媒体记者席”,招募独立记者。在1月28日的“首秀”上,莱维特指着前排的两个座位说:“从今天开始,这两个原本属于白宫工作人员的座位将被改为‘新媒体记者席’。”目前,白宫已收到超过一万封相关简历。一些幸运者已经大摇大摆走进了简报室,与《纽约时报》等老牌媒体记者一起采访报道白宫的发布会。而且这一次,他们坐在第一排。

实际上,在特朗普首个总统任内,传统媒体与右翼新媒体已经出现分歧。此次“新媒体记者席”的设立标志着分歧加剧。许多老牌媒体记者对此表示震惊。他们担忧,此举将为“具有明显意识形态偏向的媒体”提供平台,会削弱“美国新闻的公正性”。当然,莱维特“力挺”这一举措,她认为右翼媒体的加入对平衡各种声音而言至关重要。

八九年前,《环球人物》记者在驻美工作期间参加过几场白宫新闻发布会。作为外国记者,我们常常需要提前三四个小时抵达白宫,经过严格的背景调查、安检和漫长等待后,才能通过西门进入,并沿一条长廊走向位于白宫西翼的简报室。有一次,我参加了一场关于美国时任总统奥巴马政策的重要新闻发布会。约100名记者背着手提电脑、相机等设备,在简报室外等候。当工作人员开门后,记者们鱼贯而入,迅速寻找好位置。简报室内整齐地摆着7排共49把座椅。通常,来自美国主流媒体的大牌记者会被提前安排好座位,而我和我的同事只能挤站在座位区外围的狭窄通道上。

盛夏,不足200平方米的简报室温度很高,记者们纷纷脱掉外套,开始低声讨论当天的议题。发布会铃声一响,时任美国新闻发言人约什·厄内斯特带着资料夹,微笑着从简报室的后门走出来,站在简报台前宣布发布会开始。回想起那时,他冷静、理性的风格让我印象深刻。面对刁钻问题时,厄内斯特总能巧妙回应,用幽默化解紧张氛围。

相比之下,特朗普时代的白宫新闻发言人,如在其首个任期内的莎拉·桑德斯和斯蒂芬妮·格里沙姆,则表现得更具对抗性。莱维特的出现更被视为特朗普时代新闻发言人风格的延续与强化。

不过,白宫新闻发言人这一角色的核心功能并未改变:他们始终是总统政策和意图的传递者。小小的简报室从来不只是发言厅,而是权力展示、政治博弈和新闻冲突的舞台。发布会上的每一句话、每一处措辞、每一个停顿,甚至发言人的每一个眼神,都被视作解读时事的重要线索——它们可能会对美国乃至全球的政治走向产生影响。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卡罗琳·莱维特,特朗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