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友斌,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北安市,高级乳品工程师,现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黑龙江省工商联副主席、飞鹤乳业董事长。
在今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坐在前排的飞鹤乳业董事长冷友斌备受鼓舞。“总书记语重心长地强调,‘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告诫我们要‘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对这句话,我的感受最深切,印象也最为深刻。因为这正是飞鹤多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会议给出的重要指示,更坚定了我们的发展方向。”
参加完民营企业座谈会,紧接着就要准备参加全国人大会议,冷友斌在会议间隙接受了《环球人物》记者采访。地点安排在北京望京的星城国际大厦——这里是飞鹤的北京总部,不远处就是雀巢的办公大楼。2004年,冷友斌选址在这里,意在时刻激励大家,将飞鹤打造成世界级的百年品牌。如今,飞鹤已在加拿大、东南亚、中东等市场进行布局,从“中国飞鹤”成长为“国际飞鹤”。
从一无所有的放牛娃成长为杰出的企业家,冷友斌却说自己没怎么变,无论走到哪儿,始终怀有对黑土地的浓厚情结。“我和飞鹤都扎根在黑土地上,受益于黑土地,更要回馈黑土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冷友斌再次为这片黑土地建言献策。
“吃苦是最简单的”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位于北纬47度,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别名鹤城。充沛的阳光、肥沃的黑土地、广袤的平原,孕育出具有独特品格的人与物。1962年,赵光乳品厂在这片“黄金奶源带”上创立。它隶属于全国第一个国营机械化农场——赵光农场,是中国首批奶粉企业之一,也是飞鹤乳业的前身。当时,一些孤儿院陷入无法哺育的困境,为孩子们提供口粮是赵光乳品厂的使命。
7年后,冷友斌出生在赵光农场一个拓荒知青家庭,他从小就帮着家里铲地、薅大草、养奶牛,锻炼出北大荒二代的必备技能:吃苦。“作为家中长子,我从小就能吃苦,自然也知道农民的辛苦。”
尽管如此,冷友斌对那段生活的描述深情而又浪漫:“面前的田野非常长、非常宽,抬头就能看见蓝天白云,这让我从小就学会了脚踩大地,仰望星空。”
怀揣着改变命运的热望,冷友斌1985年考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专业,成了全镇的骄傲。毕业后,他回赵光乳品厂当技术员,每天凌晨4点起来挤牛奶。
“我小时候受兵团官兵的熏陶,雷厉风行,把集体的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能大家觉得我人品还行,就选我当了厂长。”从技术员到厂长,冷友斌只用了4年。身处改革开放大潮的冷友斌既了解“外面的世界”,又踏实肯干,一步步把该厂飞鹤牌奶粉打开销路。后来国企股份制改造,他突然被告知,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整合旗下乳制品企业,飞鹤即将被划归完达山集团所有;跟着冷友斌奋斗多年的60多名销售人员面临下岗。
为保住原有品牌,也为了保住兄弟们的饭碗,冷友斌放弃完达山副总的待遇,领着原班人马“下海”。就这样,冷友斌带着“飞鹤”落到了民营经济的“枝头”。“东北人讲义气,大家一直跟着我干,我就有责任把这些人养起来。”他对记者说,“我们都对飞鹤这个品牌倾注了心血,感情很深,实在不甘心让它说没就没了。”
“放手一搏”并不轻松。相关设备全都被收走,冷友斌还得背上飞鹤尚未还清的1400万元外债。在冷友斌的号召下,飞鹤全员筹钱买下农场附近濒临破产的克东乳品厂。为了尽快让旧厂房顺利投入生产,冷友斌吃住都在厂里,生病了也在工地输液。谈及起步时的艰辛,冷友斌轻描淡写地说:“对于我们‘北大荒人’来说,吃苦是最简单的。”
飞鹤的前身是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下属的赵光乳品厂。
总在做“不合时宜”的事
中国乳品业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奶粉业全产业链“开路先锋”、乳铁蛋白生产线“领航者”……冷友斌的一系列大胆举措,让飞鹤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2006年,冷友斌到美国考察,被一望无际的大牧场迷住,回来后就要自建牧场。“那时中国乳业突飞猛进,同行都在抓市场,我们背道而驰,举债建自有牧场,牛吃的草都自己种。这条路走得艰难,很多人提到我时总说‘小冷这个傻蛋’。”当时建一个现代化牧场需要七八亿元,且回本周期长。这个决定遭到一众专家反对。有过养牛经验的冷友斌深知,牛奶进入乳品厂前,会经历多方辗转,奶源质量无法把控。“这是个雷区。”2007年,他孤注一掷,带领团队走遍全球100多个牧场,最终选中2000头牛。从工厂、牧场到种植基地,冷友斌打造了全球第一条奶粉行业全产业链,不仅实现了对质量的全程把控,还带动了16万农民就业增收。
为自建牧场,冷友斌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艰难时期,有人邀请冷友斌加入赚钱更快的房地产行业,以填补资金缺口,但他拒绝了,因为这个路子不符合其“持续深耕乳业”的理念。技术员出身的他,“要选用最‘笨’的方式一丝不苟地做实做强主业”。
2008年9月16日,新闻报道了87家未检出三聚氰胺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名单。看到第二十二家“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时,冷友斌接到下属的电话:“我为飞鹤骄傲。”
“这也是在我人生中留下最深印象的时刻。”冷友斌告诉记者,“很多人话风骤变,夸我好像后脑勺有眼睛,仿佛能预判到三聚氰胺事件。”飞鹤的销售从此逆势上扬,每5罐婴幼儿配方奶粉里就有1罐来自飞鹤。“没有当时正确的决定,就没有飞鹤的今天。”
后来,国家鼓励大型乳企自控奶源,以保障供应安全,自建牧场的模式逐渐成为主流。飞鹤与其他国产品牌一起,一点点推动着国产奶粉的信任重建。但国内乳品企业的业绩普遍承压,外资找上门,打算以48亿元人民币收购飞鹤。再次站上十字路口,冷友斌反复自问:“卖掉飞鹤去做什么?还是做奶粉。那为什么还要卖出去?如果卖出去,洋奶粉就拿下了中国奶粉90%以上的市场。”最终,冷友斌选择了拒绝。
2020年,中国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超越外资品牌。在冷友斌看来,“守住一口‘中国奶’”,关乎中国乳业的自立自强,也是飞鹤应尽的责任。
当时,冷友斌已开始布局加拿大,一砖一瓦建起工厂和现代化牧场,通过加拿大辐射北美地区。2024年,飞鹤加拿大工厂获得当地首张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执照,相关产品不仅上线亚马逊网上商城,还走入700多家沃尔玛超市,获得当地消费者好评。
“很多人说我总在做‘不合时宜’的事情,实际上我只是始终在坚持做一件事——把奶粉做好。”这种“一群人一辈子一直干一件事”的精神,被冷友斌形容为东北人骨子里的长期主义。
“我对乳品业怀有深厚感情。到乳品厂去考察交流,即使彼此不认识,只要你说我也是乳品厂的,对方肯定请你吃午饭,大家都怀有这种特殊的感情,这也是对一个产业强烈的归属感。”说起自己的老本行,冷友斌感慨万千。
当地时间2024年9月27日,冷友斌出席加拿大飞鹤工厂开业庆典。
“小冷没变”
闷头干事的冷友斌完全未料到,自己会在2018年入选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推荐的“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并作为中国乳业的代表,于2018年、2025年两次受邀参加民营企业座谈会。
今年的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冷友斌又参加了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座谈会。“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及时雨。促进法草案提到,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冷友斌说,飞鹤已承担40多项国家和省级重要科研项目,参与19项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的制定,还挂帅承接“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的相关项目,牵头为研制新一代乳制品开展技术攻关。
外国人的奶粉配方适合中国宝宝吗?在冷友斌看来,和中国母乳相似度高的,才更适合中国宝宝。为此,他开始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的艰辛探索,以中国母乳为“尺”进行产品研发,从零开始建立中国母乳数据库,截至目前已覆盖来自27个省区市的2万个母乳样本。国际调研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2019年起,飞鹤奶粉在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不含港澳台地区)连续6年销量第一;2021年至今,飞鹤在全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连续4年销量第一。旗下星飞帆系列产品是婴儿奶粉品类全球第一大单品。遗憾的是,该系列产品的研发负责人马锦延因病去世。得知消息,冷友斌第二天一大早就坐上了回齐齐哈尔的首班飞机,竟发现飞机里大约一半乘客是去送马锦延最后一程的同事,大家都是默默乘机,彼此没有相约。
在飞鹤,科研功臣还有很多。把科研创新做到极致,是飞鹤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推动飞鹤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2022年,国内首条乳铁蛋白生产线在飞鹤运转测试成功。为建成这条生产线,冷友斌花费6年时间,投入近亿元,终于打破国外对于乳铁蛋白生产技术的垄断。2025年1月初,飞鹤发布了全球领先的“乳蛋白鲜萃提取科技”。当下,冷友斌最关心的还是乳品功能性原料的科技创新问题,这是他今年的两会建议之一。“功能性原料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业自主创新,我们需要推动关键原料国产化,这对我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黑土地还在不断创造新生机,冷友斌则始终保持着初心底色。“直到现在,对外我都会说我还是北大荒人。我回东北老家,身边的人也都说‘小冷没变’。”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