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1月9日,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会见多名共和党籍州长。
近日,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领土的“胃口”似乎大了不少。
在美国《纽约邮报》近期的头版图片报道中,特朗普脸上浮现标志性的“抿嘴笑”,手持教鞭,指向身旁布满涂鸦的地图。地图上的加拿大、巴拿马运河、墨西哥湾、格陵兰岛都被打了红叉,并分别改名为“(美国)第五十一个州”“巴拿马——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美国湾”“我们(美国)的领土”。
美国《纽约邮报》2025年1月8日头版。
地图上方,则用大大的黑体字写着“唐罗主义(The Donroe Doctrine)”。这是一个文字游戏:作者意在影射特朗普在地图上的“涂鸦”,与19世纪美国将西半球视为自身势力范围的“门罗主义”一脉相承。
今天的世界,早已不是百余年前殖民主义横行的世界。特朗普为何谋求“地图开疆”?
加拿大:忧的不是“嘴炮”
1月6日,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宣布将辞去总理职务。特朗普宣称:“很多加拿大人希望加拿大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美国对加拿大维持生存所需要的巨额贸易赤字和补贴不能坐视不理。特鲁多明白这一点,于是辞职了。”
特朗普的“补刀”,多少也带点私人恩怨。“在特朗普任第一届总统期间,特鲁多虽然曾对特朗普做出不少妥协,但也在两国关税、北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等议题上‘不给特朗普面子’,还曾在G7峰会上惹怒特朗普。如今特朗普的做法也很符合他的性格。”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丹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当地时间2025年1月15日,加拿大总理贾斯廷·特鲁多(中)出席新闻发布会,回应特朗普对加拿大主权的争议言论。
2024年12月,美国媒体爆料,特朗普曾当面对特鲁多表示,加拿大可以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一个州”。此事曝光后,特朗普没有为自己辩解,反而在多个场合大谈“美加合并”。在一次记者会上,特朗普再次称美加边境线是“人为划定的”,并表示可以用“经济手段”吞并加拿大。
自2016年以来,特朗普多次对加拿大领导人出言不逊,但这是他第一次公开拿加拿大领土主权“开玩笑”。此举很快引起加拿大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特鲁多声明,加拿大“绝无可能”并入美国。加拿大91岁高龄的前总理让·克里斯蒂安更是在加拿大主流媒体刊文,指责“美加合并”的论调是对加拿大人“无法接受的侮辱和前所未有的威胁”。克里斯蒂安还进一步强调:“我们加拿大人或许看起来脾气随和,温文尔雅,但别搞错了,我们也有一根硬骨头。”
1月7日,加拿大主流媒体《全国邮报》发表长文《美国幻想吞并加拿大的悠久历史》。文中回顾19世纪以来,美国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向加拿大扩张的历史。1812年,美国向仍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发起进攻,史称“1812年战争”。美国领导人本以为加拿大人会视美军为解放者。但事与愿违,进攻加拿大的美军遭遇英军和加拿大民兵顽强抵抗,美国吞并加拿大的企图以失败告终。
刘丹说,加美两国在文化、经济和政治上有着深刻的联系。但同时,加美关系也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这也让加方在处理对美关系时经常感受到压力。有加拿大学者曾指出,对美国入侵的恐惧是加拿大民族主义的源泉之一。在加美关系没有大的矛盾时,这种民族主义并不明显。但当双方发生利益冲突时,加拿大对美国的态度也会比较强硬。
加拿大青年企业家杰弗森·陈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特朗普“将加拿大变成美国第五十一个州”的言论,更多是在“打嘴炮”,目的是分散美国人对国内事务的注意力。许多加拿大人真正担心的是,特朗普以此为由头,对加拿大产品施加更高的关税,从而影响加拿大经济。他同时认为,尽管加美有很深的经济联系,但如今加拿大的贸易伙伴已经非常多元。“与加拿大开展‘贸易战’不符合美国的利益,但如果特朗普真这么做了,加拿大也有做出回应的能力。”
早在2024年11月,特朗普就多次对加拿大挥舞“关税大棒”,威胁将对加拿大产品实施25%的进口关税。加方则回应称:如果特朗普政府真对加拿大产品施加高额关税,加拿大除了对美国的农产品和钢铁实施报复性关税外,还会在能源政策上进行反制。根据美国能源部数据,加拿大目前是美国最大的能源进口来源国。
刘丹认为,从特朗普首个任期开始,他就一直试图让加拿大成为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目标的重要棋子。但美国也不能忽视加拿大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意义。如果加美真的陷入长期贸易对抗,美国也会付出较大的代价。
如果说特朗普此次“威胁”加拿大的根源是经济议题,那么他对巴拿马运河“念念不忘”的背后,是一段美国殖民主义留给拉丁美洲的血泪史。
巴拿马:“不义事业”的受害者
2024年12月21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宣称,巴拿马运河是美国“重要的国家资产”,并表示:“我们(美国)将毫无疑问地要求(巴拿马)将巴拿马运河完全归还给我们。巴拿马的官员们,请遵照指示!”
12月22日,针对特朗普的“指示”,巴拿马总统何塞·劳尔·穆利诺回应:“每平方米的巴拿马运河都是我们的!”他还强调,巴拿马运河通行费制定程序公开透明,巴拿马不会只给美国船只降价。看到穆利诺的回应后,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又回了一句话:“我们走着瞧!”
“穆利诺很重视发展与美国的关系,但特朗普并未‘投桃报李’,而是对巴拿马进行赤裸裸的威胁。与此前美国在中南美洲‘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相比,特朗普显然更喜欢挥动‘大棒’。”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社会文化室主任郭存海在接受《环球人物》采访时表示。
特朗普要求巴拿马“归还”巴拿马运河的前一天,正是巴拿马的“全国哀悼日”。每年的12月20日,巴拿马人都会来到位于首都巴拿马城的“和平花园”公墓,为在美军入侵中的遇难者扫墓。
1989年12月20日,美国以“保护美国侨民”为由,派出近三万名美军对巴拿马发动代号“正义事业”的军事行动。15个小时后,美军推翻了巴拿马政府。根据巴拿马方面估算,约有4000名巴拿马平民在美军入侵中丧生,其中年龄最小的死难者仅1个月大,最年长的死难者则有84岁。
美国入侵巴拿马,也与特朗普心心念念的“巴拿马运河”有关。巴拿马位于中美洲地区,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早在17世纪,英国学者便提出开凿“巴拿马运河”,促进“两洋贸易”的设想。20世纪初,美国先是武装策动巴拿马从哥伦比亚独立,随后又逼迫巴拿马与美国签署不平等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使美国取得开凿运河和“永久使用、占领及控制”运河及运河区的权利。
在美国的一些历史论著中,建设巴拿马运河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辉煌成就。但从巴拿马人角度看,巴拿马运河背后是当地人民的血泪史。在开凿运河过程中,美国迫使原住民离开祖辈生存的家园。背井离乡的巴拿马人或陷入贫困的境地,或与许多中南美洲工人一样,在开凿运河时丧生。1915年,美国在巴拿马运河区设立司令部,使运河区成为美国武装干涉拉美国家的基地。
1964年1月9日,巴拿马学生发起捍卫主权的“护旗运动”,遭到运河区美军镇压,导致500多名巴拿马人死伤。巴拿马政府之后将每年1月9日定为“烈士日”。
当地时间2025年1月9日,巴拿马民众举行“烈士日”活动,纪念为捍卫运河主权牺牲的巴拿马人。
“1977年,巴拿马与美国签署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规定1999年巴拿马将全部收回运河的管理和防务权。但美国国内一直对此条约存在分歧。20世纪80年代,巴拿马领导人诺列加在运河主权问题上态度强硬,惹恼了美国,导致美国入侵巴拿马。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权利后,美国国内希望重新控制巴拿马运河的政治势力一直存在。”郭存海说。
1月14日,在特朗普扬言“不排除以武力方式”夺取运河控制权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多明格斯强调:“巴拿马将持续管理这条重要水道。”多个拉美国家也表态支持巴拿马捍卫主权。
郭存海认为,特朗普使用武力夺取巴拿马运河的可能性不大,其争议言论更像是一种“极限施压”。他的最终目的,可能是迫使巴拿马在巴拿马运河的通行权上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同时,他也希望借此展示美国在中南美洲国家的影响力,让美国在这一地区“一家独大”。
特朗普的这种“霸凌政策”,在今天的拉丁美洲并不一定有效。
墨西哥:不卑不亢,积极博弈
1月7日,特朗普在海湖庄园的一次讲话中称:“我们将把墨西哥湾的名字改为美国湾。那是一个涵盖了许多地区的美丽海湾。美国湾,这名字多漂亮啊,也名副其实。”墨西哥湾位于北美洲东南沿海,战略位置重要,并蕴含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渔业资源。特朗普此举,似乎是故意找墨西哥的“麻烦”。
针对特朗普给墨西哥湾“改名”的言论,墨西哥总统克劳迪娅·辛鲍姆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了一幅17世纪的世界地图。辛鲍姆指着图上“墨西哥湾”的标注强调,“墨西哥湾”的叫法在1607年就已出现,早已获得国际承认。
当地时间2025年1月8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在新闻发布会回应特朗普有关墨西哥湾的言论。
随后,辛鲍姆话锋一转,指着地图上包含美国在内的标注为“墨西哥美洲”的北美洲中西部,不无调侃地说道:“我们为何不把这些地方叫‘墨西哥美洲’……听起来也不错,不是吗?”辛鲍姆意有所指:墨西哥曾控制着包括今美国得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大片土地,“墨西哥美洲”的说法由此而来。1846年美墨战争爆发,美国通过军事和政治手段夺取以上领土。墨西哥元气大伤,美国则确立了在北美洲陆权霸主的地位。
郭存海认为,特朗普提出“墨西哥湾改名论”有两个目的:一是制造国际新闻点,二是“提前”对墨西哥进行恐吓和施压,以提升自己上任后与墨西哥在移民、贸易等问题上进行谈判的主动权。但墨西哥近年来在许多关键议题上都没有向美国妥协。2022年6月,时任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就拒绝参加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美洲峰会,理由是美国没邀请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3个美洲国家出席。1月12日,辛鲍姆在谈及墨美关系时表示,墨西哥愿意同美国保持相互尊重的关系,但墨西哥人民“绝不会屈从”。
尽管目前墨西哥对美经济依存度较高,但郭存海认为,墨西哥依然“有牌可打”。尤其是在移民、禁毒等问题上,美国都需要与墨西哥进行合作。同时,墨西哥是美国企业的主要出口市场和投资目的地。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在处理对美关系上,依然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格陵兰:“不想当美国人”
如果说墨西哥湾至少还涵盖部分美国领海,那么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痴迷,似乎“手伸得有点远”。
早在特朗普上任70年前,美国就盯上了格陵兰岛。1946年,美国政府向丹麦政府提议购买格陵兰岛。时任丹麦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拉斯姆森对此的回应是:“我们可能欠了美国不少,但我不觉得我们要用整个格陵兰岛还。”美国此次购买计划无果而终。
据一名白宫记者回忆,特朗普一直对格陵兰岛有着特殊兴趣。他曾在一次白宫会议后对记者说:“你看那地方(格陵兰岛)有多大!它应该属于美国!”2019年8月,特朗普公开表示希望“购买”格陵兰岛,但遭到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拒绝。
格陵兰岛北冰洋沿岸的村庄。
格陵兰岛位于北冰洋和大西洋交界处,是北极地区的交通枢纽。冷战时期,该地区是美苏军事对峙的前沿。今天,美军最北端的军事基地——皮图菲克太空基地就位于格陵兰岛。同时,格陵兰岛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稀土矿。
2024年2月,格陵兰岛自治政府发布政策文件,宣布将“独立”作为格陵兰岛未来10年的政治目标。此事是否重新激起特朗普对格陵兰岛的兴趣,外界尚不得而知。2024年12月,特朗普在提名新任美国驻丹麦大使人选的帖文中公开表示:“美国认为,(美国)拥有和控制格陵兰岛是绝对必要的。”特朗普还表示,如果丹麦拒绝在格陵兰岛问题上妥协,他将提高丹麦商品的进口关税。
特朗普的言论很快激起丹麦政府和格陵兰岛自治政府的反驳。弗雷泽里克森强调格陵兰岛是“非卖品”。1月1日,丹麦王室宣布更改王室徽章,新徽章上代表格陵兰岛的北极熊标志被放大了许多。丹麦王室此举是在公开宣示丹麦对格陵兰岛的主权。
据权威媒体报道,1月16日,弗雷泽里克森在与特朗普通电话后表示,格陵兰岛问题依然“形势严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时表示,丹麦政府目前正在试图摸清特朗普的真实意图,以确定其到底是真想获得格陵兰岛,还是另有所图。
格陵兰岛自治政府总理穆特·埃格德也明确表示,格陵兰人“不想当丹麦人,也不想当美国人”。1月8日,特朗普的长子小特朗普在访问格陵兰岛时遭到冷遇。一名格陵兰岛议员指责小特朗普在格陵兰岛散发写有政治标语的帽子,想让外界误以为格陵兰人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该议员强调:“没有记者被允许采访小特朗普,他所做的一切都是表演。”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学者乌尔里克·普拉姆·嘉德认为,特朗普团队对格陵兰岛民意产生了误判。格陵兰岛人虽然有意从丹麦独立出来,但他们也不想让美国成为格陵兰的“新殖民主子”。
“粉丝福利”还是“极限施压”?
截至发稿时,特朗普就加拿大、巴拿马、墨西哥和丹麦主权发表的争议言论,除了引起他国的外交反弹外,都没能取得显著的政治成果。是特朗普“地图开疆”的策略就此失败?还是特朗普另有所图?
苏晓晖认为,从特朗普此前的政治风格来看,他更聚焦于美国的国内政治,这意味着他的外交政策往往要为国内政治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对特朗普争议言论的回应,在客观上成为特朗普政治信号的“放大器”,让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的政治形象,迅速地传回美国国内,进一步增强其基本盘对他的支持。从这个角度讲,无论其他国家如何回应特朗普的争议言论,特朗普都能在国内舆论场上“得分”。
近日,美国《大西洋月刊》发表文章《特朗普国际威胁背后的政治逻辑》,文中指出,在激烈的选举表演结束后,特朗普将会进入漫长而“无聊”的执政环节。特朗普在国际上发出的威胁性言论,可以视为一种“粉丝福利”,是特朗普延续支持者注意力和兴奋度的政治手段。而随着特朗普进入第二任期,他的这种“加戏”行为,可能会越来越频繁。
但同时,特朗普的“地图开疆”不是单纯的“政治表演”。苏晓晖认为,在特朗普眼中,万物皆可交易,即使是领土主权也不例外。在他国主权问题上,他所做出的争议言论乃至威胁,和他在贸易和关税问题上的“极限施压”目的相同,都是希望通过政治讹诈的方式,迫使他国妥协。
郭存海认为,特朗普在国际政治中本质上是一个投机主义者。他往往会注重最即时的利益,而不会从较长远的角度来制定外交政策。从他在巴拿马运河议题上的粗暴行径来看,特朗普“只靠大棒”外交政策,在短期可能会对一些拉丁美洲国家产生威慑。但从长期来看,这种政策最终会削弱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开始,外界也愈发担忧特朗普带领美国走向扩张主义。苏晓晖指出,各国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维护当代国际关系稳定的基石。各国关注的不只是特朗普在这些“争议言论”中提出的政治诉求,更是他将国家主权和领土作为交易筹码的做法。这种“特朗普式”的外交无疑冲击了当代国际交往的规则,甚至会进一步破坏国际秩序的稳定性。
美国,特朗普,加拿大,巴拿马,墨西哥,格陵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