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产业走上了挖潜释能、低碳转型的新阶段;新能源产业发展步入了拔节育穗、破壁突围的攻坚期。”今年以来,平凉市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向上对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借智借力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崇信县100MW风电项目 关改琴 摄
借智借力 谋划布局产业链
“传统能源产业走上了挖潜释能、低碳转型的新阶段;新能源产业发展步入了拔节育穗、破壁突围的攻坚期。”今年以来,平凉市抢抓政策机遇,主动向上对接,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借智借力促进能源产业转型升级,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快速推进。
发挥能源资源富集优势,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平凉要加快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利用,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积极发展现代煤化工,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终端产品转变。
平凉是甘肃省最大的煤电化产业基地,要谋划建设新型煤基能源产业基地,大力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创新开发新型地下气化煤基能源,努力扩大低碳煤基电力产能。
华亭市聚丙烯高质化产业园俯瞰图 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平凉编制了《平凉市镁基新材料低碳循环利用产业园总体发展规划》,谋划建设500亿级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构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建材、镁基新材料、钙基新材料、轻工产业一体发展新格局。
……
借智共为,破局突围。10月21日,在北京召开的平凉市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院士专家研讨会上,数十位全国能源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企业家立足平凉发展所需所能,为当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开方、献智献策;11月5日,平凉市参加在重庆召开的第八届国际镁会议与第十三届国际镁合金及其应用会议,全面推介了平凉镁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规划。
华亭华煤清能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下半年以来,平凉市在谋划推动能源产业发展,聚力打造甘肃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上动作频频,全力将资源“存量优势”转化成发展的“增量进势”。
平凉属全国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黄陇基地的主体区域,既是国家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也是陇东综合能源基地的核心板块,矿产资源禀赋优越,全市66%的土地下面埋藏着煤炭和油气。境内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目前探明储量110亿吨,厚实充沛的煤炭家底,品质优良的煤种特质,具备规模勘探开发、清洁高效利用的广阔前景。境内石油资源储量5.7亿吨,探明储量4.3亿吨;煤层气资源分布集中在灵台矿区,含气量普遍较高,平均含气量为0.72-5.24立方米每吨,煤气共采、增储上产的空间很大。
华亭煤业集团砚北煤矿指挥大厅 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除了煤炭和油气资源外,平凉还是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太阳能属二类资源区、年平均日照总时数2100-2400小时,风能属三类资源区、年平均风速2.16米每秒。同时,平凉境内赋存极具开发价值的矿产资源十多种,其中石灰石地质储量8.8亿吨、占甘肃省的18.1%;白云岩矿(镁矿)探明资源量1亿吨、占全国已探明资源量的2.5%;探明地热资源3处。
大自然的馈赠,既是平凉赖以发展壮大的“资源池”,更是众多头部企业前瞻布局、投资兴业的“聚宝盆”。
延链补链 聚能成势建高地
能源产业转型发展既是一场广泛深刻的系统性变革,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性任务。
崇信县五举煤矿 关改琴 摄
固本扬优,向新而行。近年来,平凉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聚焦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和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把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作为首位产业链来打造,立足煤、延伸煤、跳出煤,能源产业发展呈现出“新旧协同、结构趋优、质效齐升”的良好态势。
平凉市坚持以煤为基、壮大“粮仓”。围绕扩煤转电、煤电联营、高效转化,全速推进灵台矿区整装开发和华亭矿区扩能提升,先后实施了一批煤炭资源勘查、生态矿区、智能矿井、调峰电源、精细化工等项目,目前全市煤炭产能达到3138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613万千瓦,分别占到甘肃省的38%和24%,投产煤化工产能80万吨,其中20万吨聚丙烯,60万吨煤制甲醇。
建设中的灵台电厂 马文军 摄
在此基础上,平凉市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煤炭增储上产倍增行动,一体推动上游煤炭扩储增量、中游煤电扩能增容、下游煤化扩面增效,延伸拓展以煤为基、以电为翼、以绿为核、多元融合的能源产业空间。未来3-5年,平凉全市煤炭产能将达到6000万吨以上、火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
坚持多能互补、协同发展。围绕构建新型能源供给保障体系,平凉市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集中送出与就地消纳结合,持续扩大风光发电规模,加快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建成及在建新能源装机容量180万千瓦,未来两年计划实施新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200万千瓦。全力推动石油增储上产,布设油井279口,原油产量稳定增长。当前,平凉正在加快推进煤层气开发、油井布设、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积极推进灵台西屯煤层气资源普查,为今后规模化、高效益开发奠定基础。
灵台县产能核增后的邵寨煤矿 马文军 摄
围绕全域环境塑优夯基,突出能源通道枢纽、产业园区平台、基础设施承载等关键节点,平凉全力打通能源产业转型卡点、升级堵点、提质痛点。目前,新疆昌吉—安徽古泉等3条特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穿境而过,“陇电入鲁”平凉至陇东换流站750千伏线路工程顺利投运,750千伏、330千伏等不同规模的变电站互联互带,已成为甘肃东部电网的枢纽及电力分配中心、西电东送的重要输送通道和功率交换中心。建成过境输油气管道167公里,在建西气东输三线管道107公里。经过几十年的接续奋进,平凉能源产业发展步入了结构优化、规模扩张、效益提升的良性轨道,支撑拉动力、安全保障力显著增强。
塑造优势 锻造发展“新引擎”
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积极构建具有平凉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平凉作为西部能源保供的重要战略区域,叠加汇集了“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黄河国家战略、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历史机遇。今年,甘肃省委、省政府赋予了平凉聚力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西部现代精品农业样板区、西北文旅康养融合先行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城市的“三区一城市”战略定位,让平凉迎来了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难得契机。
华亭市光伏发电 曹国仓 摄
扛牢甘肃省委、省政府赋予平凉聚力打造“三区一城市”的责任使命,平凉市把国省所需、平凉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统筹起来,对标系统谋划,用好载体抓手,谋深抓实重大项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对标“双碳”目标、绿色低碳转型要求和能源保供战略需求,平凉市在先立后破、育新改旧上协同发力,在梯次转化增效、深度开发利用上突围破局。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要求,平凉市加快推进九大重点产业链建设,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重,产业链链长制评价进位全省前列。
华亭市东峡煤矿 华亭市委宣传部供图
平凉正在谋划建设的500亿级镁基新材料产业集群,按照“镁-煤-硅”就地转化、一体开发、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产业开发模式,将打造特色资源与制造业高度契合的引领项目、化石能源与新兴能源有机结合的标杆项目、成熟工艺与先进技术相互耦合的创新项目、一次规划与分步推进有序结合的示范项目,建设国内领先、西部地区重要的镁基新材料生产基地、研发基地、示范基地。
目前,平凉市实现了县县通高速,随着平凉机场正式立项批复、平庆铁路快速推进、华亭化工园区认定和灵台化工园区推进建设,平凉的功能位势加速重塑、基础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为资源勘探开发提供了强力支撑。
做强“煤”文章,深挖“油”潜力,补足“气”短板。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平凉市将紧紧围绕打造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创新区这一目标,加力做大做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产业链,深入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开发,扎实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和煤炭增储上产倍增行动,推动华亭矿区扩容提质、灵台矿区整装开发,建成“陇电入鲁”工程,强化华亭、灵台化工园区平台支撑,丰富壮大煤基化工产品,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加快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打造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材料制造等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战略性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进“镁-煤-硅”一体开发,培育壮大生物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平凉特色的现代化工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