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内
“百马王子”励建安,72岁正青春
2024年12月27日16:14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孙庆
小号 中号 大号

励建安在比赛中

72岁,励建安跑完了整整100个全程马拉松!

不管何时何地,不管用什么标准来衡量,这个成就都堪称炸裂,更不用说这位“百马王子”头上一长串耀眼的头衔:

教授、博士生导师;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

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名誉院长

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荣誉主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主编;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副理事长……

2016年之前,励建安的名气也很大,但基本不出康复医学的学术圈。当时的他跟运动不沾边,83公斤的体重长年减不下来,肺部还查出一个26毫米大小的结节……

谁能想到,因为朋友赠送一双跑鞋走上运动之路的励建安,成了国内马拉松圈货真价实的“大神”,他创造的“神迹”包括但不限于:

2016年第五跖骨基底部骨折,70天后参加半马,第80天第一次完成全马;

2021年国庆节7天连续跑7个全马;

青海湖高海拔环境下5天连续5个全马;

72周岁跑完了第100个全程马拉松;

……

孙庆(下称S):励院士您好,是在什么地方完成第100个全马这个目标的?

励建安(下称L):选择在12月8号的广州马拉松赛完成第一百场,是因为我第一场马拉松是在广州完成的,挺有纪念意义的。

中国探险家协会下面的“百马分会”已经有人跑了300多场了,跑得比我多的人肯定有,也有年龄比我大的,我可能在跑步界是学术水平最高的一个人。

S:现在你在公众心目中是马拉松界的大神,参加马拉松运动对于推广你的健康理念有没有帮助?

L:有很大的帮助。我参加跑步有一个初衷,就是让自己更健康,也让更多的人通过运动获得健康。我一直希望“运动是医药”这个理念能够影响我们中国人、甚至影响全世界。

S:在您的康复理念中间,似乎药不是关键,而是运动、生活方式?

L:我不喜欢说运动是“补充”的成分,我说是“重要”的成分。人的速度比不上猎豹,力量比不上大象,但是人还可以杀死猎豹,杀死大象,原因就是人有更好的耐力。这是我为什么觉得慢跑或者长跑是我们人类发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能够提升健康水平的一个重大因素。

S:我身边跑马拉松的人不少,着了魔一样的就是要刷PB(个人最好成绩)。您在乎这个事吗?

L:我在乎的是我能不能运动到100岁。

竞技体育是挑战运动能力的天花板,我挑战的是健康的天花板。刷PB如果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我认为是不值得的。

我现在全马的最好成绩是4小时01分,我当时很后悔比赛结束之前上了一次厕所,也可能4小时01分就是我个人的最好成绩了,2025年试试看,破不了我也不遗憾。4小时01分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不得了的成绩了,因为我72周岁已经过了。

S:跑到100岁。如果大家都有一个健康理念去引导,活到百岁有可能将来就变成百分之几的比例了。

L:过去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将来就要讲人生八十古来稀,再往后或者讲到人生一百古来稀,如果等到一百都不古来稀了,整个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就上升了。

S:我小时候觉得马拉松对于普通人可望不可及,现在动不动一个比赛几万人报名,几千人进三(小时),说明这是时代的进步。

L:我原来也以为马拉松这辈子我是不要想了,我现在觉得马拉松所有人都能跑的。

S:马拉松没有特别的门槛?

L:马拉松没有门槛。运动训练我喜欢讲三个原则,三个原则都能做到的话,你一定能跑。第一个原则是循序渐进,慢慢增加运动强度。第二个原则叫持之以恒,你既然把运动当作药,就吃一辈子。第三条原则叫因人而异,永远记住不和别人比,只和自己比,比自己的昨天进步一点点就成了,甚至能维持昨天的水平也很好。

S:这么多比赛,有没有特别印象特别深或者比较喜欢的?

L:第一场和第一百场都在广州。赛道氛围非常好。家乡南京的马拉松赛,今年南马组织得非常好,是我参加过的组织最好的赛事之一。

我现在改变了一个对于所谓“最美赛道”的看法,我认为没有跑过的赛道都是最美赛道!2025年以后,如果有一个较小的我没跑过的、又有历史又有文化的城市,我很乐意去试一试。我很期待有一天到南北极去跑一场马拉松,还有地球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马拉松,也很想再次挑战一下戈壁越野。希望通过跑步多看看这个世界。

S:除了环太湖7天7个全马,听说您还成功挑战了青海湖5天5个全马?

L:在青海湖(海拔3000多米)我想挑战另一个极限,高原会不会成为我这个年龄跑步的禁区?5天5个全马,第六天正常上班,所以我能证明的是,只要心态好,跑慢一点,就能完赛。我觉得至少我对高原不恐惧了。

我今年又挑战了一下拉萨的马拉松,2小时29分跑完(半马),我一口氧都没吸也跑完了。

最近在拉萨做了一个讲座,讲运动与高原反应,我觉得高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我们正在和大家一起策划能不能到珠峰大本营往下跑,跑一个全马试试。

S:既是运动挑战,也是医学实验性质的?

L:因为我是运动医学专家,也是康复医学专家,我的专长就是通过运动实验来看会带来什么不利的反应。我的冠状动脉其实有30%到50%的狭窄,也想关注一下我的狭窄程度会不会因此减轻或者加重。提醒大家,运动绝对不要等到六十岁才开始,因为冠脉粥样硬化其实从年轻时候就有了。

S:冠脉粥样硬化很多是生活方式造成的吧?

L:对,我原来生活方式也不好。最重的时候83公斤,很多年一公斤都减不掉的,跑步以后刷地就减下去了。我以前肺结节查出来26毫米,把我也吓了一跳,现在只有6毫米了,变得很小了。

我喜欢讲三个字:“吃”“动”“心”,“动”是核心来源,很好的饮食让你有很好的运动,让你能吃得更好。坚持运动又吃的更好,你能更快乐,心态就好。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S:大家津津乐道的是您2016年骨折后去跑步。

L:其实骨折了两次。去年髌骨骨折,骨折以后第二十八天跑了半马,第四十九天跑了全马,把骨折愈合的时间点前移了,我跑全马的时候拍了一张片子,骨折已经非常好地愈合。有的人说绝不可能,我说我都跑完了,都已经愈合,你说“绝不可能”?

S:今天您的讲座和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能不能简单地给我们科普一下你对于这个话题的看法?

L:这个话题非常重要!在我的余生中,第一件事就是宣传“运动是医药”;第二件重要的事就是推动医保的改革。

以康复患者为例,如果功能不改善,如何评价医疗是有效的?对于部分疾病而言,最后医保给付的尺度应该是疗效,疗效越好,越应该鼓励。

运动是不是医药?我期望有一天能放进(医保体系)去,因为运动能够减少发病率。以我自身为例,8年以来,除了新冠感染用过药以外,我就没用过药,如果老年人8年不用医疗,是不是医保经费能节约一些?

我们现在在做一个非常重要的科研,数字化健康指数,或者用一个学术词叫数字化健康画像。把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运动能力,用可穿戴装备能够连续地提取,连续提取之后,我们就形成了一个健康大数据,经过人工智能分析,我们就可能得出一个健康指数。

有没有一种可能,当数字化健康画像的指标提升1%,你可能就减少1%的个人负担。假如有一天你能把健康指数提升20%~30%呢?这部分下降对医保来说不是现金支付,只是一个政策,但是如果大家觉得通过运动能提高健康指数,这对健康中国建设是不是有非常重要的推进作用?

S:革命性的一个理念。

L:这是对未来的畅想。所以我们从现在已经有病的先开始逐渐植入新的医保支付思想,未来的医保可能不是在支付重病,而是支付预防、支付康复,让更多人不要发展成重病,多好。

这是我的梦想,推广“运动是医药”和推动医保改革这两个梦想其实是关联的。

S:你在一个讲座里说到创造性思维,72岁还能不能有创造性思维?

L:当然!我最近看了一个400字的短文叫《青春》,我觉得写得特别好:你有梦想,你就是青春,你有追求,你就是青春,如果你没有梦想,没有追求,你就老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追求自己的青春,80岁不见得没有青春,如果你还有梦想,还有追求,你还有创造,你就是青春状态。


责任编辑:蔡晓慧
关键词:
励建安 马拉松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