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发送好友申请
用手机
西汉人发送好友申请
用酒杯
怎么发?
一起来看↓
诗人笔下的“羽觞”具象化了
还有一个别名
“开琼庭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但愿月明酒如江,与君急管催羽觞。”
羽觞
是古代的一种
用来盛酒的器具
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盛行于汉代
△均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从左到右依次为汉代漆器双耳杯、唐鎏金蔓草鸳鸯纹银羽觞、汉玉耳杯
杯身通常呈椭圆状
腹部呈弧形
容量不深
因其两侧的把手
形状像鸟雀的翅膀
而得名“羽觞”
羽觞杯的源起
或蕴含了古代造物原则中
“赋义”的观念
颜师古在为《汉书》作注释时
援引孟康的说法写道
羽觞,爵也,作生爵(雀)形,有头尾、羽翼。
部分学者解释这里的“爵”为鸟
“能飞而不溺于酒”
古人以飞鸟为外形
来做饮酒具
以此劝诫众人
饮酒切不可贪杯
羽觞杯还有一个较为通俗的别名
叫作“耳杯”
在古代,器皿手柄的部分
统称为“耳”
“耳杯”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君幸酒”~
古人发来好友申请
“君幸酒”漆耳杯
以木胎研制
杯内髹红漆
杯外髹黑漆
杯内红漆上绘卷云纹
杯口及双耳绘几何云形纹
器形线条圆柔
花纹流畅优美
耳背朱书“一升”二字
换算成现代的容量
大约在160ml到360ml之间
最有雅趣的是
杯内正中书写了三个字
“君幸酒”
△图源:《马王堆》纪录片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
“请您喝好”
更通俗的说法是
“喝杯小酒 交个朋友”
这样文雅的祝福词
书于漆耳杯之上
问谁不会心甘情愿
喝下这一杯呢
饮酒,远不只口腹之欲
也是古人表达情趣、心境的寄托
为啥古人的酒杯长这样?
和礼仪有关
汉代的酒文化十分发达
无论达官显贵
还是平民百姓
酒作为饮食消费的主要物品
已经开始普及
而在众多酒器中
漆耳杯的使用率高了起来
为何漆耳杯受欢迎?
1
美观
汉代是漆器工艺的黄金时代
漆器制作技术高度发达
甚至有了分工明确的
流水作业形式
在色彩的使用上
黑、红二色交相辉映
产生独特的美感
2
实用
楚汉先民喜饮酒
宴饮时多为双手捧执耳杯
相互敬酒
漆耳杯圆润光滑的弧形双耳
与手掌的弧度相贴合
易于把持
此外,楚汉漆耳杯的胎体
大多为木胎
木胎较薄
能够减少端持时的负重感
精美酒器的背后
是西汉时期
“酒以礼成 藏礼于器”的
饮食仪式与生活追求
古人,漆耳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