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际
“斜杠中年”高文勇,在中国“重启人生”
2024年12月12日09:21 来源:环球人物网-《环球人物》杂志 作者:毛予菲 侯方滢
小号 中号 大号

高文勇在2024中国海事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上发言。

埃万德罗·卡瓦略,中文名高文勇,1975年出生于巴西,2005年获巴西圣保罗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2013年来到中国,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访问学习并担任客座教授。2016年回到巴西,为推动两国友好往来作出突出贡献。

初冬的一个午后,《环球人物》记者在北京王府井的一家酒店大堂内见到了埃万德罗·卡瓦略。卡瓦略来自巴西,研究中国问题多年,他还有个中文名字——高文勇。

酒店的玻璃观光电梯从高楼层缓缓往下,高文勇西装革履,挺直着身子站在电梯里凝视前方。“那位应该就是高文勇吧!看这个‘大佬’气场,我觉得像。”隔得老远,酒店大堂咖啡厅的工作人员就认出了他,“你要采访的人来了”。

高文勇走来,微笑、握手、寒暄,还展示了几句中文。这是今年8月以来,他第一次来中国。“这次来中国待一周,算是出差吧,处理一些工作,见一些老朋友。”高文勇说。巴西里约热内卢和中国北京相隔1.7万公里,来回长途飞行加上时差、季节错开等因素,确实累,但是为了巴中友好这个有趣、有意义的工作,“我从来不后悔”。

“我要去中国”

《环球人物》记者见到高文勇这天,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刚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闭幕。隔着时差、远在北京的高文勇,一直关注着这场盛大峰会。他告诉记者:“在当前世界大变局的形势下,本届G20峰会很关键。峰会团结各国,为世界经济和安全形势提振信心。为此,中国领导人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倡议。”

对于本届峰会在自己的家乡举行,高文勇倍感骄傲。他跟记者提到,今年11月11日,峰会开幕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给巴西友好人士复信。习近平主席在信中写道:“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高文勇深受鼓舞:“习近平主席的复信是对巴西人民的热情拥抱,如同邀请好友一起喝茶或咖啡。习近平主席是巴西人民的朋友,永远受到我们的热烈欢迎。”

聊到中国,高文勇越说越精神。他回忆起从前,激动地跟《环球人物》记者分享了一个从未对中国媒体说过的故事。

“几年前,我妈妈收拾旧物时,发现了一块老旧的中国刺绣。在一个普通巴西家庭,找到一个和遥远中国相关的老物件,太神奇了。妈妈向我展示那块刺绣,并问我,你还记得这个东西吗?我一下子就回忆起来了,那是我小时候,外祖母亲手做的手工刺绣,她好像也是跟一个在巴西的中国人学习的这门手艺。”高文勇说,“我总说自己是从2013年开始做中国研究工作的,但其实我和中国结缘的时间要更早!”

后来的青年求学时期,高文勇受一位巴西哲学家的影响,开始阅读葡萄牙语版和英语版的中国哲学书,第一次接触了老子等中国哲学先贤的思想。逐渐地,他将兴趣从哲学扩展到与中国相关的各个领域。高文勇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热爱,从那个时候就埋下了种子。

2012年,高文勇37岁,已经是里约热内卢法学院副院长,并在弗鲁米嫩塞联邦大学担任国际法教授多年,还曾两度担任巴西法律教学协会主席,是巴西法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但高文勇对中国的向往从未减弱。这一年,他不再满足于阅读有关中国的书籍,去中国亲眼看看的愿望愈发强烈。“当时我刚离婚,心情不太好,而且在从事了那么多年和国际法相关的学术研究及工作后,觉得很累。最后我想明白了,我要去中国,‘重启我的人生’。”

也正是这一年,高文勇在里约热内卢自费学中文、为中国之行做准备时,收获了“高文勇”这个地道的中文名。他说:“当时我在里约热内卢的中文老师根据‘卡瓦略’的葡语发音,给我起了‘高勇’这个名字。同时她认为我是教授,是文化人,于是在中间加上了一个‘文’。”这便是“高文勇”的由来。

2013年,通过参加交流项目,高文勇成功踏上了中国的土地,先后在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访问学习并担任客座教授。“快40岁的年纪,做出这样一个决定并不容易。我放弃了巴西的事业,来到地球另一端的中国,但我终于美梦成真。”高文勇说。

“下一个10年,我要做什么?”

2013年至2023年这10年,高文勇忙碌充实又自由开心。

“初到中国时,语言、食物、气候、民俗、社会规则等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高文勇说。纸上得来终觉浅,尽管自己来中国前阅读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和资料,但真正踏上这片热气腾腾的土地时,他依旧觉得兴奋、神奇、震撼。“我对中国,是一见钟情,是一下子就爱上了中国。”

高文勇将自己的中国观察与感受,介绍给他的拉美同胞。自2015年起,高文勇开始担任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今日中国》葡文版杂志执行主编,并协助创建了《今日中国》葡文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在一档名为《高文勇说中国》的视频节目中,他探访了好几个中国的自贸区,采访了一些来自拉美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帮助巴西观众走近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

2016年,高文勇结束在中国的3年访学生涯,回到巴西。他继续投身于对中国的研究中,加入南美洲最大的智库——瓦加斯基金会,主要研究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巴西该领域最前沿的学者之一。同时,高文勇依旧频繁地来中国访问、调研。用他自己的话说,“中国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中国互联网语境下,频繁往返于中巴两国的高文勇,是个不折不扣的“斜杠中年”。为推动巴中友好和两国关系发展,他曾作为巴方工作人员,协调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巴西利亚会晤的重要配套活动“2019金砖国家治国理政研讨会”;曾作为中国问题专家,深度参与中国—巴西文明交流互鉴论坛等多场重要中外交流活动;还曾策划出版《今日中国》葡文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特刊“巴西学者眼中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

这些努力让高文勇收获了许多荣誉。2024年2月,高文勇获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他跟记者说:“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中国政府颁给外国人的最高奖项,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上一个10年,我来到中国,为巴西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友好事业做了许多工作,这些都已是过去式。我现在思考的是,下一个10年,我要做什么?”

2024年2月,高文勇获2023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

“不了解中国的人,永远谈不上了解世界”

《中国,国家治理的传统和现代性》是高文勇“下一个10年”的起点。

2023年9月至今年7月,高文勇在北京大学担任高级访问学者。这期间,他把自己对中国这10年来的观察和研究写成了一本书——《中国,国家治理的传统和现代性》。这本500多页的葡萄牙语书已在巴西出版发行。

高文勇在北京大学大门前留影。

对于这本书,高文勇十分满意,因为他实现了刚来中国时定下的目标——以自己的视角,向巴西、向拉美讲述全新的、真实的中国故事。

高文勇说,20年前,他在巴西看到的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消息都来自于西方媒体,几乎所有有关中国的书籍都是西方人写的。“如果你想了解有关中国的事情,在当时的巴西,基本上就只有一个视角,即西方视角。”“在国际法学界,有这样一句话——国际法常常被用来治愈这个世界,给这个世界以秩序,平息那些不公与不合理。但许多研究国际法的人,却往往对这个世界不够了解。”高文勇说,国际法学界的这句“金句”,可以套用在当时甚至今天的巴西,乃至全世界对中国的认知中。

“中国自2010年就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些年,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中国还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精彩的文化。不了解中国的人,永远谈不上了解世界。”高文勇说,最近十几年来,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绿色发展、高新技术领域也实现了巨大突破,中国的发展应该被世界更好地看见,其发展经验也值得巴西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

10多年来,高文勇观察中国、讲述中国,是故事的书写者;与此同时,作为一位频繁往来于两国的使者,他本身也是故事的主角。这些文字和声音,帮助身处地球两端的两个国家,更好地架起友谊之桥、书写友谊篇章。


责任编辑:蔡晓慧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