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多智汇聚,共启未来
首届中国多智能体应用大会落地成都高新区
2024年11月17日10:35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周墨
小号 中号 大号

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新引擎。多智能体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在机器人、低空经济、社会与能源治理等领域不断突破,工业应用潜力愈发显著。

11月16日,“多智汇聚,共启未来”——2024中国多智能体应用大会在成都高新区举行,这也是国内首个聚焦多智能体应用的盛会。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CCF AI)、腾讯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建立多方合作生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多智能体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2024中国多智能体应用大会现场。

推动成都智能决策人才发展合作,提升人才竞争力

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近年来,成都抢抓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及战略腹地建设机遇,围绕“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建设目标,深入推进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实施人工智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成都AI人才生态建设,CCF AI、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成都人才发展集团、腾讯四方联合发起《成都智能决策人才发展合作》,致力于提升成都在智能决策领域的人才竞争力。

成都智能决策人才发展合作正式发布。

接下来,各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面向全球高校搭建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公开赛事平台及多智能体应用交流平台,促进智能决策政产学研融合交流,推动学术向应用转化;开设智能决策专业及课程,培育专业化AI人才;综合成都人才政策及人才服务,链接资本整合资源,促进AI人才在蓉发展;推动成都智能决策高层次人才培养标准及引育标准建设。

日前,由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组织牵头的“成都高新区—腾讯开悟大赛高校团队对接活动暨 AI 产业沙龙”在腾讯大厦举办。来自成都高新区数字经济局、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成都潜在人工智能公司、成都阿加犀人工智能公司、成都海艺互娱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共同研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行业政策、前沿技术,为腾讯开悟大赛高校参赛团队提供成都高新区创业、就业服务与指导,并现场为参赛学员开启招聘渠道。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是第一资源。四川省已将人工智能列为2024年1号创新工程,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排头兵”,已聚集311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产业,迎头赶上人工智能发展风口,招引行业高精尖专业人才,着力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园,推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并已于11月7日启动政策申报工作。全省将大力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发人工智能专用模型,加快数字经济产业人才聚集,进一步推动成都高新区建成全国数字经济产业新高地。

学赛研产联动,腾讯开悟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文创新发展

作为学赛研产联动的重要一环,2024年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全球公开赛于今年5月启动。赛事依托腾讯开悟平台举办,围绕人工智能前沿产业真实应用场景,设置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赛道、AI芯片算子开发赛道3大公开赛道,以及移动端AI模型轻量化部署赛道、AIPC高效能博弈赛道2大邀请赛道,吸引来自国内外388所高校超过2000支队伍报名,辐射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等18个海外国家。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复旦大学的“五角场三分王”团队获得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全国决赛(中国内地赛区)一等奖,来自北京大学的“未名芯”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芯存高远”团队获得AI芯片算子开发赛道一等奖,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panda”和南开大学的“代码指挥帝”两支队伍获得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赛道一等奖;此外,中国科技大学的“无敌鲨嘴炮”、北京大学的“小模型大能耐”团队分别获得AIPC高效能博弈赛道、移动端AI模型轻量化部署赛道冠军。

来自成都市委组织部、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高新区、四川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腾讯、英特尔、IQOO、燧原智能科技、成都交投智慧交通集团、成都文旅数智科技公司、新经济发展研究院iNED的嘉宾为获奖团队颁奖。

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颁奖。

数字文创产业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场景。腾讯开悟正是依托腾讯AI平台和《王者荣耀》在算法、算力、实验场景方面的核心优势,由腾讯牵头构建的AI多智能体与复杂决策开放研究平台,为学术研究人员和算法开发者开放的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研究与应用探索平台。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市数字文创赛道的核心驱动地,成都高新区数字文创产业聚集相关企业600余家,2023年规上数字文创企业实现营收830亿元。同时是全市IP开发链条最成熟的区域,打造出《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现象级数字文创爆品,并已建成“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天府软件园”两大产业园区,为文化创意创作提供了最佳环境。未来,成都高新区加快抢抓数字文创与人工智能机遇,抢占产业数智转型风口,发挥区域“行业龙头加快集聚、爆品接连出现、创造土壤优渥”突出优势,推动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相互赋能,加快打造世界级数字文创产业集群,为成都高新区经济发展、建设成都市“世界文化名城”提供强劲动力。

AI芯片算子开发赛道颁奖。

大咖分享,共探数智技术生态联合发展新趋势

大会现场,来自产学研一线的专家学者、产业大咖进行了主题分享。

南京大学副校长、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周志华教授以“学件的初步探索”为主题进行分享。相对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周志华提出的“学件”,由机器学习模型与对其进行刻画的规约构成。周志华认为,机器学习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面临着需要大量训练数据、能耗高、存在灾难性遗忘风险,以及泄露数据隐私等问题。学件希望在开发者数据不被披露的前提下,使得新用户能够通过组装复用学件基座系统中的若干模型完成自己的任务,不必从头开始。如果学件基座系统中的模型达到数以百万计,学件的体系力量将会涌现。

南京大学副校长、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理事会主席周志华学术报告分享。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安波围绕“从基于算法与强化学习到LLM(大型语言模型)驱动的智能体”这一主题,分享了智能体在安全、推荐、市场交易等不同场景的应用与发展。他认为,未来虚拟智能体以及具身智能等领域将迎来快速发展,智能体应用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吸引更多的公司和研究人员参与其中。不过当前AI智能体决策能力还处于相对薄弱的阶段,如何提升大语言模型的决策能力,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校长讲席教授安波学术报告分享。

当天下午,三场分论坛同步举行。其中,前沿研究分论坛紧扣多智能体前沿研究,探讨强化学习、基于语言模型的智能体、多智能体系统、具身智能等方向的发展趋势;教育分论坛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专家学者,共话多智能体系统学科建设与高质量人才培养;产业分论坛锚定机器人、交通、能源等多智能体系统高潜场景,分享典型应用,布局产业场景,推动学界业界交流融合。其中在教育分论坛上,“悟启未来”多智能体强化学习高校共创计划发布。

大会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高阳表示,中国多智能体应用大会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智能体技术得到了产业界的广泛认可,并正式成为重要的产业方向。“让我们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机制体制改革的大潮中紧密团结,共同推动中国智能体和多智能体事业的蓬勃发展。”

南京大学教授高阳现场致辞。

“2024中国多智能体应用大会”落地成都高新区举办,进一步推动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都高新区作为成都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两个国家级试点的核心区,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承载地,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完整产业体系初步构建,已形成以中小企业为主体,多点打造应用场景的起步态势。在产业规模、算力设施、标杆企业多个环节优势特色明显,具备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人工智能融通发展的产业基础。2024年1-9月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核心产值规模464.68亿元,重点企业333家,链主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33家,从业人员7.18万人,通过备案的大模型算法数量44个,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成都智算中心(AI算力一期300P),基本形成多层次人工智能企业集群,具备产业先发优势,力争到2026年,建成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主阵地、国产多元异构算力生态高地、全国“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输出地。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深入落实省、市人工智能1号创新工程,抢抓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坚持“以算力引产、以场景育产、以生态强产”发展路径,锚定一年攻坚突破、两年起势成势、三年提质升位,聚焦算力基础设施、AI硬件、AI大模型、创新平台、应用场景、关键要素六大领域攻坚突破,全面提升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生态影响力,加快把成都高新区打造成为四川、成都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核心区、试验田、主力军。


责任编辑:李璐璐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