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延迟退休
您的位置:首页 > 视野

“张燕阿姨”和她的15年

2022-12-07 19:40:11 来源:环球人物网 作者:刘舒扬
大号 中号 小号
今年9月的一个工作日,张燕在手机上收到了一条信息。
19岁女孩海屏(化名)告诉张燕阿姨,自己已经顺利入学、完成报到注册了,一切都好,请她放心。
这是两人相识的第十二个年头。2008年以来,时任中国建设银行绵阳分行火车客站支行党支部书记张燕和她创立的“爱能改变一切”公益团队发动多次筹款,吸引几千名建行员工、客户参与,上百名孩子因此而完成学业,海屏是其中之一。“聊起我和孩子们的故事,那真是太多了。”张燕笑着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她谦逊地称自己“只是一抹微光”。可有人说,微光吸引微光,一抹接一抹地,就通向了宏大的远方。
折叠与伸展
张燕与海屏的初次见面,发生在2010年的一个秋日。那天,张燕和朋友买了一些运动外套,送到市区60公里外的梓潼县,那儿有一个绵阳角声华恩儿童之家(以下简称儿童之家),“80多个孩子,一人一件”。
住在这里的孩子,大多6至10岁,都是由于原生家庭无力抚养被送过来的。他们在梓潼县里的公立学校读书,在儿童之家生活,直至完成义务教育。海屏是首批入住的孩子之一,遇到张燕时,8岁的她因为先天疾病,身高刚过一米,体重还不到20公斤。张燕将这个一头短发、“小小的女娃儿”一把抱在怀里,“这里的孩子普遍缺乏安全感,特别喜欢被人抱。不管女生男生,一去就把你‘缠’到”。
海屏来自绵阳市盐亭县,是张燕的小老乡,“主意可大”。“很多孩子要么不说话,要么很害羞,可她不是。对一件事儿,她会很明确地说‘要’或者‘不要’。”张燕后来了解到,海屏的父亲是一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母亲全身瘫痪,很多事“她必须,也只能自己拿主意”。
长到13岁的时候,海屏身体的异样已经非常明显,因为脊柱严重弯曲,身体“就像折叠了一样”,长期挤压心肺,导致呼吸困难。张燕每次去儿童之家,海屏总拉着她的衣服说:“张燕阿姨,我很难受,我想做手术。”可事关生命,包括张燕在内,谁也不敢贸然拍板同意。
张燕曾带着海屏去省里的大医院诊断过,“根本不敢做,医生说全瘫的可能性很大。你想她的父母已经是这种情况,家里亲戚肯定会担心——要是小孩再瘫了,怎么办?”
就算冒险做了手术,谁来签字?以海屏父母的状态,他们肯定签不了;亲戚中也没人敢签;儿童之家里更没有人能签。更别提那个最现实的问题:十几万元人民币的手术费用哪里来?
不做手术,医生判断,海屏的生命仅剩两年。
后来,儿童之家布置了一次题为“10年后的我”作文写作。有的孩子写“我想成为一名医生”,有的立志做工程师。海屏写的是:10年后的一天,几个穿着白大褂的人敲开我家的门,他们说,现在医学进步了,有人给你捐赠了一笔钱,你可以做这个手术了。“我知道自己再也不怕别人笑我,好久没有过的感觉……我们又开始了新的生活。”
张燕看到这篇作文,“眼泪‘唰’地下来了”,她决意实现海屏的愿望。她找到律师,商量“看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辗转于村、民政局和儿童之家中间,步步推进。
没想到两年后,“上海可以做这个手术了!”兴奋的张燕赶紧发动同事、客户和朋友捐款,一共募得八九万元,加上其他各方款项,手术在上海医生的指导下于绵阳顺利完成。海屏的愿望实现了——她一下子长高十几公分,最重要的是,她终于可以大口地、尽情地、畅快地呼吸。
考高中、进大学、选专业……十几年间,海屏常常与张燕阿姨分享自己的心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这个专业是她自己选的。顺利的话,三年后,她会成为一名幼师,悉心呵护着“娃儿们”,一如当初张燕阿姨守护她一样。
播种与传递
张燕和儿童之家是因汶川特大地震结识的。2008年地震后,一家基金会来到受灾较重的北川捐赠帐篷、轮椅等物资,张燕常常跑过去帮忙。两年后儿童之家建成,给了不少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孩子一个家。
2011年6月,儿童之家建成后的第一个母亲节,院长希望大家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一共七八十个孩子,有40多个都写给了张燕。一名女孩写道,谢谢张燕阿姨来看我们,我曾经以为没有人爱我,但你们就像一束阳光,让我知道还有人关心我。
张燕没想到自己在孩子们的心里成了这么闪亮的存在,她“被震撼了”,觉得“要更加认真地对待,因为我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影响他们,我想努力‘托举’起这些孩子”。儿童之家距离绵阳市区有60公里,想到“那些住过来的孩子们”,15年间,每两个月一次的见面和节假日活动,张燕从未缺席。
“张燕阿姨”和她的15年
每年孩子们都会用各种方式表达对“爱能改变一切”的感谢。今年端午节,和志愿者叔叔阿姨一起过节时,孩子们写下这张贺卡。
如果要找寻善意的来处,可能是上一代人有意或无意地埋下的种子。张燕的母亲曾经是一名乡村小学老师,“包班那种,语文、数学、英语、美术,啥子都教”,每学期班上好几名学生第一个月学费,都是她出的。有一次她走了很远的山路,去一名退学的学生家里劝说,走到门口发现两父子在为“谁可以多吃一口盐”激烈争吵。“你想还能收学费吗?”张燕说,母亲出钱让他继续读书,还给他家买了5斤盐。“要助人”,是母亲常常挂在嘴边的叮嘱。
直到3年前,张燕才从母亲一次偶然的讲述中寻觅到善意萌发的更早痕迹。那是20世纪五十年代,正在读高中的母亲因为家境贫困,曾经饿晕在课堂上,全靠校长每学期给的两元钱助学金渡过难关。“我母亲常说,如果没有校长,她就没法完成高中学业,就不能成为一名老师。她接受过别人的帮助,所以她也帮助别人,也教育我们帮助别人。”
一个与一群
2014年前后,张燕在海南的公共汽车上遇到一位绵阳老乡,是中学历史老师。“多神奇呐!这样的缘分!”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张燕能感觉到,对方又教历史又当班主任的,“特别忙”。最近几年,这位老师“好像慢了下来”,线上参加了好几次“爱能改变一切”的活动,给孩子们讲故事,和孩子们做游戏。张燕觉得“挺好的”,也没多想。
直到去年儿童节的一次线下活动。看到历史老师的第一眼,张燕“震惊坏了”,因为对方“容颜改变很大”,她还没来得及开口,历史老师一下把她抱住,放声痛哭。张燕这才知道,她已罹患肺癌。
“她坚持了一整天,还主动提出做活动记录。那时她已经化疗一年多,手指一碰到手机屏幕,就像被无数只蜜蜂蛰一样的疼。”张燕回忆,几天后她接到对方的电话说,最后两年自己过得很充实,谢谢张燕,也谢谢孩子们。“有人问我为什么可以坚持15年。这就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啊,你说我能不坚持吗?”张燕说,那一刻,她更理解了,什么是“用生命影响生命”。
在火车客站支行,“爱能改变一切”更是同事们相互之间特有的默契,“整个支行的人都在参与”。建行绵阳分行普惠金融部副总经理张勇从2008年5月起就和张燕共事,直到今年8月才因岗位调动离开。他向《环球人物》记者分享了一个细节,有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有同事想起“六一”将至,该去儿童之家看望孩子们,就提了一嘴:“咱们‘六一’打算怎么过啊?”“要不要准备点文具盒?”大家顺势讨论起来。一旁的客户:“六一”和你们有什么关系?
“建行给了我一个舞台,让我感受到被信任,能按我的方式管理团队。如果没有组织的培养,我和大家一起能做这么多事吗?不能。这就是组织和平台的力量。”张燕感慨道。她是1995年来到建行的,两年后就要退休。在这里的30年,她不仅成为她自己,还成了几百名孩子的“张燕阿姨”,和同事、客户的“燕姐”。
绵阳分行早就关注到了这群散发爱意的人。“张燕她们也没宣传,默默地带着小年轻、带着同事在休息时间‘我们就要去做这事儿’。我们知道后挺认可、挺感动的。”绵阳分行党委组织部组织员黄维回忆道,打那以后,绵阳分行就和张燕所在支部一起商量完善活动长效机制,打造共建共享平台,把公益活动上升为党建品牌创建活动,鼓励大家积极地和她所在支部共建。
绵阳分行推荐张燕成为建行总行的基层党建讲师,帮她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我们觉得党建是什么,书上都有,大家都会看。在这之外,想请大家听一听身边真实发生的事儿,这是最能打动人的。”黄维记得,有位同事之前和大家交流比较少的,听了张燕的分享后“看人时笑容多了”,“像变了个人”。来自其他支行的一名“小妹妹”说,以前听说燕姐在做这事儿,但没有近距离地感受过,你们下次什么时候搞活动,能不能提前和我们说一下,我们姐妹几个也过来帮忙?
与张燕同行的队伍快速生长着,如今,“爱能改变一切”已经有100多名固定志愿者,“志愿”形式多样,比如有人擅长做蛋糕,每逢儿童之家有庆祝活动,送几个蛋糕过去,也持续了很多年。还有一名志愿者,原本是支行的客户,参与了海屏的募捐后,几次去儿童之家看望孩子们,都是默默地来去。
“张燕阿姨”和她的15年
“爱能改变一切”的志愿者们给儿童之家的孩子们送去蛋糕,给孩子们过生日。这已经持续了6年。
起初,绵阳不少人知道当地有个“爱能改变一切”公益团队,现在,有更多的单位和学校知道,绵阳建行有个“爱能改变一切”党建品牌。“建行内部和外部的单位,大家都在参与,而且很多是以支部共建的形式。”黄维说,“‘爱能改变一切’生动地活起来了。”
“张燕阿姨”和她的15年
如今,“爱能改变一切”已经成为建行绵阳分行辖内叫得响的支部党建品牌。这是张燕和支行党支部的党员同志们在儿童之家前的合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晓林曾对媒体表示,作为减小社会贫富差距、推进社会公平的桥梁和纽带,公益慈善力量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将会拥有大机遇、大空间、大舞台,也将大有作为,能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对张燕来说,做公益就是在托举一个个具体、鲜活的孩子。11月下旬,当《环球人物》记者找到她,几次请她聊聊自己的故事,快速说过几句后,她总会回到同一个问题:“我可以再跟你分享一个孩子的故事吗?”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张燕又给记者发来一条消息,是一张海屏的近照。她的言语中带着骄傲:“现在的海屏,多漂亮啊!”(记者 刘舒扬)
责任编辑:邱小宸
声明: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