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宝刚执导的新国安反谍都市大剧《特工任务》正在东方卫视等平台热播,该剧聚焦国安反谍行动,将这群斗争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展现在观众面前。日前,该剧编剧李松接受新京报专访表示,在接触真实特工的过程中,让他印象深刻的事情就是,“特工”的“普通”,“普通到让人无法察觉他们的不一样。”
创作:想让大家更多关注到当代国安
新京报:创作《特工任务》的初衷是怎样的?
李松:一方面,是对于大部分电视剧观众来说,大家平时看民国谍战片比较多,当代谍战片是比较匮乏的。这部戏是想让大家更多地关注到当代国安,大部分观众对于“特工”的认知要么停留在国外商业大片“007”“碟中谍”,要么还是几十年前抓特务破密电的状态。但其实国家安全工作也在跟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有了新的变化。在相对真实地去还原当代国安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展现与时代匹配的新的工作内容。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部剧唤起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安全意识,国家安全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是在当今的国际形势下,我们的国安人员为了守护国家安全做着牺牲和努力,国家安全更需要每一个人提高防范意识,从我做起,按黄子诚(魏大勋饰)的话说,“我们要尽量做到,不给国家添麻烦”。
新京报:关于剧中“虚实”两条叙事线索平行进行的结构,是如何设想的?游戏空间和真实世界之间,在写作时互相连接、转化的挑战在哪里?
李松:信息时代虽然便利,但也带来了诸多隐患,很多间谍组织得以利用网络开展更为隐蔽的间谍活动。国家安全工作又多了一个战场——网络安全。但如何表现网络空间的斗争,对于创作来说确实是个难点,于是我们就以游戏为切入点,建立一个虚拟的特工世界,为了连接“两个世界”,我们设计了线下任务,让玩家从虚拟世界走进现实世界,并将游戏背景设置在民国时期,视觉上突出了“赛博朋克”风格,与现实世界做区分。
采风:尽量去还原他们的状态
新京报:有特意接触真实的特工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是怎样的吗?
李松:接触过一些国安人员,因为职业的保密性,他们不能说太多与工作的相关内容,这也是这个题材创作最大的难点,就是无法真正地深入国安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去国安局采风都是不允许的,我们只能尽量去还原他们的状态。从我们接触的这段时间看,国安人员平时生活跟其他国家公务人员并没有什么区别。他们执行的任务主要是针对境外势力,有自己的工作原则和纪律,我们在此之上进行创作。
新京报:剧中有什么情节是来自真实采风吗?
李松:国安提供了一些真实案例,我们再结合现实情况进行了一些改编,比如剧中的“生物研究所窃密”事件,高校本就是境外间谍密切关注方向。还有“军事基地”事件,之前也有不少被诱骗拍摄军事基地照片的真实案例。还有境外间谍想方设法对我国高精尖产业进行渗透,都有现实案例的影子。
新京报:现实生活中大家对于“特工”的接触和了解都非常少,基本认知都来自影视作品,在创作中有什么困难吗?
李松:确实,很多观众对“特工”的认知还停留在美国大片上,但其实和平年代的情报斗争大多都没有这么戏剧化,更多的是所谓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都很少能跟间谍挂上钩,以至于大家经常会忽略国安的存在,很多人甚至觉得他们跟警察的职责差不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创作难度。观众会带着刑侦剧的标准去评判国安剧,但其实他们的区别很大,比如公安锁定罪犯大多数时候都会直接抓捕,但国安锁定一个间谍很多时候是不会立刻抓捕的,可能会利用这个人引出他的上线,也可能会利用这个人去反推间谍的行动,甚至反用此人。因为很多“间谍”是被利用的,国安的目标是破获间谍组织、清除间谍网络,因此在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采取更有效的侦查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放长线钓大鱼”。
另外,反谍斗争是智商的较量,现实中很少动刀动枪,但对于影视剧来说,少了一些刺激的看点,剧中文戏偏多,比拼的是智力,洞察的是人心,我们创作过程中尽量通过悬疑和悬念的制造去弥补。而游戏部分的动作戏也是对视觉刺激的一种弥补。
人物:避免将国安人员脸谱化
新京报:了解到真实特工的工作生活之后,有什么和你之前的认知不一样的地方吗?
李松:其实他们大部分跟普通人差不多,不一定有想象中那么神秘,更没有那么多所谓的主角光环,而且国安这个体系里也有不同的分工,我们能接触到的国安人员大部分是以侦破境外间谍活动为主,另一部分做情报工作的我们几乎接触不到,因为他们的身份更为隐秘。
新京报:关于剧中几个主要特工的人设,你们是如何考虑的?
李松:我们想在凸显国安专业性的同时也避免将国安人员塑造成脸谱化的人物。高天阳(韩庚饰)为人理性冷静,甚至可以说冷酷不近人情,这让他拥有了成为国安人员的基本素质,对他来说工作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但这也就注定他不会是个好的恋人,他不够体贴、情商不高,因为职业原因也习惯隐藏真实情感,并不善于处理情感关系,在发现弟弟黄子诚(魏大勋饰)牵扯进间谍行动后,高天阳虽然内心牵挂他的安危,但也绝不会将个人感情放在任务之上。关于吴熙(周放饰)的设定,特工戏里女性常常有一些标签化的东西,比如美貌、神秘等,这些元素很容易让女性成为镶边的工具人,我们更趋向于把吴熙设定为一个独立自主的职场女性,能力不输剧中男同事,同时她兼顾女性化的一面,例如因为和高天阳特殊的前男女朋友关系偶尔会表露的情绪,以及对待黄子诚的“怀柔”态度,但作为一名国安,她有七情六欲,绝不会排在任务之前。至于黄子诚,更多的是个误入间谍世界的普通人。在家庭庇护下长大,所以他本性单纯善良,容易走心、经常上头。但是他并不蠢,聪明又有家国情怀,其实这个人物就像我们广大受国安庇护的普通民众,因为被保护所以不知道间谍世界的险恶,但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仍旧会做出坚定且正确的抉择。姚瑶(李一桐饰)这个人物最复杂,她跟黄子诚一样是误入间谍世界的普通人,她的摇摆跟黄子诚的坚持形成对比,但她内心是善良且柔软的,骨子里的坚韧最终挽救了她。全局结束的时候会看到每个人的抉择最终决定了他们的命运,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吧。
新京报:如何看待剧中韩庚和魏大勋两人之间的“兄弟”关系?
李松:他们两个既是兄弟又代表着国安和普通民众两个阵营,两人之间更多的是相互陪伴和救赎吧。黄子诚的陪伴让高天阳拥有了温暖的一面,而高天阳带给黄子诚的更多是救赎和守护吧,既是哥哥对弟弟的救赎,又是国安对普通民众的救赎,而在黄子诚误打误撞冲进间谍世界后,高天阳便成为了那个一直在背后守护他的人,让黄子诚能在冲锋陷阵的同时也有着身后永不塌陷的靠山。
演绎:导演用镜头语言让观众更容易带入
新京报:韩庚、李一桐在你看来,身上有什么气质符合剧中人物?
李松:韩庚不笑的时候看起来冷冰冰的,和高天阳与人疏离的气质很契合,偶尔笑一下又觉得还挺可爱,有种铁汉柔情的味道。
李一桐青春活泼的表象后面隐约有一丝游离感,很像剧中的姚瑶,一个被间谍选中喜欢刺激的年轻漂亮女孩。但她的底色又是矛盾和纠结的,不容易让人看透究竟在想什么。
新京报:从编剧角度看,赵宝刚导演为这部剧影视化“加分”的地方在哪里?
李松:导演用镜头语言能将观众更容易带入剧中人的视角,特别是里边很多长镜头的使用,能让观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之前没看过导演拍摄谍战剧,没想到他的镜头语言能如此丰富且准确,动作戏也很出彩。关于人物的塑造更是导演的强项,捕捉人物的细微情感变化,让人物的内心活动跃然荧屏。另外导演对细节的把控已经近乎“疯狂”,每一个人的妆容都有他的考虑,每一个道具的展示都有他的把控,画面中很多细节对于编剧来说都是新鲜的。导演用尽可能真实的画面让这部设定稍显“悬浮”的剧所呈现的质感更真实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难点:无法深入到一线去更深刻地了解国安
新京报:整部剧的创作中,最大的难点是什么?
李松:就是无法深入到国安的一线工作中去更深刻地了解他们。另外比较难的一点是,剧中的大多数事件其实都是一些窃密行动,像偷样本、偷数据、偷材料这类,之所以这样选择也是为了更真实展现国安工作,因为和平年代,特别是在我们的国土之上,间谍组织想要去搞“爆炸”“暗杀”“扰袭”这类行动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更多的是在使用怀柔手段,渗透行动在暗处,悄无声息地进行。但可能比起欧美更爱写的反恐、暗杀、爆炸这种类型,从天然上就少了一些惊险和刺激。所以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笔墨用在对人物以及人物关系的刻画上。比如剧中高天阳与“张老板”之间的人物关系,他们之间很少有剑拔弩张的时刻,双方打的是一场长线心理战。这种暗流涌动的氛围,也更能凸显风雨欲来的紧张感,比起写动作戏,其实描写这种含而不发的情节是更困难的,但写起来挺过瘾的。
新京报:整个故事,如果说除了“特工”这个特殊职业的猎奇性之外,希望展现的是什么?
李松:我们想要通过展现国安队伍在隐蔽战线中作出的贡献,能够让观者感受到,我们虽然身处丰衣足食的和平年代,但这种稳定安逸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个国安人员这样的“隐形的守护者”。他们虽没有留下姓名,却值得被人铭记。《特工任务》通过网络游戏的新视角将国家安全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中。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家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的同时也要仰望天空,也许本剧的有些概念是超前的,但只有提前的预警才会有真正的防范作用。网络游戏并不是本片的噱头,虚拟世界、元宇宙已经进入了我们的生活,本片中“特工游戏”的展示是对年轻人的警示,在变化莫测的虚拟世界里,是否还能坚持住心中的信仰,担负起捍卫国家安全的责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川公网安备510190020043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