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稿件

文明新风吹遍临邛大地

2024-06-26 10:08:04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则是文明的代言人。成都西部的邛崃市,在提升市民素质、创建文明城市的行动中不断实践、大胆创新、亮点纷呈。
  2023年12月,成都市文明办下发《关于表扬2023年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位及优秀精品项目的通报》,对邛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100个示范点位,北鹭·红色加油站等115个优秀精品项目予以通报表扬。邛崃市有5个示范点位入选,5个优秀精品项目入选。
  自2019年邛崃市被列入成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以来,全市已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成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4个,建成行政村(社区)实践站189个,延伸建成红军长征纪念馆、天府现代种业园、市青少年宫等实践基地791个,中心、所、站三级贯通的体制机制已基本建成,覆盖率达100%。
  文明从我做起文明茶馆大家谈
  2022年8月15日上午,邛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中共邛崃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邛崃市公安局、临邛街道办事处、临邛街道北坛社区、卓文书局开展“文明茶馆大家谈”主题活动,市民观察员、志愿者、市民代表、亲子家庭合计30余人参加。
  这是邛崃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的一个缩影。邛崃市各镇(街道)、市级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每月开展不少于一场“文明茶馆大家谈”活动,每次围绕一项不文明现象(包括但不限于乱扔烟头纸屑、闯红灯、共享单车乱停放、不文明养宠、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选取茶馆、文化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市民观察员、志愿者、文明劝导员、市民代表、机关单位等开展话题讨论,广泛发动群众,探讨解决办法。同时,运用手机短信、微信、短视频等,发出文明倡议,凝聚文明共识,倡导人人做文明的参与者、倡导者、促进者。
文明新风吹遍临邛大地
文明茶馆大家谈活动现场。
  当天的活动通过分组讨论,将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一一罗列在海报上,由组长上台进行分享,并提出自己的建议。现场交警对大家提出的不文明现象和整改建议一一进行点评,通过案例加法律解析生动而又接地气地普及文明交通知识。
  志愿者李涛讲到,大街小巷经常会发现有骑电瓶车、开机动车的市民,边驾车边接听电话,这是一种十分危险和不文明的行为。
  红领巾志愿者王牧风说到,电瓶车乱停乱放,机动车停在非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这些都是不文明行为,今后从我自己做起,遵守交通规则,并告知亲朋好友,为城市(文明)交通一起努力!
  为加深对文明交通的认识,在现场交警带领下,大家来到五彩广场的一处交通路口,现场观察来往的车辆、行人、非机动车是否有不文明行为,并为市民发放了文明交通倡议书,号召大家礼让行人停一停、安全头盔戴一戴、交通信号灯等一等。
  文明出行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文明出行,不仅要行出安全,还要行出尊重,行出和谐,让文明出行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常态。
  追寻红色记忆打造“老区新讲坛”
  坐落在邛崃市体育馆内的邛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邛崃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之一,大门左侧显眼位置的公示牌展示有9月、10月的“文明实践活动”时间安排和活动内容。
文明新风吹遍临邛大地
2024年2月2日,邛崃市精神文明展示交流活动举行。
  据中心负责人杨树文介绍,实践中心的文明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涵盖了“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活动”“持续深入移风易俗”五个方面。全年开展大小活动超过200场,其中“老区新讲坛”就是中心精心创办培育的一大特色品牌。
  邛崃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成都市唯一的红军长征纪念馆。为追寻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邛崃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勇担使命,创新宣讲方式,创立“老区新讲坛”理论宣讲品牌,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有机结合,积极推动长征精神入心入脑。
  以集中宣讲、坝坝会、茶话会、沙龙、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进纪念馆、进学校、进企业等开展面向各类群体的理论宣讲,并加强与14个实践所、189个实践站、787个实践基地(点)联动,整合阵地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宣讲活动。
  项目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政策热点等主题,挖掘邛崃市红色历史资源,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等一线,面对面讲解邛崃红色故事,打造邛崃红色IP,提升群众凝聚力。项目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宣讲活动300余场,参与宣讲的骨干志愿者2000余名,覆盖群众1万余人次。
文明新风吹遍临邛大地
2024年3月4日,邛崃市开展2023年度温暖邛崃先进典型颁奖仪式。
  “城事新声”和“羊安逸家”
  2021年10月以来,邛崃市羊安街道积极探索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新路径,将基层理论宣讲工作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创新打造“城事新声”进羊安——理论宣讲项目,迄今已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四川省、成都市有关会议精神等各类宣讲活动23场,累计参与者超过1500人次。
  羊安街道整合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城事书屋·羊安逸家”和24个村(社区)文明实践站,构建“街道+村社+家庭”三位一体宣讲模式,实现辖区理论宣讲无死角全覆盖,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互动式、启发式、交流式宣讲服务。同时,羊安街道不懈推动传统阵地与网络阵地相融合,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学习强国等网络宣传阵地,将相关理论知识及视频在24个村(社区)微信工作群中广泛转发,将宣讲从“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灵活无拘。
  羊安街道多维度拓展宣讲形式,打通宣传群众、引导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将宣讲阵地从会议室、党群服务中心拓展到公园长廊、街角广场等群众常去爱去的场所,采用与群众忆经历、话成就、谈感受等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向群众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民生政策、移风易俗、文明风尚等实用知识,在群众易融入的场景中推进理论传播,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让宣讲有深度、有温度、接地气,变“要我听”为“我要听”。有效打通了宣传群众、引领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邛崃市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公益一小时,环保在身边”
  火井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公益一小时,环保在身边”为切入点,采取“实践所制单+实践站派单+志愿队接单+群众评单”的模式开展清洁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清除卫生死角,整治“脏乱差”现象,创造优美宜人的社区生活环境,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的文明道德修养。
  实践所通过设置宣传点、入户宣传等方式收集辖区内群众关注的小区脏乱差、乱搭乱建、河道沟渠堵塞等问题,形成问题清单,根据实践所权限范围,逐一甄别,分为权限问题和非权限问题,将权限问题分区域派发到对应的实践站,非权限问题转办给对应的村(社区)办理。实践站对问题逐一进行研判,形成问题处置单,明确处置方式、完成时限等,派单给对应的10支卫生环保志愿服务队,实现了多元化“接单”。
  盐井溪边捡拾垃圾环保活动,是火井镇文明实践所开展的主要公益活动之一。志愿者们坚持利用周末及节假日休息时间,身着统一服装在沿溪步道上往返数公里捡拾垃圾杂物,净化美化环境,宣传文明旅游,广受村民赞誉,成为盐井溪边一抹流动的“志愿红”。通过捡拾垃圾活动,达到保护河道,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宣传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文明新风吹遍临邛大地
火井镇志愿者活动。
  截至目前,邛崃市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0万余人、志愿服务队伍1093支,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场(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参与人次35万余人次。初步形成了人人愿为、时时能为、处处可为的志愿服务格局,“有困难了找志愿者、有能力了当志愿者、有时间了做志愿者”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邱小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