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现代种业园全景。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称,要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好这片产粮宝地,把粮食生产抓紧抓牢,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近年来,邛崃市围绕成都市“天府粮仓”建设“一带十五园百片”要求,总体按照“一核两园九片”布局整体推进,依托天府现代种业园,在东部平坝区域大力推进临邛、牟礼两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建设,营造强“芯”生态,并分别成功创建成都市五星级和四川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在中部丘陵和西部山区,按照“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发展思路,同步推进九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区建设。邛崃也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级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四川省高标准农田整区域推进示范县、四川省“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等多个荣誉称号。
特别是2023年以来,邛崃市更是突出好种筑好“芯”、好种产好“粮”、好种兴好“村”,助力种业振兴、农业增效、乡村振兴。
为中国种业振兴贡献“芯片”
8月底,秋高气爽。走进邛崃市国家级天府现代种业园区内,“丰景”如画。规范的高标准农田连片铺开,秋阳中渐渐成熟的稻谷一望无垠,生产便道、观光彩道蜿蜒其间,浓浓的稻香沁人心脾。矗立田野之中被稻浪簇拥、有着精美艺术造型的建筑物,是种质资源中心库、测试中心、科创中心……
这是世界上科技与田园最完美和谐的融合。
天府现代种业园积极抢抓国家种业战略布局机遇,聚力构建“一核两区多基地”大种业发展格局,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1+1+N”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园区,成为中国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核心承载区,为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提供优质种源保障。
园区于2018年成立,总规划面积95平方公里,其中,种业总部区2.1平方公里,种业生产示范区93平方公里。搭建“一库一院五中心”(一库即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一院即四川现代种业研究院,五中心即种业实验中心、种业博览中心、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种业科创中心、种子质量检测中心)重大功能性平台,总部区已初具雏形;种业生产示范区开展水稻、玉米、油菜等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2020年成功创建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四川省“1+1+N”现代种业发展的核心园区、成都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天府现代种业园全景。
目前,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等7个项目建成投用,全国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中心库在第二届天府国际种业博览会举办期间揭牌试运行,种源保存量将达180万份,最长时间可保存50年。设立西南首只1.5亿元种业基金,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油菜产业链论坛、天府国际种博会等专业展会21次,已初步具备保护、研发、检测、博览、孵化等功能。成功引进种业领军型企业先正达、中国种子集团四川川种、荃银高科、丰乐种业等,集聚种业及关联企业27家,聘请四川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任光俊等3名科学家为天府现代种业园首席科学家,入驻科研团队10个,开发“德粳4号”等新品种43个,“天府黑猪”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园区内的油菜田。
为建设“西部现代种业发展高地”,邛崃市创新平台建设、引育链主企业、联合育种攻关,不断强化种源保护、育种研发、测试认证。联合成都种业集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共同组建天府种业创新中心,打造天府现代种业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精耕“生物育种、品种选育、检测试验”三大领域,结合天府种业实验室建设,建设国家级种业科技创新平台,推动育种4.0模式形成;专业化引入集DUS测试、品种区试、抗性鉴定为一体的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构建“鉴定评价+基因挖掘”检测利用体系,完成品种鉴定检测3200余份;市场化入驻西南首家第三方种子质量检测机构,完成种子样品检测5000份以上。会同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川种种业、荃银生物等科研院所和企业,构建“品种—产品—品牌”全链条延伸体系。

育良检测。
2023年7月2日,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邛崃分中心在天府现代种业园落户授牌。这是四川省唯一一个以现代种业为研究方向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将为中国种业振兴贡献更多“芯片”。

园区实验楼办公楼。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典范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这是国家长远战略。邛崃市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形成了粮油、茶叶、水果、生猪等优势产业。邛崃“133”现代种业发展模式被农业农村部采纳推广,打造“天府粮仓”经验做法入选“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2023年,全市采用小麦免耕带旋播种技术,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千亩科技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528.1公斤,对比传统种植方式增产17%;采用全程机械化制种技术,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平均亩产达269.7公斤,较去年增加25.2公斤,全市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稳定在2.8万亩以上,年产杂交水稻种子约620万公斤,杂交水稻制种面积和产量均居成都第一。
近年来,邛崃市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策部署,勇担国家粮食安全和川种振兴使命,扎实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邛崃,以前的农田都是顺地势而成,高低错落零乱,大小形态各异,灌溉沟渠弯曲不畅,极不利于农耕机械耕作,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邛崃市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中,按照“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网”的原则,通过连通地块、消除死角、并小为大、贯通设施等一系列措施,进行规模化、连片式打造整理,全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6.63万亩,其中粮油连片规模化经营面积20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资金保障。邛崃市按照“投资、建设、管理”三分离原则推进项目建设,探索构建“财政资金优先保障、社会资金积极参与、金融资金重点倾斜”的高标准农田多元投入格局。近年来累计投入农田建设资金12亿元,撬动社会业主资金近5000万元。
邛崃出台了《邛崃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到2025年将把符合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能排能灌、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让“粮田”变“良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邛崃为全国做出了表率。2021年—2023年,连续三年承办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训班现场教学活动,高埂街道“有偿使用共管共护”管护利用模式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由集群成链向建圈强链升级
邛崃市总体按照“一核两园九片”布局,依托天府现代种业园,筑强“天府粮仓”种业振兴核心增长极,大力推进临邛、牟礼两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建设,在中部丘陵和西部山区,按照“以粮为主、粮经统筹”发展思路,同步推进九个万亩粮经复合产业片区建设,形成集群成链业态。2019年,邛崃市天府现代种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邛崃市临邛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成功创建成都市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3年,邛崃市牟礼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升级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邛崃市平乐镇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邛崃市桑园镇向阳片区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邛崃市桑园镇太山片区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邛崃市大同镇山地农业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和邛崃市南宝山镇万亩粮经复合产业园成功创建成都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围绕“良田沃地、种业高地、粮油宝地、田园美地、共富福地”的“五地”建设,实施十四大工程,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科技引领示范区。
临邛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涉及临邛街道、高埂街道、固驿街道三个街道共29个村、社区,现有耕地面积11.61万亩。2022年,园区完成全省首次百亩水稻规模连片实产验收,示范片实收面积104亩,亩产干谷708.8公斤。其中高产田块实收面积2.3亩,亩产干谷高达830.3公斤。
邛崃市牟礼片区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涉及固驿、羊安、文君、高埂四个街道39个村、社区,现有耕地面积8.54万亩。园区以开元村为核心,瞄准“千斤粮、万元钱”的效益目标,建设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生产基地,大幅提升粮油周年综合产出效益。

天府现代种业园俯瞰图。
随着天府现代种业研究院的组建,临邛、牟礼两大“粮仓”承载着西南地区种业创新成果示范、转化与推广的新使命,新品种、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正在这里集成,农业科技合作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发展。同时,园区引入天豫兴禾、金色农华、农和智创、杰瑞、皓臻和电商中心(邮政及阿里巴巴)入驻,建圈强链升级,产业延伸,全链条带动产业发展。目前,高埂现代农业综合体育秧中心、冷链中心、综合体风貌改造等项目也已完成建设。
近年来,邛崃市先后培育出新兴粮油、金忠、文君茶业、蟲鑫蜂业等本地骨干龙头企业,全市粮油生产基地集中连片,建有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农机合作社34家、植保合作社14家、育秧服务主体12个,烘干仓储中心37个,建成四川高端农产品批发交易中心,形成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粮油全产业链条。
呈现和美未来乡村新表达
繁华的城市生活也有过腻的时候。厌倦了人山人海,那么,就来邛崃乡村打卡吧,这里有超高人气的田园景观、川西林盘、农耕文化……他们是邛崃在乡村振兴进程中培育的新产业新业态,是粮油产业与农商文旅体的深度融合。
蔚崃林盘、十方堂邛窑考古遗址公园林盘、天府红谷·大窖林盘、茶兰林盘,等等,都会让你有如“画中穿行”的舒适感、愉悦感。林盘内的破土咖啡、禾中餐厅、杂货铺、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和邛窑文化、三国文化及新植入的文创、文博、旅游、研习、精美民宿、禅修茶道、农耕教育、运动文化、茶兰文化等多种元素,质朴、舒适、安宁、美好。

蔚崃林盘。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催生了邛崃文创文旅、休闲度假等产业不断迭代升级。“丘山阅田园文化村”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是邛崃共建乡村文旅、赋能产业振兴,打造的未来乡村示范村。走进丘山阅田园文化村,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又留住了乡愁。青石、灰瓦、原石,梯田、稻香、田园小径、小桥流水……陶渊明笔下田园牧歌无非如此。这里,还可坐上田园观光小火车,缓缓地荡漾在金色稻浪之间,与金秋的丰收撞个满怀。
邛崃市在天府田园美地建设推进中,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巩固拓展“六乱四脏三提升”环境整治行动成果。2023年又开展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先行村、重点村“四选一评”创建活动,推进建设石町谷田园综合体、梵花·向阳等重点项目建设;聚力川西林盘升级,加快大曾坝林盘、谢家坝林盘、白桃溪林盘(二期)等川西林盘重点项目建设,形成特色林盘旅游环线;依托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围绕张坝、廖扁等林盘聚落,引进四川数字供销公司和新农人“阿汤”等社会资本,通过“年轻人”赋智、“三社融合”赋能、“数字化”赋力,建设数字化基地、数字化供销、数字化农场,呈现和美未来乡村新表达。
让更多农户钱袋子“鼓起来”
践行生态理念,聚力农业产业品质提升,全链条推动粮油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打造天府共富福地,邛崃市培育出涉农企业601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14家,累计带动农户18.07万户,全市农业产业化带户面达92%;培育出合作社1009家,国家级5家,省级28家,成都市级30家;培育家庭农场3089家,其中省级29家,成都市138家;培育高素质农民4085人,农业职业经理人2921人。
2023年9月1日,接受采访的黄祥和黄俊义是其中两家合作社的负责人。
出生于80年代的黄祥是固驿街道开元村祥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03年毕业于成都工业学院汽修专业,先在成都上班,2006年回家流转60亩土地种韩国萝卜,2013年,政府对种粮大户每亩给予500至600元的补贴,黄祥种粮信心大增,便开始大胆地流转整治过的高标准农田。到2015年,他已经是流转了4000亩土地的种粮大户。2014年6月,黄祥成立了祥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员5人。合作社成立以来,他致力于打造耕种收、产地烘干、产后加工等“一条龙”农机作业服务链条,进而向农资统购、技术示范、咨询培训、产品销售对接等“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拓展。合作社现在已发展到5000余亩,有成员150人,管理员年收入7万元左右,附近务工村民年收入4万元左右。
90后黄俊义是成都四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属于“合作社农二代”。黄俊义2018年从拉萨退伍回到冉义镇九龙村,便跟着父亲当起了种田农民。成都四泓种植专业合作社由黄俊义的父亲黄光伦于2013年创建,是成都市级示范合作社。现流转土地5000亩,投入800多万元购置农业机械设备,合作社创建有农机服务中心、植保服务中心、粮食烘储中心等,从事粮油种植生产等关键环节社会化服务土地20000亩、小规模分散经营农户200余户,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互惠双赢。
邛崃市为加快推进天府共富福地建设,通过“政银担”政策,向孔家山村、高兴村等集体经济组织及关联市场主体累计发放贷款7笔、涉及金额1435万元,进一步拓宽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在火星片区“三高两新”千亩示范基地内,探索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社会化服务”的“大托管”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构建农民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租金、就近就业、集体经济分红方式。
带动农户增收共富,邛崃探索出一条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共同参与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