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专员服务企业。
“新设立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有专员一对一服务,全流程专业指导,从立项到取得各种许可证,以前要大半年,现在不到4个月就办下来了。”最近,邛崃市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人员周利讲述了在项目审批方面自己感受到的新变化。
周利所在的公司在邛崃市开发房地产项目,从立项到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只用了四十多天时间,随后不到一个月,又取得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紧接着《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也顺利获取。
在办证过程中,周利明显感受到了变化。“和专员的交流更像是在谈合作,而不是企业来办事。”他说。
这是邛崃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成效之一,也是邛崃市持续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
数十个部门联动
营商环境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邛崃市正全力打造营商环境邛崃版本。改革创新行政审批制度、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提高政务服务的温度等都是群众关心的重要举措。邛崃市行政审批局负责人表示,将全力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力争实现审批确定性全国最高、审批速度全国最快、服务模式全国最优。
2021年,邛崃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试点入选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化标准试点,成为四川省唯一试点,建设周期为两年。两年来,邛崃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行政审批改革创新,创造了标准化助力营商环境优化的多个全国第一。
“服务专区没有窗口,有沙发、茶几、绿植和咖啡,还有一面墙,墙上可以清晰看到每个事项办理的时间节点,让人感觉很轻松、很踏实……”这是邛崃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给人的第一印象。
工程项目建设审批涉及多部门,“信息孤岛”现象曾长期存在,如何打通壁垒,让审批更顺畅?试点中,邛崃市坚持“信息化+标准化”,依托成都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平台,实现行政审批事项“线上”“线下”联动,“线上”“线下”事项办理同质同效、互联互通,做到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实时公开和传送。
在邛崃市市场监管局和邛崃市行政审批局牵头下,数十个部门联动研制了107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关键特色标准,为“全国最优服务”打下了基础。
“一站式”服务
“全国最优”,数据最有说服力。
邛崃市率先把工程建设项目生成阶段、内部审查、议事决策程序纳入改革范围,编制全流程五个阶段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及流程标准规范,并以市政府通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布承诺时限及标准,让企业办事100%可预期、可确定,全面实现“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实现审批确定性全国最高。

邛崃市开展民生服务领域工作满意度测评。
依托“服务专区”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一站式”服务规范、“项目服务专员工作规范”等,邛崃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去柜台、无窗口、设专区。在邛崃市行政审批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里,相关职能部门有专人在此工作,方便审核涉及本部门的手续。这个全国首创的“无窗审批、专员服务”专区,通过平等温馨的面对面交流,全程营造“无距离、有温度”的有感服务。
在邛崃市市民中心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专区的一面墙上,还公示了所有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52个审批事项的标准化清单,企业和群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事项办理的时间节点。据了解,邛崃市全面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试点建设后,以项目分类标准、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标准为依据,通过砍事项、减要件、压时限、并环节、促分类,创新“以函代证”简易审批,建立规划辅导机制等方式,审批事项中18个事项转为即办,审批效率全面提速,全流程审批服务事项由62项精简至52项,全流程审批时间从239个工作日压减至70个工作日内。
自标准化试点以来,邛崃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共为255个项目提供了633项审批服务,招引新能源等新入驻项目42个,实现签约总投资约554亿元,创历史新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果和经验正拓展到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的方方面面,为营商环境优化注入标准化动能。
实施“放管服”“最多跑一次”
近年来,邛崃聚焦市场主体办事需求,一体部署实施“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市场主体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为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邛崃市持续推进“一门办”“一网办”“一窗办”“一次办”“马上办”“跨域办”等服务。政务中心集中32个部门1300余项审批服务事项,100%最多跑一次、非涉密事项100%网上可申请、简易事项100%马上办,128项事项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推出49个“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套餐,公布706项“川渝通办”“省内通办”等跨域通办事项。

多证通办。
深化“一窗受理”改革,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优化规范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综合窗口设置,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发证,“一窗”分类受理比例达到70%以上。

税保一窗。
全域深化“就近办”,推进镇(街)便民服务中心“三化”建设,创建48个成都市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站)”、3个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得到省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中心主要领导肯定性签批。纵深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重大项目“一对一”专员服务,成功入选国家标准委员会第七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服务暖人心,企业追加投入
四川天成明超电缆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生产和销售电线电缆和成套电气化设备的大型现代化企业。建设明超全国总部和绿色能源新材料生产基地项目为邛崃市2022年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
公司总经理范天才介绍,从2022年1月5日公开竞得土地到建成进入试产阶段,只用了短短几个月时间,范天才用“奇迹”来形容项目建设速度。“我们是外地企业,邛崃市相关部门积极进行办事流程指导,特别是不动产中心与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积极派人上门服务,一对一指导每一步需要做什么,需要准备哪些资料。”
企业能够如此迅速地拿到土地使用证,源于邛崃市“交地即交证”的服务模式,通过不断加强协作、优化流程、创新机制等方式,实现了向用地单位交付土地的同时,同步交付不动产权证书,切实增强企业获得感。
“鉴于邛崃良好的营商环境,2022年12月底,公司决定追加20亿元投资,新增287亩土地,用于二期项目的建设。”
范天才说,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邛崃市精简高效快捷的办事流程及对企业需求的重视,从土地保障、政务服务等各个方面感受到了邛崃市良好的营商环境和高质量的服务。
得知企业希望尽快完成土地交付和不动产权登记,以便尽快启动施工建设的诉求后,邛崃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主动作为,靠前服务,“面对面”介绍国有土地交地交证材料受理、涉企不动产登记及时办结制度,“手把手”指导不动产登记要件资料准备,“零距离”服务企业。该项目用地已在2022年2月14日交地的当天即完成了不动产登记,向企业颁发不动产证书,与原审批流程相比,为企业加快建设节约了十余个工作日。
从2021年10月邛崃市开展交地即交证试点以来,已经帮助解决了包括天成明超电缆有限公司在内的7家企业的土地问题。

智慧大厅大数据可视化决策分析系统。
税费缓缴,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金六福崖谷生态酿酒有限公司是金东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位于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是一家大型白酒生产企业,于2005年入驻邛崃。
近年来,各种因素叠加,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资金周转困难。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费缓缴政策的落实,解了企业燃眉之急。
“国家实行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税费缓缴政策,相当于为我们送来了一份免息贷款,送来了资金活水。”金六福崖谷生态酿酒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周乃礼坦言,去年以来,一系列税费优惠政策切实降低了经营成本,尤其是在落实延期缴纳税款政策中,邛崃市税务局主动联系,通过电话访问、上门服务给予很多政策辅导,帮助企业及时办理8000余万元税款缓缴,解了燃眉之急,有效减轻了企业流动资金压力。
税费缓缴政策既缓解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资金占用压力,又减轻了企业的财务成本负担,为助力企业渡过难关发挥了重要的托底作用。而市税务局的贴心服务,也让企业在邛崃这片投资兴业的沃土上安心发展、全力发展。
周乃礼十分感慨:“金六福入驻邛崃这么多年,深切感受到邛崃良好的营商环境,今后将继续抓生产、促销售,为邛酒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邛崃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杨淼介绍,近年来,邛崃市以营商环境5.0政策为统揽,以激发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为主线,以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为导向,推出10大板块90条改革任务,聚力打造行政许可更加便捷、要素获取更加容易、政策享受更加精准、监管执法更加公正、法治保障更加完善、政企关系更加亲清的便民利企之地,以营商环境的确定性,持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