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特别策划

【专题】碳路人——聆听六大行业践行者的故事

2022-02-16 07:49:00 来源:环球人物网
大号 中号 小号

过去170年,人类活动给大气层增加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当于工业革命之前的147%,这比自然环境中2万年增长的浓度还要多。一系列不容忽视的严峻后果,让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有携起手来,真正落实减排目标,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和挑战。

2020年9月,中国向世界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虽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们的衣食住行正一点点发生改变!

未来的某一天,人们身上穿的衣服可能是用水果废料与海藻制成的,或者干脆装备上可穿戴光伏,分分钟就能让手机满格,再也不需要充电宝,而有小伙伴追随潮流搭乘新能源车出行,竟意外发现自己的账户多了笔额外收入……

为了尽快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各行各业的精英们都在尽全力贡献着自己的智慧。


“光伏行业曾经靠补贴生存,长远来看,光伏的成本会越来越低”

2015年,顾亦磊离开外企,加入了阳光电源中央研究院负责项目研发。正赶上公司大力拓展国际市场,此前的供职经历,让他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彼时,在全世界范围内,光伏发电的成本都较传统能源行业高出不少,只能靠着各国政府发放的补贴才能勉强维持,中国也不例外。”3年后,顾亦磊开始负责光伏和储能业务,却正好遭遇行业低谷——国家明确加快光伏发电补贴退坡,补贴强度的降低导致市场萎缩,企业出现大量库存,利润明显下滑,阳光电源的市值也一度跌到70多亿元。

越来越多声音认为,光伏行业不好做了,顾亦磊却始终很有信心。在他看来,所有的能源本质上都来自太阳,只是从太阳光到最终使用的能量之间的转换效率实在太低,而光伏技术是目前效率最高的一种。他坚信,光伏行业的创新力度很大,光伏发电的成本也在逐年大幅下降,眼看就可以不需要补贴了。“到时候,市场一定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光伏电站(纪录片《辉煌中国》视频截图)

这一预测很快就得到了验证。如今,光伏发电的成本已经逐渐和火电处在同一水平了,有时甚至会更低;同为清洁能源,光伏又比风电更加灵活,使用场景也更多,未来甚至会出现可穿戴式光伏。

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阳光电源迅速走出低谷,市值攀升到两千多亿,实现了逆袭。如今,身为集团高级副总裁,顾亦磊更愿意和同行们探讨的问题是,在光伏设备还未实现普及的情况下,如何以光伏发电影响电价,进而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点击图片,听光伏行业是如何逆袭的


“电价的峰谷差,让新能源车的推广更有价值”

2014年,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之一特锐德成立子公司特来电,一年后,孔嫚卿加入,并带团队组建了上海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孔嫚卿在特来电的6年,也是见证充电行业飞速发展的6年。这其间,全国大规模开展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3月,充电桩被正式纳入国家七大新基建之一。

充电桩行业一直以“重投资”“盈利难”著称,但特来电从不急于回收成本,总是想着得先让用户用得舒服,才会有未来一年一年的续约。也正是靠着这样的坚持,到2021年,特来电上线运营25万个充电桩(终端),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

随着充电设施的建设完善,新能源车的城市渗透率也逐步提升。2021年,新能源车推广达到两百万辆,城市渗透率超过16%,排名第一的上海,甚至已经达到33%。孔嫚卿敏锐感知到,拐点已经到来。


·V2G技术下的充放电流程(图片来源:特来电)

新能源车带来的,不仅仅是交通领域的改变,更有力推动了数字化新生态的转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改变。

比如,人们可以使用充电桩进行双向充放电,以高度灵活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作为移动储能单元,从而有效调节电力负荷、改善电能质量、吸收可再生能源。用电低谷充电,用电高峰放电,这将有利于整个电网的削峰平谷。而峰谷电价的成本差异,也能为新能源车主带来利润。又比如,新能源车可以依托于充电网具备的数字化场景,实现如充电防护等功能。这也使新能源车成为未来智慧城市重要的一环……

“时代总会让先知先觉的人获利。”孔嫚卿一直这样提醒自己。


·点击图片,听新能源车的多重属性


“在向大自然学习的过程中保护自然”

有研究报告显示,整个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占到全社会碳排放的比例已超过50%。要在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并不仅仅是节能那么简单,从建材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到后续建筑使用产生的碳排放,都要考虑进去。

相比之下,建材生产过程还算容易控制,但一栋栋建筑的减碳相对于建筑总量的碳排放,就好比是芝麻遇到了西瓜。如何才能将这些“芝麻”集中起来,真正解决建筑总量大、但对象分散的难题,成为建筑行业面临的困局。

谢远建在毕业后当了15年建筑师,2003年加入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建筑企业朗诗科技,也开启了自己见证中国绿色科技产品发展之路。

“绿色建筑其实早已有之。先辈们的智慧体现在建筑与自然天人合一。各地的建筑,其实都有一些绿色建筑的特征,能充分让资源效率最大化。”谢远建说,“比如古建筑中,北方住宅的‘出檐’,就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特点,冬天让阳光照满房屋,夏天又使阳光进不去房间,处处体现出古人向自然学习的智慧。”

到了当代,绿色建筑的概念内涵又增加了新的维度。比如利用绿色建材、安装超高能效的设备、使用可再生能源、采用高性能保温隔热技术,等等。当然,这些技术的进步,同样离不开向大自然学习。


·王家湾零碳建筑(图片来源:朗绿科技)

谢远建也有困惑:在推广绿色建筑的时候,如何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让他们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为绿色产品买单?如何实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属性的平衡?如何解锁未来绿色生活新范式?而围绕这一系列问号的思考,推动着他一步步向前走。


·点击图片,听如何解锁未来绿色生活新范式


“曾经的孤注一掷,是为了让孩子成长在干净、绿色的地球”

由于整个印染过程中,会使用接近3000多种化学物质,产生超过8000种对环境有害的化学品,传统印染业被普遍认为是高污染产业。在这个行业,减少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的主要手段就是从原材料入手,寻找可替代传统染料的环保染料。

乐象永续创始人刘媛媛与联合创始人谢义鸿是一对“80后”创业夫妻。在进入环保染料生产行业之前,他们一直在做婴幼儿童鞋。但他们发现,产业的发展进入到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这让他们萌生了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这一现状的想法。

2014年,孩子的出生更加促使他们对所从事工作的反思。为了让孩子用上安全的材料,让他生活在一个更加干净、绿色的地球,他们决定转行,研发、生产染料。


·生态印染产业链(图片来源:乐象永续科技)

乐象做的,正是生物基染料,并以此替代化学基原材料制作的染料。生物基原材料,通常直接以太阳光能合成,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在研发过程中,他们会不断改良生产废料的处理方式,比如将植物废渣转化成蚯蚓的食物。同时,他们还会尝试改变生物基染料的分子结构,让它获得更好的性能,并不断创新技术,生产出环境友好、可持续的染料。

回忆创业过程,刘媛媛说他们有很多次几乎要坚持不下去,甚至到了房屋抵押贷款的地步,但为了孩子,为了真正找到让色彩可持续的秘诀,就重新又充满了前行的动力。


·点击图片,听“80后”夫妻解密色彩可持续秘诀


“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是一种竞争力”

近几年,中国消费者在精品领域的消费剧增。据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中国消费者将贡献整个精品行业销售总额的45%。在人们的印象中,精品与可持续发展构成矛盾冲突,原料来源、生产和交付环节存在的浪费现象,以及过度消费等问题,都让人们对精品行业心存疑虑。不过,越来越多高端品牌和精品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为改善地球环境、造福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2018年,蔡金青加入开云集团。作为大中华区的总裁,面对过去3年整个时尚行业发生的巨大变化,她既兴奋不已,又真实地感受到巨大挑战——没有大自然的健康发展,就没有整个时尚行业的长久繁荣进步,因此势必要推动时尚行业向可持续创新领域继续前进。


·第二届“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颁奖典礼现场

2018年底,开云集团和全球领先创新平台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一起,正式宣布“开云可持续创新先锋奖项“在中国的成立,表彰并支持在可替代原材料、绿色供应链、零售和使用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应对挑战,为环境及社会带来积极影响的中国初创企业。

蔡金青表示:“我们需要创造出更多环境友好的产品,来传递对自然的关爱和可持续的价值观,促进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点击图片,听时尚未来的编织妙招


“环保材料一样可以很时尚”

“90后”女生宋悠洋一直有一个愿望,就是用设计引领人们的消费习惯。大学毕业后,她如愿成为了一名材料设计师。但每每做设计时,市面上却找不到一块可以完全降解的材料,这让她十分苦恼。

宋悠洋发现,水果皮有好看的肌理、精致的触感和好闻的味道,于是尝试着开发一种基于果皮的新材料。她和团队一起用水果废料与海藻研发了一种百分百可循环利用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用来代替传统的皮革和人造皮革。


·宋悠洋与团队研发的新材料

据估算,每生产1平方米皮革会产生17千克二氧化碳,而每生产1平方米仿皮,则会产生15.8千克二氧化碳。同时,皮革的销毁处理也会造成大量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土地污染。“皮革已经为人类服务了上千年。人类一直在不断进步,我们所使用的材料也应该进步。”宋悠洋说,材料创新正在改变这一现状。

2019年底,宋悠洋应现代汽车邀请参加车展。被问到她所研发的新材料是否可以作为汽车座椅靠背时,她兴奋极了:“这让我有了更大的目标。”她希望,自己的设计能将可持续产品带入时尚产业,更带到日常生活消费品。

目前,宋悠洋与团队研发的新材料与去引领消费习惯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但他们饱含热情和信心,也愿意当这个先行者。“我始终相信,环保的材料同样可以兼具设计感和良好的使用性能。”


·点击图片,听绿色材料与生活如何巧妙对接

从清洁能源到出行,从建筑到印染,从时尚到新材料,首季《“碳”路人》播客节目,环球人物携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对话6大行业低碳践行者,听他们讲述自己的低碳故事。

未来已来,大家准备好了吗?快点击下方图片,将更多干货抱回家!

【专题】碳路人——聆听六大行业践行者的故事
责任编辑:蔡晓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