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金砖
您的位置:首页 > 品书

兴业消费金融邀您聆听品书专栏:现代人的孤独 不只有黑白

2021-11-15 17:50:29
大号 中号 小号
\
△美国50家独立书店推荐,郭婧《暴风雨》


 
  》》》品读经典,向美好而生。您正在阅读的是由环球人物与兴业消费金融联合推出的“品书·向美而生”专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不只有黑白。
 
  作为一名80后绘本作家,郭婧的首部作品《独生小孩》一经出版就一举获得《纽约时报》十佳绘本等10项大奖,美国50家独立书店评价说,“既描绘了失去的恐惧,又讲到奋勇前进的达观与乐观”。这部《暴风雨》是她的第二部作品。在书中,她再次直面现代人的孤独,讲述一只流浪的小狗和一个漂泊的女孩之间发生的温情故事。该书刚一上市,全球读者疯狂分享。关于郭婧,《纽约时报》说她像一位迪士尼或皮克斯的导演,她笔下的故事犹如动画电影一般,展现了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段,前后映衬,打动人心。
 
 
  上世纪50年代,《纽约时报》书评版成立了一个独立的评委会,每年从数千本绘本图书中挑选10本书,评为该年度“十佳绘本”。几十年下来,获得过这一奖项的,有托米·安格尔、莫里斯·桑达克这种在业内久享盛名的绘本大家,也有许许多多一举成名的画坛新人。来自中国的郭婧就是后者。2015年,这位“80后”以处女作《独生小孩》获得评委会青睐。沉寂4年后,郭婧推出她的第二部作品:《暴风雨》。
 
  《暴风雨》讲述了一个很温暖的故事,主角是一只流浪的小狗和一个漂泊的女孩。空旷的郊外,一只小小的流浪狗无家可归,蜷缩着身子,寄居在一条长椅下。它很怕人,听到一点动静就会躲起来。直到有一天,一个女孩发现了它。从最初远远地与它“捉迷藏”,到带来小球与它玩,慢慢地,两人成了朋友……
 
  虽是绘本里的故事,却也来自真实。故事里的女孩,仿佛曾经在外漂泊的郭婧;小狗,则是按照她那时养过的小狗“豆豆”画的。
 
  郭婧在山西太原长大,从小喜欢绘画。美院毕业后,她阴差阳错进了天津一家建筑公司,不甘心就此沉闷下去,辞职北漂。从一对小夫妻那里领养的豆豆,则是郭婧北漂生活里的最大慰藉。“它能让贪睡的我每天5点起床,让讨厌运动的我下班跑步回家。虽然它是我的宠物,但却给了漂在异乡的我一个温暖的家。”9年前,豆豆走失,郭婧找遍了所有角落,发了许多传单,都没有结果。豆豆从此成了她心里的一个结。用画笔让流浪的豆豆“回家”,对郭婧来说,是一次疗愈,也是一次释放。
 
  《纽约时报》曾评价:“郭婧像一位迪士尼或皮克斯的导演,她笔下的故事犹如动画电影一般,展现了充满温情的生活片段”。《独生小孩》也曾是她童年情感的一次释放。作为“80后”的独生一代,小时候的孤独感在郭婧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六七岁时,她独自一人乘坐公交车去姥姥家,因为在电车上睡迷糊了,下错了车,误入一片树林。在惊吓与幸运中,背着书包与呼啦圈的她总算找到了出路,寻到公交站。《独生小孩》里,讲述的就是一个孤独小孩的归家之旅,里面有指引她的会飞的麋鹿、可爱的海獭和神奇的鲸鱼。
 
  有次做分享活动时,一个小朋友问郭婧:“你画的鹿能飞是真的吗?你的故事是自己想象的吗?你真的经历过这些故事吗?”郭婧跟他说:“等到二三十年后,等你长大以后,你也许会觉得这个鹿是真实存在的。”
 
  《独生小孩》创作完成后,打动了企鹅兰登书屋的编辑,得以在美国出版,盛誉也随之纷至沓来。《华盛顿邮报》说“整个故事好似发生在一个梦幻的地方,使人联想到雷蒙德·布里格斯的经典作品《雪人》”。《今日美国》说它“处处洋溢着惊奇、悲伤和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从《独生小孩》到《暴风雨》,历经4年,郭婧直面的现代人的孤独也似乎有了不同的颜色。她曾说:“孤独是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命题。就好像冰山理论一样,如何让我们更了解隐藏在水下的自己,孤独是一个必经之路。”在《独生小孩》里,郭婧的笔下只有黑白两色,静谧的画风,更偏向于暗冷;而《暴风雨》,则更亮丽了一些,它的结尾是这样的:灿烂阳光下,女孩和小狗各自安睡着,灰尘、云彩都被染成了金色。她仿佛终于明白:孤独不是一个贬义词。哪怕是一粒孤独的灰尘,也可以在爱的温暖下,在阳光中不断飞舞,变成金色。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更多专栏内容》》》
 
\
 

责任编辑:蔡晓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今日头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