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马踏镇“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巡礼
2025年11月24日17:59 来源:今日电白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岭南山脉起宏图 马踏沃野启新程 | 马踏镇“百千万工程”三年成效巡礼

岭南山脉绵延之处,蕴藏着发展的勃勃生机;龙湾河畔的沃野之上,正奏响一曲激昂的奋进之歌。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的号角在三年前吹响以来,电白区马踏镇这方承载着厚重历史与人民期盼的热土,便以“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劲头,投身于一场深刻的城乡变革之中。三年砥砺耕耘,昔日的农业大镇正经历着一场从外在颜值到内在肌理的全面重塑,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壮美画卷,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精度徐徐铺展。

产业筑基:从“传统单一”到“多元融合”的动能之变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三年来,马踏镇摒弃“等靠要”思想,以创新思维重构产业版图,推动经济动能实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

特色农业“压舱固本”,迈向精细化、品牌化。马踏镇始终坚守农业根基,但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模式。通过科学规划,构建起以西部优质水稻产业带、中部绿色蔬菜种植区、北部特色水果产业园为核心的“一带一区一园”现代农业格局。三年间,该镇成功引进推广“美香占2号”等高附加值水稻品种,种植面积超万亩,每亩效益提升30%以上。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珠三角多家生鲜超市建立直供合作关系,让“马踏菜心”“马踏番薯”等特色农产品身价倍增,成为市场的“抢手货”。农业,正从“糊口产业”转变为“致富产业”。

“农光互补+链上延伸”,开辟增长新路径。在黄羌村、长山村等片区,一片片整齐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板下则是一片葱郁的农作物或悠闲的家禽。这种“板上发电、板下种养”的“农光互补”模式,是马踏镇产业融合的精彩之笔。三年来,全镇已建成及在建的农光互补项目超过200兆瓦,不仅为村集体带来了稳定的租金和分红收入,更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此外,马踏镇积极补齐加工短板,引进建设农产品预处理中心、冷链仓储物流基地,培育发展番薯干、菜干等深加工产品,有效提升了农产品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和附加值。

电商赋能,“数字快车”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家人们看过来,这是我们马踏本地种植的生态大米,软糯香甜……”在马踏镇电商服务中心,主播们正热情地向全国网友推介本地特产。三年来,马踏镇大力培育农村电商新业态,通过建设镇级电商直播基地、开展“新农人”电商技能培训,成功孵化一批本土“网红”和电商企业。曾经“藏在深闺无人识”的优质农产品,如今通过一根网线、一方屏幕,直达千家万户的餐桌。2023年,全镇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同比翻了一番,数字经济已成为拉动马踏镇发展的“新引擎”。

环境提质:从“干净整洁”到“和美宜居”的颜值蝶变

“百千万工程”不仅是经济工程,更是民生工程和生态工程的深刻实践。马踏镇以“绣花功夫”推进城乡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

全域整治,擦亮美丽乡村底色。一场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的环境革命席卷全镇。三年来,累计清理各类垃圾、淤泥数十万吨,拆除危旧房、乱搭乱建构筑物上千处。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工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均提升至95%以上。更重要的是,马踏镇建立“网格化管理+常态化考评”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实现了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转变。

“四小园”点睛,描绘诗意栖居新画卷。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废墟上,马踏镇引导村民见缝插绿,打造数以千计的“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这些由竹篱笆围起来的小天地,不仅满足村民的日常所需,更成为点缀村庄的微景观,让村民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乡村建筑风貌提升工程有序推进,对主要村道沿线房屋进行“微改造”,保留乡土韵味,提升整体美感。

基建攻坚,补齐民生短板,夯实宜居根基。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关切,马踏镇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全镇自然村道路硬底化实现“村村通”全覆盖,并逐步向“户户通”延伸;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全面完成,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5G通信基站实现大部分行政村覆盖,数字乡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标准化卫生站、养老服务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完善,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公共服务,城乡差距正肉眼可见地缩小。

治理增效:从“被动管理”到“主动善治”的效能跃升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根基。马踏镇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激发内生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党建引领,“头雁”领航“群雁”齐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实施“头雁”工程,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推行“党员责任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机制,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中亮身份、作表率,成为凝聚群众的“主心骨”。

积分赋能”与+村规民约,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在马踏,许多村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村民通过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活动获得积分,凭积分可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一创新举措,将乡村治理由“任务命令”转为“激励引导”,有效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同时,各村修订完善通俗易懂、约束力强的“村规民约”,使其成为引导乡风文明的“软法良序”。

民生为本:从“温饱小康”到“富裕幸福”的福祉升级

发展的温度,终究要靠人民的幸福指数来丈量。马踏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集体增收“强筋健骨”,夯实共同富裕根基。该镇通过盘活闲置资源、发展光伏产业、参与项目分红、兴办集体企业等多种模式,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多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成功“消薄”,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的“富强村”不断涌现。集体经济的壮大,为乡村公益事业、公共服务提供了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村级组织说话办事更有底气。

“家门口”的幸福,提升民生服务质感。教育、医疗、养老,是民生保障的根基。三年来,马踏镇中小学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强师工程”为乡村教育注入优质师资力量;镇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与市级医院建立远程诊疗合作,村民“看病难”问题得到有效改善;长者饭堂、日间照料中心的设立,让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一系列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让“幸福马踏”变得可感可触、可及可享。

结语:风劲潮涌,扬帆破浪,奋楫争先启新程

三年,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发展的标尺。它见证了马踏镇从“积厚成势”到“全面起势”的精彩蝶变。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马踏镇党委书记信心满怀地表示:“‘百千万工程’是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新远征。过去三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锚定目标、久久为功,乡村大地蕴藏的巨大潜力就一定能被彻底激活。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聚焦‘强镇兴村富民’核心目标,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绿美马踏生态家园、推动城乡深度融合、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实现新突破,奋力将马踏打造成为电白区乃至全市‘百千万工程’的示范样板,让这匹‘骏马’在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上奔腾得更疾、更稳、更远!”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马踏镇,正以昂扬之姿,奔赴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


责任编辑:潘阳薇
关键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