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视野
“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讨会暨《张晋藩全集》首发式在京举行
2025年11月24日14:26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 作者:杜敏君
小号 中号 大号

11月22日,“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律史学”学术研讨会暨《张晋藩全集》首发式在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中国法律史学会中国法制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联合举办。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出席会议。来自北京市社科联、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宁夏大学、辽宁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海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烟台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师生百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包括开幕式、主旨发言、《张晋藩全集》首发式、单元学术研讨、闭幕式五个环节,围绕“张晋藩先生与中国法律史学”形成了三十五篇的论文集,共十九位学者作现场报告,实现了高效有序、研讨充分的预期效果。

开幕式上,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北京市社科联主席牛青山,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杨一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主编黄文艺,山东大学特聘教授侯欣一先后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院长顾元教授主持。

马怀德代表中国政法大学向张晋藩先生表达了崇高敬意,并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学者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本次研讨会的举办与《张晋藩全集》的首发,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喜事、大事。先生是新中国法律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人生楷模,也是本校研究生培养的开创者与法律史学科的领路人。中国政法大学为拥有张晋藩先生这样的大师而感到无比光荣。他勉励全校教师与广大学子传承“人民教育家”的崇高精神,“不偷懒、不自满”,立大志、明大德,积极推动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构建,积极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牛青山对张晋藩先生在中国法律史学研究上的卓越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张先生是中国法律史学体系的构建者、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的阐释者、法治英才的培育者。他以与先生学习交流的切身经历为例,充分肯定了先生的研究成果对推动法治进步所起的积极作用。他表示,《张晋藩全集》的出版,不仅是对张先生个人学术成就的系统总结,也是对新中国法律史学发展道路的回顾。为我们全面理解中国法制历史的演进规律、准确把握中华传统法文化的精髓提供了材料。

杨一凡对研讨会的召开与《张晋藩全集》的出版致以诚挚祝贺,并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张晋藩先生的学术品格与精神风范,包括学术开拓上的创新精神、治学道路上的奋斗精神以及治学使命中的家国情怀。他分享了在1979年中国法律史学会成立大会上的经历,强调先生在法律史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奠基上厥功至伟。先生始终笔耕不辍,持续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长期活跃于科研与教学第一线,展现了学者不懈追求的学术信念。尤为可贵的是,先生始终将个人学术兴趣与国家文化教育事业紧密结合,以厚重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投入研究,展现出教育家崇高的使命担当。

黄文艺从治学与工作的三重身份出发,表达了对张晋藩先生的敬意与钦佩。作为一名法理学研究者,他强调当代中国的政法研究必须重视与古典传统的结合,张晋藩先生的研究成果为该领域提供了极具借鉴价值的典范;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师,他深情回顾了张晋藩先生早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工作经历,对先生的奠基性贡献表达了由衷的感佩;作为《中国法学》的主编,他赞誉张先生为刊物的“重要作者”,先生已于该刊发表了13部重要作品,为法学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侯欣一在发言中表示,参与此次盛会深感荣幸。他回顾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与张晋藩先生合作《中国法制通史》《中华大典·法律典》《中国民法史》以及教材编写的经历,从专业上的博学与精深、学术上的勤奋与坚持、情怀上的责任与使命三个方面分享了对张先生的崇敬之情。他表示,与先生交流,所谈皆为学术,令人如沐春风。张先生高屋建瓴的学术驾驭能力在当代学界非常少见,他所展现出的中国式学科领袖的宏大气度,既践行着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结合,也引领着中国法律史学科的发展方向。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政法大学原党委副书记高浣月教授主持。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朱勇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院长顾元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原所长刘海年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王健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与经济研究院李曙光教授先后作主旨发言。

张晋藩先生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各位专家的学术性发言已十分充分,他愿转而分享与学生相处的珍贵点滴。先生深情回忆了自1984年招收第一届博士生起的教学历程。当年的入学考题,例如“简述古代法律制度儒家化的始末和基本特征”“先秦儒、道、墨、法各家法律思想概述”等,至今记忆犹新。他还特别提及1987年主持首届博士生答辩的情景。朱勇作为该届毕业生,其毕业证书编号为“001”,意义重大。张先生始终爱才惜才,精心守护学生的学术梦想。他动情地说,与学生们相处的时光,就如同与自己的孩子在一起般亲切自然。会议现场气氛温馨,感人至深。

《张晋藩全集》首发式由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立艳主持。张晋藩先生、牛青山、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杨一凡、朱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社长尹树东共同为首发式剪彩。

朱勇、尹树东、《张晋藩全集》执行总主编罗冠男教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编辑部牛洁颖主任代表编写团队先后发言,介绍了《张晋藩全集》的总体规划、作品收录、编写体例与工作推进等情况。先生的藏族学生、青海民族大学法学院南杰·隆英强教授为先生献上代表敬意与祝贺的哈达。

会议随后进入学术研讨环节。 第一单元研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法律史学会会长张生主持。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陈景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柴荣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陈秋云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金眉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张洪林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林乾教授先后发言。第二单元研讨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晓耕教授主持。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徐晓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屈超立教授、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蒋传光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李青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夏扬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宋玲教授先后发言。自由研讨由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张中秋教授、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刘昕杰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陈国平研究员等与会学者先后发言。

会议闭幕式由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刘晓林教授主持。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李力教授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研讨会系统梳理了张晋藩先生在新中国法学教育与中国法律史学科建设上作出的卓越贡献,客观、真实评价了先生开创性的理论体系、宏阔的学术视野与深厚的家国情怀。《张晋藩全集》的出版发行,既为学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参考文献,也为当代法治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智慧与文化自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与社会意义。与会学者围绕先生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展开的深入研讨,展现出法律史学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生动局面。期待学界在“人民教育家”精神的引领下,进一步深化法律史学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建构中国自主的法学知识体系作出新的贡献。会议在热烈、庄重的学术氛围中圆满结束。

《张晋藩全集》简介

《张晋藩全集》是对“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晋藩先生70余载学术生涯的系统梳理与集大成之作。全集共分三辑55册逾2000万字,覆盖了张晋藩先生在法律史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涉及通史性研究、专题性研究、教材讲稿、主编作品、论文精选、演讲访谈及诗文札记等多类内容,体例严谨、分类清晰,全面展现了先生在中国法律史领域的卓越建树。

《张晋藩全集》的编纂坚持严谨求实、守正创新的原则,力求全面、真实地呈现先生宏阔的学术体系。全书内容广博而精深,贯通古今法制发展脉络,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诸多法律制度、思想与实践进行了系统考据与深刻解读,又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核心精髓及其当代意义,更以史论结合的方式梳理法律与社会各领域的内在关联,充分彰显了先生“以史为鉴”的治学立场与“通古今之变”的学术视野。

 《张晋藩全集》不仅是对先生理论创新与学术创作的整理与记录,也是对新中国70多年来中国法律史学学术发展之路的概括与总结。全集的出版,既为学界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参考文献,也为当代法治建设与治理现代化注入了深厚的历史智慧与文化自信,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文献价值与社会意义,是研究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必藏之作。通过这套全集,我们能够看到一位法学家、教育家的艰辛、执着、坚定与自信,也能够看到中国法律史学发展过程的曲折、成就及其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潘阳薇
关键词:

张晋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