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长三角>>江苏
解码名家经典,他这样点燃学生的文学热情
2025年11月21日18:37 来源:紫金山客户端 作者:芮天舒 祁绩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王学森:深耕文学 唤醒记忆

“文学评论是什么?有人说它是给文学作品配的‘说明书’,但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段深刻的‘自我对话’,体现了评论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自我实现。”在金陵科技学院的课堂上,王学森对着台下的学生介绍。

作为人文学院教师和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王学森聚焦中国现当代文学持续研究,发表多篇文学评论及研究论文。其中,《1980年代初爱情与物质的想象:重读》荣获第十二届江苏文学评论奖三等奖,《“新时期文学”起源与内涵考究》获得南京市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以独特视角解码名家经典

《1980年代初爱情与物质的想象:重读》《现代景观与传统装置——论汪曾祺1990年代小说的心学维度》……近年来,王学森将研究视角聚焦于汪曾祺的创作心理、作品美学特征等方面,创作了多篇文学评论作品。

以对《受戒》的研究为例,普通读者往往会羡慕明海和小英子的懵懂爱情,王学森却格外关注汪曾祺对经济生活的详细描写。

“文章中对小英子家境的描写是‘自己有田,本来够吃的了,又租种了庵上的十亩田’,对她父母的描述是‘赵大伯是一棵摇钱树,赵大娘就是个聚宝盆’。”在他看来,这些细节透露出汪曾祺十分关注小说世界的物质基础,并尝试用富足的物质条件去支撑人物间的美好感情。

“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汪曾祺在作品中对物质世界的描述,是在畅想衣食无忧的美好生活。”王学森分析道。

在文学评论的道路上,王学森既深耕研究又分享观点。今年年初,他受栖霞区文联、栖霞区作协邀请举办文学沙龙,以汪曾祺在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情爱小说为经纬,勾勒出一个饱满且立体的汪曾祺文学世界。

“我希望通过分享,引导更多读者从汪曾祺的作品中汲取养分,提升自身文学素养与创作能力,共同推动南京文学的繁荣发展。” 王学森表示。

用创新方式点燃文学热情

一手抓科研,一手抓教学。在金陵科技学院,王学森每周要给学生们上6节中国现当代文学课。在他看来,教学过程对科研工作是有增益的。

“我关注到有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这背后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王学森分析,当前教材中的现当代文学作品,很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涉及历史文化的转型。对于在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们来说,较难获得共鸣。

“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教师就要多琢磨。”在王学森看来,虽然时代背景变了,但人们的很多基本诉求是一样的。教学过程中,他从日常生活、生命体验和情感诉求的角度出发,带领学生一起探索文学世界是如何表现这些状态的,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与当下生活之间建立了一座沟通桥梁。

他会通过具有创意的互动,激发学生们的思考——赏析鲁迅的《阿Q正传》时,他会布置“我身边的阿Q”的课堂作业,让同学们找找身边的“阿Q”形象,加深学生们对“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理解;他还会让学生整理一份“我喜欢的作家”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全面了解作家生平、作品与创作时代……

“我在这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中,通过与学生们的互动,对很多作品与作家有了深刻的认识。”王学森说。

以严谨态度守护非遗记忆

近些年,王学森在科研和教学之余,还主持和参与了“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丛书”项目。该项目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筹指导。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2023年主持编纂《秦淮灯会·陆有昌》的经历。“陆有昌先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淮灯会代表性传承人,令人惋惜的是他于2020年去世,我和团队成员只能靠采访陆有昌亲属和其他相关人士补救内容。”王学森回忆。

荷花灯是秦淮灯彩中的代表作,也是陆有昌先生的成名作,曾经于2006年登上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民间彩灯》邮票。但留存的文字资料对于陆有昌先生如何制作荷花灯没有系统性地梳理和说明。

“经过我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找到了陆有昌先生做荷花灯的视频。我对着视频,一边学习一边写说明;之后带着稿子,请灯彩艺人逐一核实专有名词、订正全稿,保障了学术的严谨性。”王学森介绍,由于专著是基于陆有昌先生的口述史材料进行系统搜集与整理,他在编纂过程中尽量地保留和模仿了陆有昌先生的说话语气,实现了传播上的通俗性。

王学森以文学为舟,在科研、教学与非遗保护的海洋中遨游。他将心怀这份对文学的执着与坚守,继续书写精彩篇章。


责任编辑:潘阳薇
关键词:

王学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