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专区
您的位置: 环球人物网>>国际
亲眼目睹父亲死于战火后,苏丹12岁放羊娃的心愿是什么?
2025年11月21日15:56 来源:新华社 作者:张猛
小号 中号 大号
原标题:中东战地手记|我想当警察——苏丹放羊娃的心愿

11月的一个午后,苏丹中部依旧炙热难耐。北科尔多凡州首府欧拜伊德郊外的荒芜戈壁上,羊群低头在稀疏的草丛中觅食。12岁的瓦利丁身穿沾满尘土的长袍,手持长棍,不时驱赶羊群,偶尔抬手拭去脖颈上的汗水。

瓦利丁脸庞稚嫩,但目光却不像他这个年纪的孩子。他原本和家人住在欧拜伊德东北约40公里的巴拉地区,生活虽清贫但安宁。“妈妈烤的大饼可香了,爸爸总给我们讲有趣的故事。”回忆往昔,瓦利丁的眼神柔和了许多,仿佛看见自己与3个姐妹在院内追逐玩闹。可这一切都在2024年10月28日晚戛然而止——一伙武装人员闯入村里,子弹打破了安宁的生活。

2023年4月,苏丹武装部队与快速支援部队在首都喀土穆爆发武装冲突,战火迅速蔓延。作为连接喀土穆和达尔富尔地区的重要枢纽,欧拜伊德成为双方争夺的焦点,邻近的巴拉也受到战火波及。

“当时我躲在一棵大树后,看到爸爸朝孩子们冲过去,想护住他们。”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瓦利丁声音颤抖,“随后一阵密集的枪声传来,他倒在了血泊中。”

埋葬了父亲后,瓦利丁发现整个巴拉已乱作一团。武装人员强招儿童兵的传言让人心惶惶。为逃离险境,瓦利丁匆匆拿上几件衣物,与几名同伴趁夜出逃。他们沿干涸河床昼伏夜行,躲避武装车辆,艰难跋涉3天才到欧拜伊德。瓦利丁暂居叔叔家中,可他母亲和姐妹们怕途中遭遇不测,仍留在了那片危地。

在欧拜伊德,瓦利丁上午上学、下午放羊。天不亮他就要起床,走上3公里到学校,有时能搭到“顺风车”,更多时候只能步行。“我想专心学习,但也想帮叔叔分担。”

瓦利丁就读的学校有6间教室,曾多次遭无人机袭击,一间教室的屋顶至今仍留着被炸开的破洞。他所在的班级有54名学生,课桌椅远远不够,不少孩子只能席地而坐。

“这孩子毅力非凡!”老师阿米拉·努尔赞许地说,“即使看起来很累,他也从不缺课。”但让她隐隐担忧的是,瓦利丁时常独自蜷坐在角落,盯着地面发呆。被问及心事时,他也只轻声说一句“我想妈妈了”。

得知有7名同学失踪、10多名同学因战乱或贫困辍学,瓦利丁愈发珍惜上学的机会。他每天放羊6小时,一个月能赚三四十美元,基本都用于买学习用品、交学费。放羊时,他背着破布包,装着课本,趁羊群吃草的间隙,在树下找块大石头当“书桌”,埋头学习。

“他表面看似在努力学习、放羊挣钱,内心却充满对未来的恐惧。”欧拜伊德儿童心理咨询师阿西娅·阿卜杜勒·马哈茂德将瓦利丁的状态描述为“与分离相关的持续焦虑”,这在苏丹并非个例。她说,冲突让大量儿童失去亲人或与亲人分离,经济困境又迫使他们过早开始谋生。“这些孩子受到的心理创伤,比我们想象得更深。”

苏丹持续两年多的武装冲突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真实数字难以统计。据联合国发布的最新数据,苏丹约5000万人口中,超过1170万人流离失所,3000多万人急需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副执行主任泰德·柴班说,“苏丹正面临全球最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而儿童为此付出了最沉重的代价”。

逃离巴拉后,瓦利丁再没见过母亲和姐妹们,只能偶尔借他人手机向家人报平安。近一月来,欧拜伊德及周边重兵集结,大战似乎一触即发。瓦利丁几乎每天追问叔叔:“我们要不要逃?”

11月20日是世界儿童日。被问及心愿时,瓦利丁说,“我想当一名警察”。“我不想再有孩子目睹父亲被杀,也不想再有孩子像我这样与家人天各一方。”


责任编辑:高玮怡
关键词:

瓦利丁,苏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