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基文(1944年—)
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曾任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及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1956年,冷战在全球正酣。作为一名年仅12岁的男孩,我被选中宣读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先生的一封公开信。少时的我无法完全理解那封公开信背后的深层含义。但我深知一个道理,就是联合国会在需要时伸出援手。”当选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后,潘基文在演讲中如此说道,声音温和而坚定。
潘基文是第二位来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被媒体称为“和蔼可亲的外交官”。在投身联合国事业的过程中,他展现出超凡的个人魅力和政治智慧。面带微笑、言谈温和、举止谦逊是他独一无二的代名词。
乡下孩子的外交官梦
潘基文1944年出生于韩国忠清北道一个乡下普通家庭,后随家人搬到了忠州市。他从小成绩优异,并担任班长职务。他的妹妹曾回忆:由于哥哥的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以至于我们这些弟弟妹妹在学生时代常被人称为“潘基文的弟弟或妹妹”。
良好的英语水平是走向世界舞台的基本功。潘基文不仅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英文作业,还跟着一位美国工程师学习。1962年,美国红十字会举办“外国学生访美计划”选拔。正在念高二的潘基文以扎实的英语功底脱颖而出,轰动了整个忠州市,并因此赢得“忠州英语神童”的美誉。
那年夏天,潘基文作为韩国学生代表访问了美国旧金山和华盛顿等地,并受到时任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接见。这次经历给潘基文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萌发了成为外交官的梦想。
在获国立首尔大学国际关系学士学位后,潘基文通过了韩国外交通商部高级公务员考试。出于攒钱补贴家用的朴素想法,他选择去韩国驻印度总领事馆开始外交生涯。在这里,他遇到了事业上的“贵人”——总领事卢信永。
1985年,卢信永已任韩国国务总理。此时,41岁的潘基文获得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公共行政硕士学位,被卢信永推荐到总理府工作。从此,潘基文平步青云,几乎担任过韩国所有重要外交职务,先后出任外交通商部美洲局局长、总统外交安保首席秘书、常驻联合国代表等,直到2004年任外交通商部长官。
2006年,来自非洲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即将任满。根据地区轮换的惯例,下一任秘书长应来自亚洲。潘基文与来自印度、斯里兰卡、泰国和拉脱维亚等国的候选人进行了竞选。经过多轮预选,到安理会正式投票时,潘基文已成为唯一的秘书长候选人。

当地时间2006年10月13日,潘基文被正式任命为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安南(前排右)向潘基文表示祝贺。(中国新闻社)
10月13日,第六十一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正式任命潘基文为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潘基文曾说,成为一名外交官是他儿时起就在追逐的梦想,但未曾想过自己能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韩国于1991年加入联合国,仅仅15年后就有韩国人担任联合国最高职务。对韩国来说,其意义不亚于主办1988年汉城(首尔)奥运会和2002年足球世界杯。
三大“政治遗产”
2007年1月1日,潘基文走马上任。在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10年间,他开展了大量工作,得到多数会员国的高度肯定。其政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首先,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当作首要任务。上任后不久,潘基文就在联合国安理会做了“气候变化问题”的发言,呼吁世界各国早日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问题。他还成为第一位到访南极的联合国秘书长,希望以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向世界各国和民众传达解决气候问题的决心。

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全球气候变化新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安排。(视觉中国)
在他的推动和协调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的一项核心议程。经过多年谈判和努力,各国终于在2015年达成《巴黎协定》。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最重要的里程碑。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气候行动成功地将全球性挑战转化为拥有共同目标、基本规则和持续动力的全球治理进程,潘基文功不可没。
其次,把推动可持续发展作为重中之重。潘基文上任时,千年发展目标进程过半,但进展并不顺利。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衰退。他意识到,需要制定一个更具雄心和普适性的全球发展议程。
在潘基文的大力推动下,联合国启动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政府谈判。他领导联合国系统开展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广泛的全球公众咨询,还任命了“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高级别名人小组”,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建议。
最终,潘基文将“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这一理念确立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核心原则,强调发展的公平性和包容性。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确立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及169项具体目标,明确了此后15年的全球发展合作框架。潘基文被公认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发起者、倡导者、协调者和推动者。
第三,积极推动性别平等,增进妇女权益。2010年,潘基文推动成立了联合国妇女署,专门致力于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该机构的成立整合了联合国系统内原本分散的性别平等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影响力。
2015年,联合国与中国共同举办全球妇女峰会。潘基文强调性别平等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呼吁各国加大行动力度。他特别指出妇女在和平安全、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关键作用,倡导增加妇女在决策岗位上的代表性。此外,他积极推动改善妇女健康状况、增加女童受教育机会等,进一步将性别平等议题置于全球议程的核心位置,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外柔内刚的太极手”
卸任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后,潘基文的身影仍活跃于国际舞台。2018年,潘基文当选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致力于凝聚亚洲共识、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加强亚洲国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等。

2018年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潘基文参加“改革开放40年:中国与世界”论坛。(视觉中国)
教育事业也是潘基文的重点关注领域。2017年,他被任命为韩国延世大学客座教授兼全球社会贡献院名誉院长,通过学术平台踊跃参与全球事务、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并为世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潘基文与中国颇有渊源。担任联合国秘书长期间,他曾多次赞扬中国在解决诸多国际问题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能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共同推进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我担任联合国秘书长的10年间,正式访问中国11次,正式访问我的祖国韩国也是11次。由此可见,我非常重视中国。”潘基文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实际上,潘基文与中国的缘分在其任职联合国秘书长前早已缔结。他曾表示非常喜爱中国古典文化,并展现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他的钱包里一直放着一张摘录了《论语》名句的卡片。
卸任联合国秘书长后,潘基文仍与中国保持着友好交流,也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大国责任和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25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潘基文高度评价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赞扬中国高水平开放为亚洲乃至世界带来新的机遇。
亚洲出身的潘基文,其外交风格自带一份独特的温文尔雅。他巧妙地将亚洲文化理念融入国际事务的协调处理中,将亚洲文化的精髓注入联合国。“太极的奥妙在于有效处理激烈的冲突,在国际热点问题的解决上亦然,此种妙处也只有身为东方人的我能理解。”潘基文曾说。他将自身的风格定位为“外柔内刚”,而熟悉他的韩国外交官则评价他为“丝绒手套包着的铁拳”。
在联合国任职期间,潘基文扮演着“协调者”“守卫者”“开创者”等多面角色,让亚洲智慧在国际事务处理中闪烁,在国际关系协调中流淌。(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浙江外国语学院英文学院)
《环球人物》作者 张贵洪 金欣嘉
责任编辑:蔡晓慧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