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哥,谦哥接球!”
“后卫,快快快,射门!”
在贵州黔西南州普安县罗汉镇罗汉中学,呐喊声响彻校园。校长欧阳谦正跟学生们一起踢足球。欧阳谦在这所学校已经任教十余年,体育老师出身的他,每天都拉着学生锻炼身体,在学校设立了羽毛球、跳绳、足球、篮球等16个体育社团。
体育活动,让这里的孩子收获强健的体魄,更锻炼了团队精神和坚毅的品格。过去几年,罗汉中学的中考成绩从全县第11名跃升至第4名。今年,更有一名女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顶尖的宁波镇海中学——她的体育,也是满分。
一起走进欧阳谦与罗汉中学的故事。↓↓↓
01
罗汉镇距离普安县城只有40公里,却要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上开上1小时才能到。罗汉中学建在一个山坡上,学生进校门、去教学楼、去宿舍,都要经过或长或短、或陡或缓的坡。
学校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跟着家中长辈生活,这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那时,罗汉中学的整体学生成绩在全县处于中下水平,很多学生厌学情绪突出。
2012年,欧阳谦来到罗汉中学任教,2014年成为建校首位体育老师班主任。他讲述,当时全校仅两名专业体育老师,导致体育课长期开不足。
没场地、缺空间、没资源,是不少乡村学校减少体育活动的原因。
2020年9月,欧阳谦成为了罗汉中学的校长,他和这所学校结缘已20多年:“我就是从罗汉中学毕业的,所以我看到这些学生都觉得很亲切。”

欧阳谦读书时成绩不好,一直很自卑,直到一次拔河比赛拿到全镇第一名,才第一次被认可,也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他发现,这个年纪的孩子总想证明自己“能做到”,运动赛场恰好能满足这份追求。
为了增加学生的活动量,同时营造“以体树人”的体育氛围,欧阳谦带着同学们用锄头、畚箕等农具,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硬是从一片坑坑洼洼的玉米地,“抠”出了一块足球场。


△同学们在玉米地足球场踢球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羽毛球、足球、篮球等16个体育社团,让每个同学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在罗汉中学,大课间学生们都要走出教室。所有学生都可以挑选喜爱的体育项目,跳绳、打篮球、羽毛球等。
同学们很喜爱这块“土味十足”的球场。下雨天积水,他们干脆在泥地里打滚踢球,“钻进玉米秆里捡球”成了日常,“满身泥巴回教室”也成了骄傲。2022年,罗汉中学足球队出征县赛,一举拿下男女足双料冠军。

△欧阳谦和校足球队
在欧阳谦看来,“以体树人”的关键不在于体育场地有多好,而是让孩子们爱上体育。于是,在树上挂一根绳子,同学们就能练攀爬;平整的空地上,放个桌子就是乒乓球台;只要拿上羽毛球拍,随便哪里都是羽毛球场。

△欧阳谦和同学比赛爬绳子
欧阳谦说:“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02
轻松的教学氛围、严格的管理方式,欧阳谦特殊的教育模式也让同学们对他“又爱又恨”。大家给他取了不少外号:“老校”“谦哥”……欧阳谦对这些全盘接受,他说:“学生不把我当老师,我很欣慰。师生关系就该这样相处。”
如今,欧阳谦对学校管理早已驾轻就熟,但在他刚上任校长时,曾面临严峻挑战。
有老师认为他“不务正业”,一些家长觉得搞体育耽误学习。罗汉中学的一位老师回忆,当时不少家长打电话来质疑学校的教育方式,他们认为练体育没用,“甚至觉得就是因为体育老师当校长,所以才大搞体育。”
面对各方质疑、生源流失,欧阳谦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体育不是奢侈品,而是每个学生的必需品!”学校不仅举办每年一届的运动会、艺术节,还组织各年级的足球赛、篮球赛等体育比赛。欧阳谦用各种方式告诉孩子:“你很重要,你的努力、你的优秀值得被看见。”

△校园里墙上的宣传语
慢慢地,学校成绩稍差的学生,在运动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有过厌学情绪的学生,在球场上找到乐趣后变得精神焕发,立下“好好学,上高中继续踢球”的目标。
此外,欧阳谦还每年坚持组织春游、秋游,并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徒步五六公里。看到孩子在体能上的明显变化,家长渐渐从质疑变成了认可。
03
过去几年,罗汉中学中考成绩从全县第11名跃升至第4名。今年,更有一名女生以优异成绩考入全国顶尖的宁波镇海中学——她的体育,也是满分。
成绩的显著进步,让家长们成为体育教育的拥趸。以前的罗汉中学是家长们心中的“保底学校”,如今有更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到罗汉中学。原先去县里、去市里上学的孩子,也陆续转学回来了。欧阳谦说“去年学校招了100多名学生,今年有200多名。”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欧阳谦的理念深入人心:“孩子不是必须成长为完美的孩子,而是要让他们走出自己的路。”

欧阳谦说:“桃花开在春天,梅花开在冬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我们用体育等各种方式,把孩子们留在学校,等待他们开花。”
在罗汉中学,没有“差生”,只有“还没开花的孩子”。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天眼新闻等
责任编辑:高玮怡欧阳谦,罗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