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雨菲过往比赛精 彩瞬间。(新华社、视觉中国)
陈雨菲
1998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运动员。2021年获得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全运会上代表浙江队出战。
“是倔强的我,不松手,没妥协,落坠,唱着这首候鸟的赞歌。”
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前夕,一首名为《候鸟说》的宣传歌曲上线。中国国家羽毛球队运动员、浙江省运动员陈雨菲参与演唱。这也是她的“初试啼声”。
2025年2月,陈雨菲在北京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摄)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的那一天,陈雨菲穿着一件白色卫衣,里面的黑色短袖会不时露出来。她一定要调整好卫衣的边缘,不露“破绽”才行。看着她“完美”的白色卫衣和她身后的淡绿色羽毛球场地,记者脑海里跳出一句话:球风恰如其人。
第三次出征
11月7日,第十五届全运会羽毛球赛启幕,陈雨菲再度代表浙江队出战女团与女单两项赛事。三战全运,她不仅为卫冕而来,更向着新的纪录发起冲击——全运会羽毛球女单史无前例的三连冠。陈雨菲直言不讳:“我想挑战三连冠。”
时间回到2017年,刚结束羽毛球世锦赛征程的陈雨菲,马不停蹄赶到天津,和浙江队队友会合,开始她的第一次全运会之旅。
初登全运会舞台,陈雨菲的脸上还带着些许青涩与不安。自称是“淡人”的她,偶尔会用淡淡的微笑让自己放松。那年,她稚嫩的脸庞上就挂着这种笑。
羽毛球是浙江队的强项,队里走出过李玲蔚、夏煊泽、叶钊颖、王琳等羽毛球国手。2017年,随着一批老队员的退役,19岁的陈雨菲一下子被推到了核心队员的位置上,她有时会冒出“我在哪儿”的想法。
但她没有辜负队里的期望,很快就进入状态。女团比赛中,陈雨菲从预赛就保持全胜,为浙江女队收获第十三届全运会团体季军立下汗马功劳。
来不及体会团体赛的收获与遗憾,单项赛的争夺就接踵而至。陈雨菲是队里的夺金点之一,她也很清楚身上的担子,于是和教练一遍一遍看比赛录像,研究对手的打法与攻克的办法。
几天下来,她一路过关斩将,杀入决赛,对手是江苏队名将、国家队的师姐王适娴。两个姑娘都拼尽了全力,最终,正处于上升期的陈雨菲直落两盘(21∶18、21∶17),击败了王适娴,成为全运会历史上第十二位羽毛球女单冠军。
2021年9月17日,陈雨菲(左)夺得第十四届全运会羽毛球女单冠军,和教练王琳合影。(视觉中国)
那时的陈雨菲是全运会金牌的冲击者,4年后,她就成了全运会金牌的守卫者。东京奥运会夺冠后,陈雨菲立即投入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备战。女团赛中,她输给了国家队队友、来自江苏队的何冰娇。没想到,她们又在女单决赛相遇了。这一次,陈雨菲顶住了压力,以2∶0击败对手,成功卫冕。
如今,又是一个4年,陈雨菲依然是金牌的守卫者,要面对许多强手的冲击。她原想在今年下半年全力以赴备战全运会,可突如其来的一场伤病打乱了她的节奏。
今年8月30日在法国巴黎进行的羽毛球世锦赛半决赛中,她的右脚在落地时几乎呈90度翻折。场边指导教练、中国羽毛球队女单主教练罗毅刚观察到,当时陈雨菲走路已经有些困难,立即建议她别打了:“你别把伤病加重,世锦赛每年都有,我们明年再来。”但陈雨菲坚持要继续打。
最后一拍结束,陈雨菲获得胜利,闯入决赛。可右脚的疼痛让她顾不得享受这份喜悦,直接双膝跪地,继而躺倒,左手扶住额头和双眼。那一幕,让许多球迷眼眶泛红。
决赛在一天后举行,罗指导出于保护运动员的考虑,劝陈雨菲放弃。可她不愿就这样离开赛场,在赛前服用了八颗止疼药,“直接吃顶了,后来胃还疼了两天。”遗憾的是,她在场上的移动受到伤病限制,最终负于日本选手山口茜。赛后接受采访,陈雨菲哭了,比起委屈,更多的是不甘心和不服气。
回到国内,陈雨菲第一时间到医院检查,影像显示:右踝存在距后三角/距骨鼻相关的踝后撞击并伴少量骨髓水肿,前距腓韧带为部分撕裂。跟腓、三角韧带为1级损伤。
球迷们担心陈雨菲能否在两个月内恢复好,能否顺利参加今年的全运会,她坚信能。有记者问她是否有信心,她坚定地说:“有信心!”她打算在比赛时穿着母亲准备的红袜子,“我属虎,妈妈说穿红袜子今年会顺利”。
“豆芽菜”的逆袭
1998年,陈雨菲出生在江南水乡杭州桐庐。在父母眼中,女儿从小就活泼好动,一分钟都坐不住,身上全无江南女子的文静。
童年的陈雨菲。(受访者供图)
陈雨菲的父亲是个体育迷。2004年,杭州陈经纶体育学校的教练到桐庐选拔人才。这所学校培养过许多体育明星,孙杨、叶诗文的职业生涯都是从这里开始的。父亲觉得陈雨菲的身体协调性不错,就带她去试了一下,还真被录取了。
年仅6岁的陈雨菲离开了家,独自一人到杭州求学。羽毛球也渐渐成为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体校里,陈雨菲是个快乐的小孩,每天和小伙伴一起训练、生活。枯燥的架拍、挥拍、步法训练并没有消磨她的热情,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6年,陈雨菲参加浙江省队的选拔赛,引起了省队教练金飙的注意。他破格将陈雨菲招入浙江省三队。不久后他发现,这几乎是他从教三十余年遇到的天赋最好的一个孩子。“执行力强,一教就会,半年时间就从几乎零基础的水平到打得有模有样了。”
4年后,陈雨菲升入省二队;2年后,她又进了国家青年队。
初入国青队,烦恼也来了。陈雨菲的身材一直偏瘦,体力不够,用她自己的话说,“像个豆芽菜”。国家队聚集了许多优秀选手,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后,陈雨菲的压力很大,不久就遭遇了打击——在上海一次比赛中,陈雨菲意外负于一名地方队的选手。国家队教练找她长谈,做出“退回省队”的决定。陈雨菲哭得很伤心,但也只能服从安排,回浙江队。
那时,负责陈雨菲训练的刚好是从国家队退役回浙江队执教的师姐王琳。对陈雨菲的训练,王琳抓得很紧,她相信好苗子需要细心地浇灌和引导。苦练两个月后,王琳送陈雨菲回北京参赛,在路上鼓励她:“希望我们是两个人去北京,我一个人回来。”
到北京后,打完一场一场对抗赛,陈雨菲又一次进入了国家一队。也是从那时起,陈雨菲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在国际赛场积累经验,迅速成长。
2016年里约奥运会结束后,王仪涵、王适娴等女单选手从国家队退役,另一名女单选手李雪芮也进入手术后的康复期。当年11月,18岁的陈雨菲获得世界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青赛)女单冠军,这也是中国队时隔9年后再次夺得世青赛女单冠军。第二年,在中国女单的低谷期,陈雨菲又夺得世锦赛女单季军,争取到了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总决赛的参赛资格。
从青年赛主力到成年队尖兵,她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我的心态也调整得比较好,我经常告诉自己,和优秀的人一起训练,我也会变得优秀。”陈雨菲告诉记者。尽管也会有情绪低落、不想练的时候,但她从未有过放弃的想法。
“菲”起
羽毛球迷总是把中国的何冰娇、韩国的安洗莹、日本的山口茜等女运动员称作“天才少女”。而陈雨菲从来都不是他人口中的“天才”。
她有一个笔记本,里面记录了自己对所有选手的技战术分析和应对方法。每打一次,她就把对方的变化、新的经验加上去。几年下来,笔记本的字迹越来越多,陈雨菲获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
2023年9月9日,陈雨菲(左)与教练罗毅刚在2023中国羽毛球公开赛上。(视觉中国)
罗毅刚见证了陈雨菲的蜕变。2018年6月,罗毅刚开始担任女单主管教练。他观察了3个月,综合外战情况和比赛情况,把陈雨菲选做带领女单队伍提高的“点”。
教练组分析,身高1.71米的陈雨菲,一直是瘦瘦的身形,核心和下肢力量不足,“打球的力道自然就不够强”。教练组在陈雨菲的训练中新添了半蹲练习。一开始,她蹲几分钟就会动来动去,小半年练下来后,蹲上10分钟已经是小菜一碟。
2019赛季,陈雨菲挑落“天才少女”们,成为女单世界排名第一,也成为中国女子羽毛球队的“一单”,为中国女单扛起两个奥运周期的大旗。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日,陈雨菲在东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单决赛中夺得冠军。(视觉中国)
东京奥运会上,首次参赛的陈雨菲一路打进决赛,和对手苦战3局,最后一球和对方打了40多拍,“就是看谁能顶到最后”。当羽毛球落在地上,23岁的陈雨菲摘得桂冠,为中国队夺得了阔别9年的奥运女单金牌。那一刻,她抓起胸前衣服上的五星红旗,深深一吻。屏幕前的球迷们热血沸腾:“永远相信陈雨菲!”
在巴黎奥运会上,陈雨菲受到伤病和精神压力的双重困扰,女单1/4决赛中以0∶2负于队友何冰娇,无缘四强。
她向罗毅刚申请了半年假期,去了与中国时差相近的澳大利亚留学。在那里,她变成一名普通人,在教室里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也会在网络上分享学做饭和背英语单词的视频,试着用另一种方式忘却痛苦。可时间久了,白色的羽毛球总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她的心里。“原来我是真的热爱羽毛球,内心的想法是继续回来打。”
回国前,陈雨菲去体验了跳伞。要知道,她过去连过山车都不敢坐,但这次,她勇敢地跳出机舱,用这种特别的仪式向过去的自己告别,向未来的自己证明——跳伞都尝试了,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
陈雨菲的生活照。(受访者供图)
重新回到赛场,陈雨菲从超级300赛事开始打起,她经历过胜利,也经历过输球。罗毅刚明显感觉到陈雨菲的变化,以前她非常听话,教练安排什么她就练什么;现在,她会主动提出需要怎样的训练内容,与教练组讨论训练计划。“感觉她比以前目标更明确,更清楚自己要什么。”
竞技体育的征途中,每一次的起伏都是成长的历练,每一次的挫折都是通往成功的阶梯。陈雨菲把微博名字改为“陈雨菲起Faye”,寓意着她已放下过往的一切,飞过低谷,飞向新的高峰。
《环球人物》记者 于冰
责任编辑:蔡晓慧声明:版权作品,未经《环球人物》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纠错